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之后
立春之后
龔曉明
一
立春一過,土地就漸漸蘇醒了。
沉寂了一個冬天的村子開始喧鬧起來了。天剛朦朦亮,早起人們的腳步聲就踩碎了寧靜的黎明,幾聲悠長而如釋重負的牛哞此起彼伏,分外嘹亮。天大亮了,雞飛狗跳豬嚎叫,尤其是孩子們脫掉了臃腫的冬裝,一身輕快,在房前屋后嘻戲玩鬧,又喊又跳。男人們肩扛手提,牽著耕牛,匆匆穿過有些泥濘的田埂小道,走向那待耕的田地。主婦們則升火做飯,她們在熏人的炊煙中洗衣喂豬哄小孩??諝庵袕浡窕鹑紵慕瓜愫惋埐诵晾钡幕旌衔兜?。置身其中,你能隱約感覺到有一種東西正在村子在田地在人們的心頭悄然萌動。
是的,春耕的季節(jié)到了。在農(nóng)人,他們沒有面臨艱難勞作的緊張與愁苦,對春耕,他們虔誠而充滿敬畏。這個時候,不管家里如何拮據(jù),他們都會去買個一斤或半斤肉,哪怕再不濟,也要買幾個雞蛋。而一些富裕又精于劃算的人家則把過春節(jié)時準備的糖片、花生之類保存一部分到此時,讓一家人像過年一樣地迎接春耕的到來。在這個乍暖還寒的時候,農(nóng)人們的臉也像那剛剛解凍的土地,日漸潤朗和明媚,他們在房前屋后、田間地頭相互招呼著,詢問著,比劃著,掐著指頭計算著。春耕寄托了農(nóng)人們一年的希望和夢想,他們興奮而忐忑。(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二
有太陽的日子,農(nóng)人們便三三兩兩地肩荷鋤頭,在初春荒蕪的田地上轉(zhuǎn)悠,在冰冷的泥地里開溝修路除枯草。也許是什么事也沒有,他們就是喜歡在這日漸松軟的田地上行走,或蹲或立,他們心里就覺得踏實和親切。如果遇到陰雨連綿的時候,農(nóng)人們也閑不住,他們會把那些已經(jīng)閑置了一個冬天的犁、耙、鍬、鋤拿出來,敲一敲,固一固,把籮筐、曬簟等損缺的部分一一補上。他們把稻草捋干凈,用那黃里泛白柔韌十足的稻桿編織草繩,這要兩個人的配合,往往是小孩手握一個用竹子做的類似鐮刀形狀的可活動的栓子,不停而均勻地轉(zhuǎn)動,而大人便在那頭添插按穩(wěn)稻桿,隨著栓子的不斷搖動,那些松散的稻桿就越來越擰得緊緊的,一根草繩就成形了,原始而簡單。我感覺,相比于農(nóng)事的粗糙隨意,這編織草繩就顯得婉約而具有詩情畫意了。
幾個寒潮,幾場冷雨,幾度回暖,轉(zhuǎn)眼就到了花紅柳綠的清明。俗話說,懵里懵懂,清明下種。但那是一年種一季的說法,如果要種雙季稻,那就要將下種時間提前,否則,晚季稻揚花抽穂時便會遭遇寒露風(fēng)。然而下種的時間提前了,又要遭遇春天寒冷而陰雨連綿的天氣。農(nóng)人的眉頭就隨著冷暖的交替、陰晴的變化時而緊鎖時而舒展,這種忐忑的感覺對農(nóng)人是一種折磨,所以說,想要一個好的年成,并不是你付出了勞動就有回報,在很大程度上,農(nóng)人們還得靠天吃飯。我們說農(nóng)民苦農(nóng)民累,苦就苦在你起早摸黑勞作一年,到頭來可能是顆粒無收;累就累在你無法掌控禾稼的命運,而且還不能心存僥幸。在我童年的印象中,父親頭戴斗笠,身披簑衣,蹲在秧田邊的田埂上,看著那在陰冷的雨水中快要腐爛的谷芽唉聲嘆氣,一臉愁容,那無助和憂傷的表情深深地鐫刻在我的記憶里。
春耕開始,始于下種。這下種,不是把種子撒到田里,而是先要把種谷浸泡發(fā)芽。在已準備好的大竹筐內(nèi)圍鋪上精心修整的稻草,再把種谷倒進去填滿,仍舊用稻草封好,然后將這裝滿了種谷的大竹筐浸泡到池塘里去。在農(nóng)人,他們視之為過年過節(jié)一樣的鄭重其事。他們將臨河場地打掃得干干凈凈,將那些看熱鬧的婦女兒童們趕走,一切準備停當,男人們肅立一旁,一位老者點燃爆竹,在噼噼啪啪的爆竹沁人心肺的馨香中,男人們動作利落地將谷包推入河中。在隨后的時間里,這谷包牽動著農(nóng)人們忐忑的心。大約一周后種子發(fā)芽便將其撒到秧田里去。
