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青色头像情侣网名,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18女人,黑人巨茎大战俄罗斯美女,扒下她的小内裤打屁股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擋”不住的脫貧路——在井岡山市新城村駐村扶貧的日子

2017-03-27 21:51 作者:潛伏的魚雷  | 5條評論 相關文章 | 我要投稿

2017年2月26日,江西省召開脫貧攻堅新聞發(fā)布會,宣布井岡山市正式脫貧“摘帽”。

時間回到2016年節(jié)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井岡山,指出“在全面小康的進程中,決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井岡山要在脫貧攻堅中作示范、帶好頭”。2月4日,吉安市委在井岡山召開全市領導干部大會,迅速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井岡山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要求吉安的干部群眾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做井岡山精神的時代傳人,加快老區(qū)發(fā)展,加快脫貧攻堅,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2月15日,有關舉全市之力支持井岡山市率先脫貧的吉辦發(fā)〔2016〕1號文件下發(fā)。2月17日,井岡山報社召開黨組會議,成立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組長報社黨組書記陳方、社長、總編輯沈志平于次日就帶隊奔赴新城村調研。2月24日,記者作為報社駐村幫扶組組長,滿懷信心出征新城村扶貧攻堅,和全市一百多個市直單位、企業(yè)幫扶人員一道,成為井岡山脫貧攻堅大軍中的一名戰(zhàn)士。

于是,作為一名“在尋找新聞真相路上”的記者,轉換身份,成為一名“在扶貧路上尋找脫貧路子”的戰(zhàn)士,回到農村,與各級扶貧干部,與父老鄉(xiāng)親們一道,團結拼搏、合力同心,向貧困開戰(zhàn)。結合工作,特輯錄我的駐村工作日志中的幾個普通場景,來展示扶貧干部們艱苦奮斗攻難關,千難萬險擋不住,團結拼搏、合力攻堅的日子。

上篇:摞荒地上“長”出的脫貧基地

井岡山市新城村的生態(tài)種養(yǎng)基地如今可是聚寶盆了。當初,我們剛到村里時和村兩委反復商量,發(fā)展什么好呢?又經過幾次實地調查,發(fā)現(xiàn)遠離村莊的小歷、南門、江邊組的那片摞荒地大有搞頭。那里的泥土肥沃,有一尺來厚,而水則是甘甜的山泉水且一年四季不斷流,只是因為離村莊遠些,缺少勞動力等原因摞了荒。于是,我們決定成立一個生態(tài)種養(yǎng)基地,利用好這些自然優(yōu)勢,包裝好這里的農產品,把它打造成脫貧的“聚寶盆”。說干就干,村里立即把160多畝摞荒地從農民手上流轉過來,并以村委會+致富帶頭人+貧困戶的模式,成立了井岡山正源黑米種植專業(yè)合作社,以最快的速度商定種植方案。依山腳下的60畝地全部種上井岡蜜柚,其他100多畝地先以黑米稻、紅米稻和優(yōu)質粳稻為主,試種西瓜、花生、紅薯等。一試,就馬上嘗到了甜頭,最先收獲的是不到4分地的西瓜,竟然賣了5000多元。接著,黑米和粳米又賣了近10萬元,連最后上市的500斤紅薯粉絲都賣到25元一斤,還供不應求。

為了讓貧困戶們從基地上長遠受益,我們多方籌集資金,都整合成股份,一部分直接劃給貧困戶,給他們發(fā)股權證,一部分作為村集體的股份,收益用作村集體事業(yè)。(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3月23日 晴

來到村里也有半個多月了,基本情況已經摸透。全村總戶數(shù)482戶2008人,有精準扶貧對象43戶188人,其中2016年要脫貧的25戶112人。村里的主要問題在于產業(yè)發(fā)展不活躍,村級經濟為零,空心村整治任務重,貧困群眾脫貧難度大。前天,參加了井岡山市脫貧攻堅再動員大會,參加了鎮(zhèn)里的脫貧攻堅工作會,之后又連續(xù)跑了幾個合作社、農業(yè)基地,我們和村干部門心里基本上有了譜。下午和村里劉俊良書記、謝皦梅主任共同商量選種“一葉四果”的事,最后決定在小歷組那片緩坡地上種井岡蜜柚。同時,要把從小歷組緩坡地開始,一直到南門組的整片摞荒地流轉過來,搞立體生態(tài)種養(yǎng),養(yǎng)雞養(yǎng)魚養(yǎng)山羊,種果種稻種西瓜……只要適宜的,都可種養(yǎng),按生態(tài)種養(yǎng)的標準,不愁產品不好賣,賣不出。我們信心滿滿。

