云齋書話:買《續(xù)小五義》記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文革結(jié)束,改革開放,全面開展經(jīng)濟建設(shè),全國興起一股學習經(jīng)濟理論的熱潮。一九八一年四月,省供銷干校和南京師范學院聯(lián)辦了一期政治經(jīng)濟學師資培訓(xùn)班;我去那里學習。省供銷干校在南京市雨花臺西邊二十多里一個叫東善橋的小鎮(zhèn)附近。當時那里還很偏僻,正值春夏之時,四望稻麥彌野,菜花金黃;遠處青山如黛,煙霞升騰。我第一次在那里山間溪水中見到龍蝦,那時我們這里還沒有人吃龍蝦。五月一日勞動節(jié),學校組織我們到南京游玩,去了玄武湖和孝陵衛(wèi)。下午自由活動時,我在中山東路新華書店買了三本書:黃小配著《洪秀泉演義》、蔡東藩著《五代史演義》和這本《續(xù)小五義》。
培訓(xùn)班七月三十一日結(jié)束,我們宿舍四人,一是宜興人,一是六合人,一是儀征人,離南京都很近,當天下午就走了。剩我一人無事,就翻出《續(xù)小五義》來看。從晚上讀到深夜,從深夜讀到欲明,不覺睡去,差點誤了車時。轉(zhuǎn)眼離開東善橋已三十六年,現(xiàn)在那里也是高樓林立了吧?房價也幾萬元了吧?
《續(xù)小五義》是一部古典俠義小說,我以前曾讀過《三俠五義》和《小五義》,《續(xù)小五義》是前兩書的繼續(xù),其情節(jié)和人物都有其連續(xù)性。這類俠義小說,有其固定的模式,都是朝廷派一清官外出辦案,在他的身邊聚集著一群武藝高強的俠義之士,他們在市廛村鎮(zhèn)、荒廟野店查訪,除暴安良,伸張正義?!度齻b五義》及正、續(xù)小五義中的清官,先是宋朝仁宗皇帝時龍圖閣大學士兼京城開封府府尹包拯,后是一位年青官員、巡按顏查散。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是皇叔襄陽王謀反,包拯及顏查散奉旨辦案,圍繞這一主線,而展開眾俠士的英雄故事。最初,在包拯身邊輔佐的,文士是師爺公孫策,那著名的龍頭、虎頭、狗頭三鍘,就是他的杰作。武士是四名校尉:王朝、馬漢、張龍、趙虎。但此四人武藝太差,不會輕功,不是那些江湖綠林的對手。于是,以三俠五義為代表的一群俠義英雄,便陸續(xù)聚集到包拯身邊。三俠為南俠展昭,北俠歐陽春,雙俠丁兆蘭、丁兆蕙。但這就成了四俠,于是有一個叫俞樾的文人,又將黑妖狐智化、小諸葛沈仲元和小義士艾虎三人也歸入其中,更書名為《七俠五義》。五義是江南松江縣陷空島五位結(jié)義兄弟,即老大竄天鼠盧方、老二徹地鼠韓彰、老三鉆天鼠徐慶、老四翻江鼠蔣平、老五錦毛鼠白玉堂。
在《七俠五義》眾多英雄中,錦毛鼠白玉堂是個第一等的人物,長相俊郎,武藝高強,而且聰穎過人,精通暗門機關(guān)之術(shù);但他性情孤傲,好與人使氣,不服朝廷宣調(diào) 。仁宗皇帝在觀看南俠表演輕功武藝時,脫口說了一句:“這哪里是人,分明是朕的御貓。”從此,江湖上便稱南俠為“御貓”。但這惹惱了白玉堂,因為他們是五鼠。他屢次向皇帝、包公和南俠發(fā)難,皇帝愛其才,未加罪于他,還封他為御前四品帶刀護衛(wèi),與最先輔佐包公的南俠平級,比他幾個結(jié)義兄弟都高二級。他的幾個結(jié)義兄弟都受了招安,唯他不肯,最后將南俠誘到陷空島,他布設(shè)的暗門機關(guān)中,羞辱了一通。襄陽王謀反,訂立了一個盟單,放在一座密布機關(guān)的沖霄樓上,取得盟單,才能掌握襄陽王謀反的憑據(jù)。黑妖狐智化、小諸葛沈仲元和小義士艾虎,過去是襄陽王營壘中人,熟知沖霄樓情況,奉命前去探樓,也險些喪命。眾英雄都無計可施。唯白玉堂藝高人膽大,單身前往,結(jié)果中了機關(guān),被亂刃穿心,死無葬身之地?!镀邆b五義》一百二十回,至白玉堂命喪沖霄樓而結(jié)束。
在《小五義》和《續(xù)小五義》中,《三俠五義》中的人物大多退為配角,繼之登場的是一群少年英雄,他們的子侄。為首的也是五個結(jié)義兄弟:老大,白玉堂的侄子,玉面小專諸白蕓生;老二,徹地鼠韓彰的義子,霹靂鬼韓天錦;老三,穿山鼠徐慶的兒子,多臂熊徐良;老四,竄天鼠盧方的兒子盧珍(外號記不清了);老五,黑妖狐智化的義子、前部書中的小義士艾虎。小五義中,兩書各一百二十四回,又主要是徐良的故事。徐良生得面貌丑陋,兩道長長的白眉倒掛,活像吊死鬼。但他和他那個性格粗憨、武藝拙劣的父親徐慶全然不同,不但武藝高強,而且極為機敏,使一口大環(huán)寶刀,削鐵如泥,會多種暗器,逢強智取,遇弱力擒,涉險江湖,所向無敵。眾豪杰有的單行,有的結(jié)伴,分頭向襄陽進發(fā),一路行俠仗義,鏟除邪惡,演繹出一連串驚心動魄的英雄故事。最后會集襄陽,剿滅寇黨,擒獲襄陽王,得勝還朝,全書結(jié)束。
這類俠義小說,在清朝同、光年間一度盛行,還有《永慶升平》、《圣朝鼎盛萬年青》(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故事)、《英雄大八義》、《英雄小八義》、《七劍十三俠》、《七劍十八義》,以及《施公案》、《劉公案》、《李公案》、《彭公案》等公案小說。這類小說的內(nèi)容是反動的,宣揚的是與爭取民主法治、人民自立自主精神相違背的對明君清官的幻想的思想,早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前,就被社會有識之士所否定。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作為腐朽文化代表勢力的新武俠小說,即所謂的鴛鴦蝴蝶派,在與魯迅為代表的新文化陣營對壘中,被掃蕩得體無完膚、潰不成軍。不意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新武俠小說勢力在大陸又卷土重來,且蔚為大觀,形成一股新武俠熱,其代表人物及作品,即金庸和他的小說《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等;還被一拍、二拍、三拍成武俠劇影響了一代少年,余毒至今尚存。舊時的俠義小說,雖然陳腐、 拙劣,但書中人物,畢竟還是有血有肉的生活中的人,而新武俠小說中的人物,卻個個生性怪僻,患有各種心理疾病,有花癡,有武癡,有抑郁癥,有孤獨癥,有偏執(zhí)狂,有虐待狂,不食人間煙火,不知以何為業(yè),終日練功、尋仇和被一個情字折磨得死去活來。(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96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