三
高中畢業(yè)后,我回家務(wù)農(nóng)。我要老把式的父親教我犁田,父親沉吟著回答我,犁田還不容易嗎?你想犁一輩子田?我不知道父親是否對我寄予了別樣的希望。其實我知道犁田并非易事,尤其是春天的農(nóng)田。那時,為了增加田地的肥力,在上年二季稻收割后,就播種了紅花草。紅花草,學(xué)名稱紫云英,這是一種賤生耐寒的植物。在枯瘦蕭瑟的冬野上,只有它羸弱但翠綠的柔苗在灰暗的天空下,帶給人們一絲生機和頑強。大地春回,在日漸溫暖的地氣中,在春風(fēng)春雨的撫慰下,紅花草長勢茂盛,遍開紅花,最為喜人。但如此一來卻增大了農(nóng)人犁田的難度,這意味著要加大犁田的深度,把土地翻過來,覆蓋住紅花草,讓它快速腐爛變綠肥。所以,犁田都是男人的事,他們高挽褲管和衣袖,要在還略顯冰冷的泥水中勞作十天半月,不管下雨還是晴天,都是一身泥水,臉上和頭發(fā)上落滿板結(jié)的泥點。
牛比人更苦。我說的牛,是耕田之牛,它要拉動那深深地插進泥土里的鏵犁,從早到晚無停歇。它四條腿扎在泥水中,肩上套著連接鏵犁的木軛,嘴上套著一個籠頭,那是防止它吃紅花草的,紅花草吃多了,會將牛脹死。我親眼看到過快脹死的牛倒在地上,口吐白沫,肚子脹得象一面圓鼓,幾個身強力壯的人按壓著,一個無師自通的土獸醫(yī),拿著一根粗長的釘子,用鐵錘在牛肚子上打洞,說是放氣。有無作用,可能還要看這牛的造化。耕牛在泥水中艱難地跋涉,四條腿微微地顫抖,木軛要將它極力地往后拖,而它要努力地向前進。它身子前傾著,本來就長的脖子拉得更長,它聳著背,低垂著頭,喘著粗氣,大而凸的眼晴里流著苦難的淚水。幾天下來,它肩膀上那層厚而韌的牛皮就磨破了,露出了白里透紅的鮮肉,木軛上沾滿了血水。第二天清晨,血水凝結(jié)了,農(nóng)人們卻又毫不猶豫地把木軛套上去,凝結(jié)的血水瞬間迸裂。我們無法知曉牛心里的痛苦,偶爾能看到牛仰天悲訴,聲音喑啞而蒼涼。牛就這樣忍受著傷痛不知疲倦地耕耘,但農(nóng)人還要不斷地喝斥,不斷地把鞭子抽到它勞累的身上,不斷地罵著最粗魯最下流最骯臟最惡毒的話。牛其實是通人性的,我從8歲開始替生產(chǎn)隊飼養(yǎng)牛,上學(xué)放學(xué)都牽著它,哪怕耽擱吃飯,也要把牛喂飽。冬夜,牛欄里豬牛尿屎多,沾滿牛背牛肚,平時光滑順溜的牛毛也板結(jié)在一塊,既骯臟又難看。每天早晨,我用水沖洗它身上的穢物,然后用梳子把板結(jié)凌亂的牛毛梳平整。有時因為時間短草料少,沒把牛喂飽,父親不問青紅皂白,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臭罵。每當這時,??傄杨^靠過來,伸出它碩大的牛舌頭,一下一下地舔著我的手,舔得我的手癢癢的。
四
插秧先得拔秧。婦女孩子參加春耕,就是從拔秧開始。平時婦女們忙家務(wù),孩子們上學(xué),但一到農(nóng)忙,婦女們則要家里家外兩頭兼顧,學(xué)校也放農(nóng)忙假,不管年齡大小,也不管是否能幫上忙,把孩子們往地里趕,能下田的下田,不能下田的就放牛,放不了牛的就送水,實在做不了什么,就站在田邊地頭,起起哄,傳傳話。而婦女們,尤其是那些待嫁的姑娘和剛嫁過來的小媳婦們,在這么一個開放的環(huán)境中就顯出嬌媚和羞澀,天生的愛美之心使她們在這個不便爭艷斗妍的時候也不隨意打扮,她們往往會精心挑選那些半新不舊又不失艷麗的衣服穿上,褲腿挽得低低的,把袖口扎緊,防止太陽的暴曬。而這便成了男人們打趣的對象,有的故意把拔好的秧往她們身上拋,有的則故意往她們身邊?過,讓泥水濺她們一身。于是便引來一片嗔怪和驚叫,一些不茍言笑、脾氣剛烈的,則橫眉豎目,話中帶刺,讓人下不了臺。這些婦女和孩子們把一個繁忙沉重的春耕演繹成了一曲活潑有趣輕松愉悅的勞動交響。
