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小平故居
春節(jié)期間,緬懷著對偉人的崇敬之心,風塵仆仆地來到了四川省廣安市協(xié)興鎮(zhèn)牌坊村。走進鄧小平故里紀念園,感覺象進了森林公園一樣,園內花草枝葉繁茂,百種樹木蒼翠成林。
首先到達的是鄧小平銅像廣場?!靶∑酵尽鄙泶┒桃r衫、軍便褲、圓口布鞋,面帶微笑地坐在廣場中央的椅子上,親切地注視著家鄉(xiāng)的山山水水,四周是“常委林”,中央領導同志在此留下足跡,培植以他們名字命名的樹木,表達對小平同志的懷念和敬仰之心。
繼續(xù)往前走,是鄧小平故居陳列館,此建筑設計綜合了古代與現(xiàn)代的風格,非常的獨特,右邊的三個斜坡屋頂錯落有致,三宕三疊,隱喻鄧小平“三落三起”的人生經(jīng)歷,中間一堵高墻直聳云天,寓意小平同志的風功偉績,左邊的兩個斜坡屋頂向征著高舉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堅持改革開放兩面?zhèn)ゴ笃鞄?。館內有1000多平方米的展廳,分“走出廣安”、“戎馬生涯”、“艱辛探索”、“非常歲月”、“開創(chuàng)偉業(yè)”、“小平您好”,六個部分展示了小平同志光輝的一生。小平同志最滿意的事是三年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以小勝多、以弱勝強的輝煌戰(zhàn)績;最繁忙的事是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在書記處工作的十年;最難過最痛苦的事是“十年文化大革命”。小平同志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他為中華民族的獨立、為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國的誕生,立下赫赫戰(zhàn)!也為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鞏固和發(fā)展,進行了艱辛的探索!為成功開辟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建立不朽功勛!
距離紀念館500米,是小平同志的故居。一個具有濃郁川東風情的農家三合院。院子前方有一片荷塘,形如硯臺,遠方有一座山,象擱毛筆的架子,取名筆架山,據(jù)說這樣的風水寶地寓指家里會出一個大人物。荷塘的旁邊有一口老井,這就是遠近有名的“鄧家老井”。院子大門朝西,由東、南、北屋組成。堂屋門額上掛著江澤民同志題寫的匾額:“鄧小平同志故居”。小平同志的生母淡氏勤勞善良,1926年去世后與她的母親戴氏(小平同志的祖母)安葬在離鄧家不遠的佛手山,此后一直是他的繼母夏伯根在維持這個家。1951年鄧家人全部離開牌坊村,夏伯根在北京生活直到2001年過世時享年103歲。小平同志的父親鄧紹昌晚清畢業(yè)于成都政法學校,在廣安協(xié)興鄉(xiāng)教了幾年書后,當上了家鄉(xiāng)團總和團練的局長。當時,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在四川興起,鄧紹昌加入了以反洋教、保路為宗旨的民間幫會“哥老會”,成為協(xié)興碼頭的“掌旗大爺”。革命時期,廣安建立了革命軍,鄧紹昌加入革命軍,當上了新兵訓練營營長。在當?shù)兀嚱B昌也算是見過大世面的人,有學問、有思想,他把16歲的小平同志送到法國勤工儉學這個決定,影響了小平同志的一生,也成就了一代偉人的非凡人生!
鄧家五兄妹,小平同志排行老二,原名鄧先圣,小平同志認為“先圣”之名只有孔子才能受用,于是改名鄧希賢,希望做一個賢明之人,后來因為革命的需要才改為鄧小平。小平同志的前妻張錫緩生于1907年,是鄧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學的同學,1928年與鄧小平結婚,1930年因病去世,后來的夫人卓琳比小平同志小12歲。小平同志16歲離開老家后,就一直沒有再回去過。按照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告老還鄉(xiāng)、落葉歸根”,盡管民間對小平同志沒有回家鄉(xiāng)的原因有很多傳奇性的解釋,但我想小平同志不是一般人,不能用傳統(tǒng)的觀念和常規(guī)的思路去要求他,他一定有自己深刻的考慮。
記得小平同志有一句話是:“不管黑貓還是白貓,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雖然這句話各有各的不同解讀,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引起了爭論,實際上這句話就是實事求是的意思,可這句話在思想上打開中國人民壓抑已久的枷鎖,個個激情飽滿的投身進了經(jīng)濟建設的汪洋之中。實踐證明,這句話就像是春風,中國大地上迅速的開出了萬紫千紅的花朵!(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記得小平同志有一句話是:“只有改革開放,只有發(fā)展才是硬道理”,這句話就像一盞明燈,指引著全中國人民堅定不移的打造著具有特色社會主義的富強中國。
還記得小平同志有一句非常感人的話:“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彼攀篮?,把眼角膜捐獻給了患者,把遺體捐獻給了醫(yī)學事業(yè),骨灰撒在了祖國的大海里,這是多么寬闊的胸懷、是多么真摯的情懷呀!在小平同志心底深埋著的是對祖國人民熾熱的感情,這其中也包括對家鄉(xiāng)廣安的熱愛??!
游完小平同志的故居,在心里很自然的就洋溢起了“春天的故事…… ”之歌聲!
------火淼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96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