7月25日 晴

今天,報社社長沈志平帶隊,紀檢組長鄒軍平、副總編馮云生,以及報社中層干部等一行9人組成工作組,來到村里對我們半年來的脫貧攻堅工作進行 “回頭看”。工作組首先聽取了我們的駐村工作匯報,聽取了村委會的意見,然后分成三個小組,按三個方向到農戶家里開展政策宣講和“上流動黨課”活動,主要宣講習總書記2016年2月3日視察井岡山講話、“七一講話”等系列講話精神,宣講危舊土坯房拆除和脫貧攻堅有關政策。

宣講活動結束后,工作組還到了我們的生態(tài)基地,現(xiàn)場檢驗我們的工作效果。當看到長成旺盛的黑米稻連禾苗都是黑色的,當看到西瓜地里一片綠油油,看到井岡蜜柚長勢良好,成活率達95%以上時,大家心里都充滿了希望,喜悅之情溢于言表。(配上課圖)

8月29日 晴

一大早,報社總編張晶帶隊,組織黨團員代表來新城村開展貧困戶走訪和義務勞動,幫助缺少勞力的生態(tài)基地拔花生。

到了村部,10點鐘不到,看了村里的脫貧攻堅作戰(zhàn)室,介紹下情況后我們立即行動,拿上編織袋,戴著草帽就往基地出發(fā)。當同事們看到大片大片的黑米稻、粳米稻穗已經低頭,豐收在望,紅薯地已經開裂,紅薯們正探頭探腦地要鉆出地面時,都興奮不已。

同事們冒著烈日,中午也沒有休息,簡單的工作餐后連續(xù)工作至下午4時。當天共收獲花生約500斤,大家手提肩扛著弄上農用車,運回村部,真佩服他們。同時,我又在報社微信工作群里呼吁開展花生義買,大家爭先恐后以高于市場價義買了300多斤新鮮花生。

10月12日 晴

劉書記托熟人從鄰縣請來的翻耕機今天起開始為基地的土地翻耕,準備種油菜。村民謝志斌告訴我,今年翻耕費是80元一畝,比去年少了40元,而且還是翻耕兩次,開的壟也整齊、漂亮、土塊細碎,大受農戶歡迎,感謝村委會的話說了一籮筐。我也佩服這個踏實肯干、有謀有策的好書記。

下午去農科所組的路上,遇到了81歲的老黨員謝元珍。她原來是村里的婦女主任,德高望重。記得我第一次給村里黨員上黨課,說到農村黨員千萬不能“不信馬列信鬼神”,要在傳承紅色基因上站前列,要做一面旗幟,帶頭響應、支持村里各項工作,特別是拆除危舊土坯房工作時,她就特別支持我們,當場表態(tài)要帶頭。之后,每次見到我,她都要介紹村里哪兒哪兒的工作沒做到位,把我們當作自家人。有一次還看到她帶著幾個老人在清掃南門口的路面,燒垃圾堆驅蚊蟲。我非常敬佩像她這樣為村集體著想的老黨員、老教師們。(配翻耕機圖)

下篇:扎根泥土“踩”出的脫貧路子

在脫貧攻堅過程中,井岡山始終堅持不忘初心、感恩奮進的信念,堅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的工作方法,堅持甘于奉獻、苦干實干的工作作風。全山上下把總書記的殷切囑托牢記在心,以感恩之心凝聚力量、砥礪前進,全山人民和各級扶貧干部一塊苦、同心干,舍小家顧大家,不講條件、不辭辛苦,按照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的工作方法,堅持“有能力的扶起來、扶不了的帶起來、帶不了的保起來、住不了的建起來、建好了的靚起來”的思路,不僅實現(xiàn)率先脫貧“摘帽”,更為全國脫貧攻堅探索出可學可用的“井岡山經驗”。

在井岡山市脫貧攻堅的各個戰(zhàn)場,活躍著一個個身先士卒的身影,他們是省直、吉安市直以及井岡山市下派的扶貧干部、第一書記們,當然還有本地的鄉(xiāng)鎮(zhèn)干部和村干部們。他們,似一面面鮮紅的旗幟,總是在最關鍵的時間,艱苦的場合,艱巨的任務面前活躍著,排除一切困難,引領著井岡山人民,打贏了一個個戰(zhàn)役。他們,用自己的腳丈量著腳下的土地,用心焐熱著扶貧的溫度,用臂膀感受著扶貧的力度,踩出了一條條堅實的脫貧路子。

