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錢情
榆錢情
北方的春天到來,那一株株高大的、滿身疙里疙瘩的榆樹上一片碧綠。一個個“綠球”壓彎了枝條,春風拂過,枝條左右舞動,上下點頭,像在訴說著什么。
母親從地里回來了,從她挎的籃子里取出兩個綠色的樹枝,高興地給我說:“娃,來吃榆錢”。“榆錢有啥好吃的,家里的蘋果梨子香蕉放的都長霉了,我都不吃,還吃那個”我有些鄙夷的瞅了瞅母親。
“哎!”母親端了小板凳,坐在房檐下,拿起一個榆錢枝,慢慢摘著一片片榆錢放在嘴里。隨著母親的咀嚼,臉上的皺紋蕩漾開來......
這就是北方的春天給人們的一種特產(chǎn):榆錢。形如銅幣,薄如紙,中為核心,故而得名。又由于它是“余錢”的諧音,因而就有吃了榆錢可有“余錢”的說法。
小時候,每年春天榆錢初長成時,母親總是或多或少的從榆樹上折下幾個榆樹枝,一串兩串的榆錢,讓我們解解饞。我們總是爭著搶著那榆錢枝,拿到手就急著捋上一把,把嘴憋得慢慢的,使勁的嚼,有時急的眼淚汪汪,有時嘴實在裝不下了,急的吐到手上,等嘴里的有些松動,又塞到嘴里。在一陣咀嚼中,嚼的唇紅齒白滿嘴綠,不小心從嘴角流出的都是碧綠的汁水,急著用手接住還要吸進肚子里?;蚴菗近c面粉,撒上鹽,上蒸籠蒸。我從開始做的時候,一直圍在鍋臺邊,等揭開蒸籠,嗅那榆錢和著面粉的清香味,急不可待的直接用手去抓著吃的猴急相。因為這種饞相是平日得不到的“奢飾品”食物的表現(xiàn)。那種味道:有一種小白兔糖果的甜甜味道;有一種青草的清新的味道;有一種爭搶后勝利的喜悅;也是春天的滋味。(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聽母親說,榆樹渾身是寶:樹皮可以吃,可以做祭拜祖先的檀香,樹干可以做建筑材料,枝條做柴禾,葉子可以喂牲口。榆錢人可以吃。我相信母親說的話。我也百度了一下,每100克榆錢含碳水化合物8.5克,蛋白質3.8克,脂肪1克,膳食纖維1.3克,礦物質3.5克,鈣280毫克,磷100毫克,鐵22毫克,維生素B1、B2各0.1毫克,煙酸1.4毫克等。榆錢的含鐵量是菠菜的11倍,是西紅柿的50倍。榆錢也是防病保健的良藥。榆錢具有通淋、消除濕熱等功效,主治婦女白帶多、小兒疳積羸瘦;外用可治療瘡癬等頑癥。中醫(yī)認為,多食榆錢可助消化、防便秘。父親也常給我講,新中國成立后1958年“吃食堂”的事情,國家遇到自然災害的年代,沒有吃的,就將榆樹皮剝下來曬干磨成粉做面條、葉子做菜。榆錢更是可口的食品了。原來,現(xiàn)在我們不曾待見的東西,是營養(yǎng)價值特別高的“黃金”。這真是大自然給予人們的健康良劑!
“媽,給我串,我也想吃”。
和母親一樣,輕輕的摘下一片榆錢,放在嘴里。兒時那種小白兔糖果的甜甜味道;那種青草的清新味道;那種春天的滋味;那種感覺使我口齒生津,滿嘴留香。遺憾的是缺少爭搶榆錢的那種勝利的喜悅。
母親摘下手上枝條上最后一片榆錢,放在嘴里,她在嚼著一種時代的回憶。
安康市漢濱區(qū)五里鎮(zhèn)建設初中 洪溢
郵編:電話: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12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