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教育懲戒權”成為“燙手的山芋”
近日,青島市政府發(fā)布地方性規(guī)章《青島市中小學校管理辦法》,據(jù)了解,這是全國或地方教育性法規(guī)中,首次提出“教育懲戒”的概念,一石激起千層浪,圍繞著“教育懲戒權”這個話題,“要不要對學生懲戒?學校的教育懲戒權與《教師法》中的規(guī)定‘教師不能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是否抵觸?‘體罰變相’‘體罰’‘教育懲戒權’如何界定?學校擁有懲戒權后,會不會以放松思想教育的方法來管理學生而偏向于采取懲戒,學校對學生的懲戒誰來監(jiān)督?”一時成為輿論議論和關注的焦點。
現(xiàn)有的法律法規(guī)明確規(guī)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學管理中,有采取適當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權利,但教師不能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適當方式”界定模糊,實踐中對學生的各種違紀行為老師采取的主要手段就是批評教育。支持者認為面對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頻發(fā),學生辱罵教師,甚至毆打教師,師道尊嚴淪喪的新現(xiàn)象,對漠視校規(guī)校紀,屢犯屢教卻不改,不服老師管教的學生,以“適當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顯然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反對者則認為“教育懲戒”缺乏法律依據(jù),與現(xiàn)行的相關法律也相悖。雙方各執(zhí)一詞,莫衷一是。
筆者在農(nóng)村中學從教已有25個年頭, 在21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中,切身感受到近年來學生確實不好管。懲戒學生往往涉及對學生人身權利的一些限制,是否允許、邊界在哪里,法律并沒有明確回應,可操作性不強,很難執(zhí)行。而現(xiàn)有的對體罰學生的相關規(guī)定,對體罰或變相體罰同樣存在界定模糊的問題,容易導致現(xiàn)實中一方面老師惡意毆打、虐待學生的行為,往往因“體罰”之名,逃避了法律應有的嚴厲制裁。另一方面比如學生總是遲到而被罰站;學生作業(yè)錯了重新訂正一篇,或古詩默寫老是記不住,老師讓學生抄寫3遍;學生在教室亂扔垃圾被罰與當日值日生一起打掃教室;躲進廁所不做早操,被罰跑步500米;不交作業(yè)留校補作業(yè)等對犯錯學生的處理算不算體罰或變相體罰?面對說你是就是,說你不是就不是的現(xiàn)實,如果僅僅因為出于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教育學生,就被扣上“體罰學生”這頂帽子,名譽掃地,經(jīng)濟受損,教師顯然難以接受。 “說實話,就目前而言,即便可以使用懲戒,我也會慎用,更不會體罰學生,學生犯錯了,我會進行口頭批評教育。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全靠這份工資養(yǎng)家糊口,實在傷不起??!”筆者同事的這段大實話,說出了當下很多教師面對“教育懲戒權”的一種普遍心態(tài)。
不知道該如何管,甚至不敢管!近年來顯得尤為突出,究其原因一方面隨著學生及學生的家長權利意識不斷加強,家長對教師懲戒行為的容忍度越來越低,另一方面受讀書無用導致厭學、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等很多社會因素的影響,學生的管理難度加大是不爭的事實。有的學生因上課違紀影響課堂教學秩序,在提醒多次無效后,教師要求其離開課堂,到政教處接受教育。該男生于是開始辱罵教師,并有持無恐地表示:“你不能打我,也不弄罵我,你能把我怎么樣?你更無權讓我離開課堂,剝奪我受教育的權利!”筆者就曾遇過不交作業(yè)的、所有語文考試作文一字不寫的、上課時在教室里燒作業(yè)本的學生。如何處理頑劣學生實實在在成了擺在教師面前燙手的山芋。及時有效處理學生的違紀行為,維持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這些漠視校規(guī)校紀,屢犯屢教卻不改,不服老師管教的學生,耗費了老師大量、本該用于正常的教學工作的心血和精力,往往卻收效甚微。苦于受條條框框的限制,尺度把握不準就有可能觸犯“體罰”或“變相體罰”這根紅線,究竟該采取何種方式才能有好的教育效果,對此教師也是一籌莫展。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老師對頑劣學生不敢管、不愿管。長此以往,既不利于教師履行教育管理職責,也不利于維護學生的身心健康。
筆者認為,“懲戒”不一定“動武”,賞識教育和懲戒教育都是為了學生的健康城長,并不相悖。沒有懲戒的教育不是完全的教育,這次青島重提“教育懲戒”的概念,至少說明大家已經(jīng)意識到了這一點,是一個進步?!敖逃龖徒洹辈⑽疵鞔_范圍和方式,操作性不強,教師難執(zhí)行。如果不能進一步明確懲戒權的范圍、懲戒的方式、懲戒的度,實踐中就可能可能出現(xiàn)了兩個極端,教師不敢管或管過了頭?!敖逃龖徒錂唷弊罱K只能成為學校和老師手中燙手的山芋,不管不是,管又該如何管?把懲戒教育寫進學校管理規(guī)章值得肯定,但需進一步明確懲戒的范圍、方式和懲戒的度,這樣才能避免教師濫用懲戒的同時,不但能讓學生服氣,更讓教師面對頑劣學生有管的底氣。才能避免“教育懲戒權”成了學校和老師手中燙手的山芋。(祁門 孫祁崗 )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