4月12日 晴

上午在報社紀檢組長鄒軍平辦公室開完扶貧工作組碰頭會,匯報完工作后,我和阿平又馬不停蹄地趕到了村里。

還在路上,我就多次接到北門組紅卡戶謝阿姨的電話。還是說的和鄰居鬧矛盾的事。對這事,我至少和她溝通過十多次了,村里鎮(zhèn)里干部就想了更多的辦法,做了更多的工作。我還輾轉聯(lián)系上了謝阿姨在外打工的兒子,和他發(fā)的微信聊天字數(shù)應是我最多的一次,加起來應有幾千字了,有一天晚上甚至談到深。從自家情況談起,談到感恩,談到和諧,談到人生,總算取得了他的理解。

下午去了梅陽組。那里的一條河因為蓄水后加深了,河岸沒有建護欄,又掉下去一頭牛。我們聯(lián)系了有關部門,看能否修個簡易護欄,如果要修該怎么修?之后,又去看了周石秀。他家是藍卡戶,貧困原因是他兒子勞動能力弱,兒媳婦有智障,兩個孫女還小,開支較大。按照周石秀的意愿,村里剛為他兒媳婦在路邊租了間房子,開了個小賣店,幫襯著家用。在他店里聊著的時候,我就在心思量,有了這個店的收入,加上政府補貼,合作社的分紅,周石秀夫婦倆的種養(yǎng)收入,還有兒子在瓷廠干輕體力活,有2000多元一個月,今年脫貧應該沒問題。

9月28日

“唉,這是什么?”“是誰的鞋跟?”……中午在食堂吃飯時,眼尖的鎮(zhèn)干部賀仁玉叫了起來。仔細一看,原來是我的,糗得我無地自容啊。原來,今天我和阿平去了基地后,又去了北門組的曾蘭仁和關聲何家,然后再轉道去了農科所組看老吳的蘑菇種植情況。在回來的路上,遇到大雨,沒帶雨傘的我們只好跑著回來。或許鞋子走的路多了,加上雨水浸泡,一下子“累”到了,掉了跟。于是,鎮(zhèn)干部們就都說起扶貧的不易來,說起在扶貧過程中遇到的委曲來,以此自我安慰、互相鼓勵。

想起來,這已經是我的第二雙鞋子鬧罷工了。在村里,我和阿平除了走村入戶了解民情、參與基地各項生產建設外,就是和村干部們討論怎么脫貧致富。村里的生態(tài)種養(yǎng)基地我們已經去了無數(shù)次,鎮(zhèn)里設在8公里外的七彩山雞合作社、農業(yè)科技園也去了好多次。我和阿平說,如果不把村里的角角落落都走個幾遍,我們就不稱職。我們關注著基地每一種作物的生長,而通往基地的路還真不好走,路基全是鋪的碎片石,硌腳。想起這條路,明天要和阿平再到市里去,爭取把那修路的10萬元項目資金敲定。這條路修好了,作用太大。不但方便周邊上千畝地的農業(yè)生產,更可連通鎮(zhèn)里的農業(yè)科技園。一旦連通,還可以在基地附近開一個生態(tài)農莊,搞采摘、耕作、釣魚等鄉(xiāng)村一日游。這些想法,我們和村里龍平書記匯報過,得到了鎮(zhèn)里的全力支持。

又想起上次和阿平一起來井岡山的車上時,她接連接到家里的幾個電話,心情好難過。她是兩個孩子母親,大的上小學一年級,小的才2歲。為了扶貧工作,她只能暫時把孩子們托付給父母。父母勞作慣了,早就在外面兼了事做,平常洗碗、拖地、打掃衛(wèi)生、給孩子洗澡洗衣服等家務都和阿平一起承擔,這下,家務和照顧孩子的事基本都得靠父母承擔,丈夫不理解,“同樣是掛點,怎么你就這么忙?”她心里的自責和委屈可想而知,卻又沒有辦法,只能盡量在電話里調解家里的事情、督促孩子做作業(yè)、叮囑孩子們要聽話……在脫貧攻堅這項大事面前,她從不多說什么,所有的委曲和不易,她都忍著,扛著。