聽老輩人說,早先,婦女孩子們是不會去拔秧的,因為拔秧是個精細活,最講技術(shù)。但后來就沒有那么多的講究了,我不知道這是從什么時候開始,也不知道這是否和反封建破四舊有關(guān),農(nóng)村里不講究已經(jīng)很久了。該敬畏的不敬畏了,該規(guī)矩的不規(guī)矩了,該禁忌的不禁忌了,我不知道這是否是時代的必然,老實說,我感到困惑。拔秧是要講究姿式的,那就是蹲馬步,蹲在水田里,逼得你無法偷懶,你要始終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你要發(fā)揮身體所有的潛能,稍一松懈,屁股一挫,便會被泥水沾濕,那是要被人笑話的。但蹲馬步,短時間尚可堅持,時間一長,難免松勁。這就是婦女們不去拔秧的原因,你想想,婦女褲子后面沾染水漬,這多不雅觀。所以后來就發(fā)明了秧凳,即在普通的矮凳底下釘一塊比凳面稍大一些的木板,這塊木板刨得很光滑,而且是一個拱形,中間凸,兩邊低,便于在泥水中滑行。天未亮,男人們便將婦女孩子們從夢中叫醒,天地一片漆黑,在這濃重的夜色中,人們的話語笑聲和沙沙沙的急促的洗秧聲此起彼伏,給這還有些寒意的早晨增添了許多的生機。
五
插秧是農(nóng)活中最苦最累的。插秧雖然技術(shù)簡單,總是單調(diào)地重復(fù)同一個動作,但它持久,趕時節(jié),累了只能忍著,不能偷懶,不能休息,關(guān)鍵是插秧要把腰彎成九十度,讓人的上身與田地保持平行的姿式,而且這一姿式要持續(xù)十天半月,開始兩天還不覺得,但從第三天開始,便腰酸背痛,越到后面,全身脹痛,骨頭都像散了架似的,腰半天直不起來,兩只手端碗拿筷子都打抖。也許這就是上天的旨意吧,你想要生存,想要活命,想向土地要收獲,你就得和土地親近,你就得以這種虔誠的方式向生你養(yǎng)你的土地表示敬畏和膜拜。插秧,方言叫栽禾。栽禾就有栽禾的規(guī)矩。一塊五畝大的田,長約七八十米上百米,栽長不栽寬。第一個栽的人是栽得又好又快的人,是隊里的老把式,在社員中有稱譽有威信的,俗稱“打箭排”。他在對面的田埂上插一根棍子,對著它瞄一瞄,栽下定調(diào)的幾行,就象下圍棋,落下幾子為布局,然后轉(zhuǎn)過身,背對標志,且栽且退,一路栽下來,筆直均勻,基本上沒有誤差。接著便是第二第三……依次跟進,這樣的次序已在經(jīng)久的實踐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的,沒有絲毫的客套和謙讓。
記得父親教我栽禾時,額外破了例,讓我跟著他栽第二個,原栽第二的火根緊跟我為第三,他們兩人夾著我,讓我吃盡了苦頭。火根不停地追著我,我哪里是他的對手,每每被他趕上,這時,他就要在我屁股上打一巴掌,邊打邊念叨:快快快。我手忙腳亂,又羞愧又窘迫,我回頭望著父親,父親頭也不抬,說是教我,一個字也不說,我不得要領(lǐng),十分委屈。回到家,父親沒好氣地說,讓你跟著我栽,真是便宜你了。后來我才明白父親的良苦用心。
大概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吧,在農(nóng)田耙過之后,把田里的水放掉,然后拿一個木頭做的固定了尺寸的帶輪子的架子,在平濕的田里滾動,田地里便出現(xiàn)了縱橫交錯的長方形格子,人們就按這格子插秧。開始,那些老把式們反對,他們認為剛耙過田的水是泥和肥料的混合,而且栽禾時田里有水,可以讓秧苗快速返青,放水打格子是不懂農(nóng)事。但由于上面堅持,一向逆來順受的土地的主人們也只能把自己的主人權(quán)交出去。