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導演駕鶴西去取經一個西游迷的沉痛悼念

網絡媒體連篇累牘報道86版《西游記》總導演楊潔女士已于4月15日逝世,享年88歲。我知道這個消息后淚如雨下,一代名導從此陰陽兩隔,楊潔導演駕鶴西去取經,一個西游迷的沉痛悼念。
故事要從我的童年說起,我的爺爺輩開始從事瓦窯手藝,是個瓦窯世家,父母、大伯、叔叔都是從事瓦窯手藝謀生,且終生從事這項生意,全手工操作,沒有現(xiàn)在這樣機械化生產,辛苦活兒,但能長久干活。離家做磚瓦最長時間的是江西省婺源縣。小時候,我也在那里生活了一年。古村落,最美鄉(xiāng)村,原始森林,成片的油菜花,記憶猶新。我生在小山村外婆家,一直生活12年小學畢業(yè)。娘舅酷愛看書,購買、借閱大量古今中外書籍。童年時光,物質匱乏,無電視、電腦、電燈,卻有書本,如饑似渴。
有一次,在娘舅房間里看到一本古典名著《西游記》,如獲至寶。欣喜之余,看了余興未了,手工抄錄,時間一長,厚厚一疊筆記本,把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傳奇故事背得滾瓜爛熟,中時也增加了很多詞匯,增長知識。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央視臺楊潔女導演挑起重擔,宏揚傳統(tǒng)文化,籌集經費,遴選演員,征集編劇,風塵仆仆赴全國各地選外景地拍攝鏡頭,經過九九八一難的艱苦磨練,楊導演費盡了心血,終于,電視連續(xù)劇《西游記》于86年拍攝完成,給廣大觀眾見面,并出口海外廣大地區(qū),介紹給世界各地的觀眾。
我是觀看n遍《西游記》仍不過癮,畫面上外表憨厚木訥內心卻聰明睿智的唐僧、桀驁不馴全力以赴保護師傅的孫悟空、好色貪吃笑話百出的豬八戒,忠心耿耿的沙僧。定格在我的心中。走到那里,電視上、錄像廳都反復播放這部轟動一時的電視連續(xù)劇。加上童年看過的小說,全方位了解西游記的來龍去脈,了然于心。一聽那開場歌,頭腦中浮現(xiàn)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畫面。
這部深受國人喜愛的神魔小說,不得不提到它的作者吳承恩,一個明朝晚年當過小吏的作者,包括家人在內及身邊的人一輩子受人欺負,了解下層人民的苦難。作者郁郁不得志,作品代表一批基層民眾的疾苦,受到官吏的盤剝。他的生花妙筆,通過隱晦曲折的神怪小說舒發(fā)對當時社會的不滿,渴望像人猴的變成孫悟空一樣,打盡天地不平事?!段饔斡洝飞钍車讼矏鄣纳衲≌f。且被翻譯成十幾個國家文字出版,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受到各國小朋友的喜愛?!段饔斡洝房缭絿?,就像喜愛安徒生童話故事一樣喜愛它。這是作者生前沒有想到的。吳承恩的神筆,筆下千姿百態(tài)的人物性格,眼花繚亂的妖怪,天差地別的風土人情,……再過一百年,《西游記》仍是人們津津樂道的故事,百看不厭。(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楊導演因病走了。她生前做了一件大善事,給廣大觀眾獻上一部文化精品。我想,她在天堂一定能夠看到人間那么多喜愛她作品的人們,影迷。沉痛悼念楊導演,宏揚傳統(tǒng)文化。一部《西游記》,一部人生大書,愿楊導演在天堂安息吧。一個西游迷的悼念,讓我們深刻認識人生,在盛世里,還是要拿起照妖鏡,看破紅塵,過好電光火石般的短暫人生。同時,向楊導演的家人致敬,希望他們節(jié)哀順變,保重身體。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11340/
楊潔導演駕鶴西去取經一個西游迷的沉痛悼念的評論 (共 9 條)
- 心靜如水 推薦閱讀并說 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