11月1日 晴

村里有土坯房400多間(棟),僅貧困戶中就有7戶要拆舊建新,11戶要維修加固,2戶要政府代建,工作難度大,因拆除工作推進不力,受到鎮(zhèn)龍平書記批評。下午,按計劃我和劉書記去北門組督促拆土坯房。知道那有個70多歲的黃婆婆孤身一人,便買了點老人能吃的水果和餅干去看望她。老婆婆的家是一棟兩層的四室一廳“金包銀”的老房子,結構很好,特別是后面看上去,真像棟有歷史的別墅。家里的舊家居也很好,烏黑烏黑的,婆婆說是她嫁過來時做的,都是好木料。

和婆婆說著話的當口,拆土坯房的工人就到了。土坯房有3間,一間廚房已經塌了半個頂,平時就擔心著從檐下經過時掉下瓦片來砸到人;一間烤煙房,閑置了好多年;還有一間是雞窩。之前工作組上門做工作時,婆婆就答應了,說把這些用不著的土坯房拆了,還方便她進出,安全。

正和老人聊著,劉書記接到農科所組的黃翠德的電話,說無論如何晚上要請我們到他們家吃個便飯,說是感謝我們幫他們修通了水泥路。我說不行,有紀律不能吃老百姓的請。劉書記說他們準備了好久,說了好幾次他都推了,這次算大家伙一起請,一定要去,不去會生氣的。如此,我們便不好再推辭。

農科所組在新城村的西北側山腳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鄉(xiāng)里的農科所所在地,專門吸納上山下鄉(xiāng)青年和農業(yè)科技工作者。后來,那些人員撤出后留下的農民,就習慣性地叫做農科所組。因戶數(shù)不夠,一直沒修水泥路。由于道路狹窄、泥濘,村民出行“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增加了生產的難度和生活的不便。這也是村里最后一個沒有通水泥路的村組。從一開始知道這一情況后,駐村工作組把修路作為要辦的第一件實事。工作組爭取資金5萬元,發(fā)動周邊群眾和在外就業(yè)的鄉(xiāng)鄰資助,不夠的村里再墊一點,共籌集資金9萬余元,于6月下旬開工,7月初修通了這條長450米、寬3.5米的“最后一公里”。道路硬化后,大大改善了村莊環(huán)境,方便群眾出行,還為周邊300余畝農田生產提供極大的便利。

11月26日 晴

快11點了,村部還燈火通明,我和劉書記、謝主任和鎮(zhèn)里的駐村領導紀檢書記張郁昌、駐村干部周清榮最后再核實了一遍程序和數(shù)據(jù),“北門,曾蘭仁,貧困人口6人,人均可支配收入6907元……”我們核一個報一個,匯總給張書記,“哈哈,可以了,紅卡戶謝文英家2人、謝志宏家2人為兜底保障,列入2017年脫貧,其他18戶都達到脫貧要求,明天就可以張榜公布。劉大師(劉書記毛筆字寫得好),準備筆墨,寫公告?!迸d奮之余,張書記一邊吩咐一邊哼起了小曲。而我也迫不及待地起草了脫貧公告,還第一時間發(fā)回給報社的領導,讓他們也分享初步勝利的喜悅。

2017年2月9日 陰

不記得我這是第幾次去關聲何家,估計有20次吧。還在春節(jié)里,今天去算是拜年,報社副社長鄒軍平帶隊,所以還提了點水果、點心,我知道他有關節(jié)炎,還特別買了兩瓶藥酒。關聲何,我們叫他老關,70歲了,所有的幫扶干部都把他當親戚來走。他家是紅卡戶,很不容易,自己一只眼睛看不見,妻子患有精神病,一個女兒已經出嫁,一個兒子在讀大二。

開始掛點時,劉書記就告訴我,他雖然是紅卡戶,但人挺勤快的。幾次走訪后,我覺得老關真是個好人,是個勤勞、樸實的好農民。早在2015年,老關家還住在四面透風的危舊土坯房里,劉書記反復動員他將土坯房拆了建新房。可老關就是擔心自家沒錢沒能力,拆了一定建不起來?!澳阒还芷鸷没_,其他的我們來幫你?!币妱浽挾颊f到這個份上了,老關終于動了心,憑自己7000元積蓄,憑政府的大力幫扶,憑各級幫扶干部的火熱的心,老關家一棟三層樓房就一般建起來了。為了讓他全家及時住進去,村里又出資為他新修了衛(wèi)生廁和安裝了水箱。當?shù)弥麩o錢硬化臺階后,龍平書記又現(xiàn)場拍板,承諾10天內幫他硬化臺階。年前,報社和鎮(zhèn)、村以及村里第一書記掛點單位井岡山司法局聯(lián)合幫他舉辦了個簡樸而不簡單的喬遷宴。