按格子插的秧,有一點值得稱道,美觀好看,直是直,橫是橫,尤其是水稻長到分蘗期,那綠油油茁壯的禾苗一排排一行行在風(fēng)中搖曳,放眼田野,這些整齊劃一的分布,確實賞心悅目。按格子插秧,正好適合婦女孩子們。她們不需要“打箭排”,也毋需依次跟進,也懶得栽長不栽短。按格子插秧,以一個與傳統(tǒng)農(nóng)事毫無歷史關(guān)聯(lián)的美學(xué)規(guī)范,打破了代代沿襲的種種禁忌,賦予了插秧以寬泛的自由度。等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農(nóng)村推行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zé)任制,土地的主人們終于對土地有發(fā)言權(quán)了,打格子插秧隨之作古。古樸之風(fēng)重又在這剛剛蘇醒的土地上徐徐吹拂。為數(shù)不多的幾畝田,細耕慢作不著急,婦女孩童已很少下田了,略顯空曠的田野里,星星點點地散落著一些耕田栽禾的人,全然沒有原先的熱鬧和打趣,而顯出只有在古人的詩文中才能讀到的閑適和寥落。再后來,也不知是哪位高人突發(fā)奇想,發(fā)明了“拋秧”,將拔好的秧往田里星星點點地拋撒,以此來代替辛苦勞累的栽禾,雖然省事省時省力,但顯而易見的是,這種“插秧”方式妨礙水稻的正常生長,是種投機取巧的行為,是對土地的薄情與不敬,注定是短命的?,F(xiàn)今,田地較多的農(nóng)家已經(jīng)開始使用插秧機,沒有插秧機的就請專業(yè)的插秧隊伍。將來,我不知道插秧方式還會有怎樣的發(fā)展變化,但有一點我可以確信,那就是你永遠都不能輕慢土地,永遠都要感恩土地的恩賜與無私。
六
插完田,緊張繁忙的春耕就算結(jié)束了。后面的農(nóng)序就是耘禾,這比插秧要輕松多了,基本上沒有勞動強度。春耕前,農(nóng)人們要把畜欄里的豬糞牛糞倒進田里,讓它們和紅花草一起發(fā)酵,使田地變得豐腴和肥沃。春耕后,農(nóng)人們又在耘禾前,把大糞撒到禾田里,為了均勻和不至流失,耘禾時,便要把那些還沒有漚爛的糞便踩爛抹勻,或踩到泥地里去。當時我很是畏難和嫌棄,但看到其他人若無其事的樣子,我也只有硬著頭皮下田了。那時,天氣已經(jīng)炎熱,烈日曬得人頭皮發(fā)麻,而禾田也被烈日曬得滾燙,一陣陣裹著大糞臭味的熱氣直往鼻子里沖,熏得人頭暈想吐,以至連日惡心,食欲全無。但是大糞對禾苗的生長作用是非常大非常明顯的,澆過大糞的禾苗普遍比未澆大糞的禾苗長得高長得壯,而且青翠欲滴,長勢喜人。但后來人們嫌臟嫌臭,年青一代的農(nóng)人們便借助科技手段,給稻禾施尿素,噴農(nóng)藥,講究來得快,立見效,而對這些臟臭又見效慢的農(nóng)家肥置之不用。后來搞新農(nóng)村建設(shè),家家住得樓房,化糞池里的大糞溢流,無奈之下,便把大糞往池塘里排,使得原先魚蝦戲游、洗菜洗衣的水塘變成了臭氣熏天的泄糞道,讓山青水秀的村莊成為永遠也回不去的記憶。而更讓人憂心忡忡的是,少了農(nóng)家肥,那些田地在化肥和農(nóng)藥的刺激下,已變得越來越板結(jié),越來越貧瘠了,我不無擔心,有朝一日,我們這些賴以生存的田地將會變成堅硬的土塊,甚至石頭,到那時,我們將無以為計,無以生存。也許我是杞人憂天,但決不是妄言,土地對我們輕薄的懲罰終有一天會到來!
是的,土地是寬厚的,她有承受一切苦難和不幸的仁慈,她有包容一切疼痛和悲傷的雅量,但我們應(yīng)懂得敬畏和感恩。我們都是土地的衍生物,我們一切的歡樂與獲得都來源于她深情的眷顧,這滄桑的土地!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09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