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懷念姥姥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不知這潮濕的時節(jié)是不是因為親人們傾灑了太多思念的淚水。我不由想起家鄉(xiāng)山坡的小路上,此時祭祀的人這幾天一定是絡(luò)繹不絕,他們或啜泣、或沉思,表達對逝去的人無盡的哀思,而我今夜蜷縮在龍口(黃城)這個小縣城的一角,只有任思緒飄向遠(yuǎn)方……........................
往事似乎又在這個懷念的時節(jié)里蘇醒。一轉(zhuǎn)眼,姥姥離開我已有14年的光陰,我真怕我腦海中的影像不再像姥姥初去時那樣記憶猶新——
記得去年清明節(jié),我靜靜的站在你的墓前,面對一堆黃土,微風(fēng)吹來,墓上的枯草微微擺動,近處幾支迎春花開得正艷,不遠(yuǎn)處杏花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的肆意開放。春天來了,而姥姥你離開我已經(jīng)14年了,14年來,每次你都會出現(xiàn)在我的夢里,還是那樣慈祥,那樣和藹。
每年的清明節(jié)我都回來看你,不為別的,只為了心靈上有所慰籍,花白的頭發(fā),慈祥的面孔,姥姥,我的童年在你的呵護下度過,在你的故事中長大,童年的夏夜,枕著你的胳膊,你輕搖著扇子,抬頭望著滿天的繁星,你給我們講著動人的故事,我在你的懷中迷迷的睡去,姥姥你給我的不僅僅是呵護,更多的是給我做人的道理,指出人生的方向!
從我懂事起,對姥姥最多的記憶是童年時候,因為父親從小是個孤兒,我小時候沒人看管,只有姥姥看著我和哥哥。姥姥白發(fā),慈祥,高大,大腳。姥姥生育二女三子(一子夭折,一女殘疾),一生經(jīng)歷坎坷,36歲開始守寡,母親常說姥姥對待子女不偏不倚,在那個時代很是難能可貴。我想我稚嫩的筆是不敢輕易去寫她走過的艱難而偉大的一生,我只想把她傾注給我的至愛親情記下來,還有我深深的遺憾和哀痛,我真怕無情的歲月,煩躁的塵世把一切回憶都消逝得讓我無法再潸然淚下。
四個孩子,姥姥一人拉扯大,經(jīng)歷了很多的坎坷,一個農(nóng)村的的寡婦獨自挑著家庭的重任,困難可想而知了,姥姥從沒有退縮過,依然堅強,依然樂觀,一直到兒女們成家立業(yè)。后來生活有所好轉(zhuǎn),姥姥又幫助四個女兒養(yǎng)育外孫和外孫子們,為四個女兒們膝下七個孩子傾注了很多心血。從臉上就可以看出那任勞任怨的表情,70多歲所有的家務(wù)活還能自己全部擔(dān)任,做飯、洗衣、喂豬。起早貪黑,任勞任怨。更為可貴的是,老人雖有個性,但為人和善,堅強忍讓,樂觀豁達。老人為這個家無私奉獻了60幾年(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后來姥姥的這七個孫子、外孫都有了工作,該是老人享清福的時候了,可是命運偏偏捉弄老人,1998年二舅意外車禍,頭部做手術(shù),我們發(fā)現(xiàn)姥姥以后的精神就不濟了,常常丟三落四的。第二年,夏天,昏迷,嘔吐,送到醫(yī)院發(fā)現(xiàn)腦血栓,治愈后,姥姥腿腳不好用了,眼睛也看不清東西了,那個走路如風(fēng),堅強,和藹的姥姥只能拄著拐杖,被人攙扶著,我和哥哥都在外工作,很少回家,沒能像姥姥照顧我們一樣去照顧姥姥,2000年,也是夏天,父親把我和哥哥叫回來了,悄悄的說姥姥不行了,我們來到姥姥的床前,姥姥已經(jīng)昏迷了,幾天都沒吃東西了,我握著姥姥的微涼的手,就像童年時,她的大手拉著我的小手,那樣溫馨、那樣溫暖。
姥姥真想好好照顧你,讓你幸福的安享晚年,但我沒能做到,總是這樣那樣的瑣事和借口不能回老家,總是對自己說,下一次回去看看姥姥,而今再也沒有下一次了,姥姥安靜的躺在哪里,14年來,這成為我心中的一塊永遠(yuǎn)不能愈合的傷口,“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傷口每天都在隱隱作痛。
但姥姥還是走了,在為這個家操勞了60多年后離開了我們,但我知道姥姥并沒有走,因為我門身體里還流淌這她那飽含勤勞樸實的血液,腦海里還存留著她那慈樣的面孔,雙手仿佛還能撫摸到她那雙溫暖的手。
如果有來世,我愿意還做姥姥的外孫,承歡在老人膝下,來治愈我心里的那隱隱作痛的傷口。
明天,清明節(jié),也該領(lǐng)著妞妞回老家去看看我的姥姥了!在墳前去培上幾把黃土,種上幾束迎春花,每年這個細(xì)雨紛紛的季節(jié),我對姥姥的思念都會開滿整個山坡!
2014.4.4夜
作者簡介:曲有頌,筆名碧云天,山東龍口人,煙臺散文學(xué)會會員,在龍口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作,工作之余喜歡暢游在文字里,愛好散文、詩歌等,作品多見于報刊、文學(xué)網(wǎng)站、網(wǎng)絡(luò)及微信平臺。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07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