如今,老關家可是出名了,去年養(yǎng)牛養(yǎng)雞種稻加上補貼,合作社的2000多分紅,總收入有二萬多,不但脫了貧,而且成為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中央媒體的采訪對象。連他上大二的兒子關志文也成了新聞人物。因為之前家里太窮,從不敢?guī)瑢W回家,今年回家看到家里及家鄉(xiāng)的變化后,關志文告訴人民日報記者說:家鄉(xiāng)美了,家里脫貧了,我要帶同學到家來玩?,F(xiàn)在,老關也總笑瞇著眼,幸福的樣子寫在臉上。他說,今年他會干的更好,欠那點債還上沒問題。

2月28日,晴

“脫貧欣踐諾摘帽喜移山豪氣頻添大道之行先一步,引領顯高瞻崛起酬志遠層樓更上小康之路競千軍”。受井岡山市邀請,我今天以井岡山報社扶貧攻堅駐村工作組組長的身份參加井岡山市委四屆三次全會既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主席臺兩側的這副對聯(lián)耐人尋味。在外出差的阿平說,代我好好體會下豐收的喜悅。雖然我們沒有作出多大的貢獻,但那些日子里我們曾經拼搏過,曾經辛苦過,曾經一路泥濘。

是啊,當26日省里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宣布井岡山脫貧“摘帽”消息后,多少人歡呼,多少人流淚,多少人情不自禁啊。當天,我也情不自禁地在微信朋友圈發(fā)了一組脫貧攻堅過程中的圖片,說了幾句心里話:井岡山脫貧了,朋友說你們都立了大功。我說,沒,我們?yōu)閽禳c駐村的井岡山新城村出過力,流過汗,使過勁,出過謀,獻過策,和參與脫貧攻堅的戰(zhàn)友們同吃同住同勞動,我們是相親相的一家人,僅此而已。誰知,簡單的幾句話,一下子就激起了朋友圈的漣漪,有近百人點贊、評論。有同學評論:人生的價值,就在于真正為人民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有戰(zhàn)友鼓勵:為國分憂,脫貧致富,兄弟,擼起袖子加油干!也有村主任謝皦梅的感慨:看到就想哭!是啊,圖片中干幫扶干部門連日勞頓,中午困了就擠在村部的辦公桌上打個盹;為不讓一個貧困戶在危舊土坯房中奔小康,幫扶干部們男女齊上陣,在此起彼落的“嗨……”聲中共同發(fā)力推倒了一堵堵墻,幫助貧困戶們建起了一棟棟嶄新的磚混房;想起陪著國家檢查組人員入戶檢查時開始幾戶板著臉,不讓我跟她進貧困戶的門,走了幾戶后漸漸露出滿意的笑容,也默許我在旁邊等著……這一個個場景,都宛如昨日,記錄著村里點滴變化背后的故事和扶貧干部們的艱辛付出。

我理解,今天的大會,暨是對脫貧攻堅工作的總結表彰,同時又是新起點上新征程的開始:雖然脫貧了,但效果要鞏固;雖然脫貧了,但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的步子還要加大,“紅色引領、綠色崛起”的路還很長……

井岡山報記者李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05748/

“擋”不住的脫貧路——在井岡山市新城村駐村扶貧的日子的評論 (共 5 條)

  • 雪靈
  • 雪中傲梅
  • 文莊
  • 米蘭
  • 魯振中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鄢陵县| 麟游县| 岳池县| 衡东县| 富锦市| 佛坪县| 油尖旺区| 西乌珠穆沁旗| 上犹县| 四子王旗| 鄂托克前旗| 南丹县| 马关县| 和政县| 康保县| 准格尔旗| 固镇县| 昌黎县| 开原市| 吉安县| 秦皇岛市| 朔州市| 朝阳区| 石柱| 屯留县| 万荣县| 彩票| 汉中市| 潮安县| 穆棱市| 金堂县| 虞城县| 遂昌县| 荔浦县| 上栗县| 隆子县| 德州市| 遵化市| 名山县| 夏邑县| 泰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