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中品致味
二十世紀中國最受人愛戴的美學家宗白華曾有一個最精煉的概括,叫做絢爛之極歸于平淡。正如站在陽臺上,遠方夜空火樹銀花,低頭卻見路燈之下白雪瑩瑩發(fā)亮,感官膜拜于這虛空之中,四周忽地就靜了。
說起“淡”,首先想到它是一種味覺感受,那就不得不提及閩菜。閩菜素以“淡而不薄”著稱,如雞湯氽海蚌,本是山珍海味,但入目卻是湯清如水。與之并論的臺菜更是不論燉、炒、蒸或煮都趨于清淡,坐實了湯湯水水的稱號?!抖Y記》中說:“饗之禮,尚玄酒而俎腥魚,大羹不和,有遺味者矣”所以吃口味清淡的食物要的是一份道法自然、追求本真的心。
淡”向來是禪的奧義所在,禪宗強調(diào)排除外在和內(nèi)在的干擾,恢復(fù)到單純空明的狀態(tài)。蘇東坡的“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的平淡思想也正是受了禪悅之風“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啟示,由此提出“外枯中膏”、“質(zhì)而實綺”等諸多文學技法。因而“淡”文化深深影響著古代文人的思想,烙于中華文化的脈絡(luò)中。
曾聽聞過一個學術(shù)名詞叫做“平淡美學”,說的是某種缺席的狀態(tài)。在應(yīng)充滿顏色、聲音之處,反而是無色和寧靜的虛空。觀者往往從實處著眼,虛處留意,從而在虛處讓內(nèi)心獲得了無限的想象空間,例如藝術(shù)大師作畫喜愛留白,方寸之地亦顯天地之寬,讓人感到天地浩渺,無聲勝有聲。
生活亦應(yīng)“淡”,有時可能意味著單調(diào),而單調(diào)產(chǎn)生的快樂是無窮的。門前冷落,恰好,可以于風行中感受樹葉的顫抖,云朵的變幻?!豆防滋亍分胁▕淠岚⑺拐]其子:不要為了應(yīng)酬每一個新交而磨粗了你的手掌。所以我們是要愛惜自己的淡味。
醴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我所理解的“淡”也便是如此了吧。(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0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