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舊》第二十三節(jié)世道
第二十三節(jié) 世道
文:ShakespeareSky(莎士比亞斯基)
濟雨初六早晨一醒來,心里就憋了一口氣,哼,竟然一個人也沒有,媽媽也不知道是干什么去了。叫了半天,都不見一個人,只好自己慢慢地穿衣服。
毛衣是大嬸嬸織的,領口真是太小啦,明明就把腦袋套進去了,卻是卡在耳朵上拉不下來,怎么拉也拉不下來。想猛一下拉下來,又怕把耳朵給拉掉了,這都快把濟雨給煩死了。一猛用勁,哈,竟然又拉了下來,一摸,兩個耳朵都還好好的,不由得又高興了一點。
再穿袖子,可惡,袖子穿上去了,卻又把里頭的衣服,也全給擼上去了的,真是不舒服得很,再想要從袖口伸進手去,把里邊的衣服袖口拉出來,那可就更難了,因為袖口比領口更緊。
就又想,媽媽平時都是怎么給我穿的呢?想了好半天,終于想到每天穿衣服的時候,媽媽都會命令他握緊小拳頭,緊緊抓住里邊衣服的袖口。于是,又試了一次,竟然成功了喲!(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可問題是:腳抓不住里邊的褲管??!不管怎么穿,都會露出光光的小腿來,煩!
唉,不管了,三下兩下,穿好外衣,跳下床來,一拉房門,正好媽媽推開自己的小門進來。
媽媽一看見濟雨的樣子,就哈哈大笑起來,因為那情狀,真就是太搞笑了,褲子的屁股穿在了前頭,棉襖的扣子也扣挪了位置,兩個白白的小腳脖子,都露了一大截在外頭,上邊的衣服也沒有扎在褲子里,整個就一小布團似的。
于是,媽媽又趕緊給濟雨重新穿了一遍,再擦臉,又檢查了一邊,才帶著濟雨去吃早飯。
早飯很簡單,但吃得很開心。今天是年節(jié)上的最后一天,再往后,家里就要忙起來了,達城街和洗馬畈的商號要開張了;倉房里的谷種,也該是分下去了。還得去幫助佃戶和長工們,讓他們做好各種準備工作,第一件事就是安排人用熱水浸泡谷種,催芽;卸下農具的鐵器部分,送去后邊的鐵匠爺爺那里重新過火鍛造;把壞掉的家什進行統(tǒng)計整理,然后請博士來弄上三天;再就是調理牲口的飲食,每天都要派人牽出去走動一下,要準備春耕了的。
再就是要專門派人對糧倉嚴加看守了,因為五月之前都會很緊張。到那時之前,是一年之中最難熬的三個月,青黃不接不說,還容易受到各種天災的影響,人和牲口也容易生病。一旦各種狀況有所發(fā)生,最壞的情況就是旱澇和瘟疫一起來,就會導致早稻減產和牲口死亡。那么,五月之后的人們,就要難過上一整年了。
這樣的事情,在別處時有發(fā)生,他們會因為沒有辦法,把種子也吃掉,真就到了迫不得已時候,都要全家出門去乞討,才能活命。
若是有人生病了,只怕是不消斷氣,就得立即掩埋掉的,因為活著的人,要一刻也不能停地去儲備下半年吃的,否則冬天一來,死去的人就更多了。
大人們都是這樣在說著,但這樣的情況,在我們村子里,很多年都沒有再發(fā)生了。因為家里總是做著各種各樣的準備,以防不測。
糧倉在這七八年的抗日戰(zhàn)爭中,始終晝夜派人把守,佃戶們不僅可以把糧食放在這里保管,還可以用賬上的余糧,在自家商號里頭兌換生活用品。
并且,家里也是非常體恤佃戶們和他們的生活,盡管日本鬼子還沒有打到家鄉(xiāng)來,就被趕走了,但十里八鄉(xiāng)的地界上,也不乏吃黑飯的山寨土匪什么的。可是,他們卻從不敢到村子里來搞破壞,因為他們知道,家里不僅世代供養(yǎng)著桂柏軒的先生們,還供養(yǎng)著掌管著十里八鄉(xiāng)的上千條人命和牲口性命的大夫們,就更不用說那達城街和洗馬畈上的社會治安什么的,只要家里派人去報信,人家都是撇開一切事情,立馬到堂的。
所以,村子里頭的人們,都非常信任和擁護自家。只要有孩子,就可以送到桂柏軒來上學;只要有急事什么的,都可以來找家族照應?;閱始奕⒌氖虑椋透挥谜劻?,老爹爹總是第一時間去關照,那什么給孩子取名字,給老人捐壽材,送新婚家庭牲口幼崽,那都是常有的事情。
雖然,收租和代繳國家稅收的時候,有時也會讓佃戶們不太高興,可那也會考慮到當年的收成情況。因為祖宗們代代相傳的家訓就是:報效國家之大恩,惟大德傳家萬代。
由此可知,家族這幾百年,都是備受擁戴的,到了濟雨這一代,已經是第二十五代了,這都是有族譜可查的。
據祖宗們說,那是因為金兵作亂的緣故,老祖宗拖家?guī)Э冢尘x鄉(xiāng),從中原一路避難至此。而此處的位置,也是得天獨厚,往南是長江天塹,往北是蒼茫的大別山,往西是因為旱澇頻繁而草木不生的窮山區(qū),王東去就更不好了,因為那里是世代不通人跡的皖南深山。
也就是說,這里既不可能成為戰(zhàn)略要地,又無太大的經濟價值;然而,又不至于太過封閉阻塞。若是戰(zhàn)爭響起,還可退居大山深處;若是和平年代,子孫后代們想要走出去,也不是太難,因為往東走上一百來里地,乘上船去順流而下,就是富庶的金陵和蘇杭。
所以,偏安一隅,似乎就是家族幾百年的理想所在。更是因為族人的善良仁厚,傳家有方,還吸引了許多人們來這里落地生根。再又根據他們的各種情況,來幫助他們建立部落和宗族。
由此,以村子里的祖屋為中心的不過一小塊地方,竟也有了三十多種族姓人家,他們和睦相處,互敬互愛,再又在家族的影響下,彼此通婚。
當然啦,女人能嫁進自己來生活,該是何等的榮耀和顯貴;甚至,自打她們的花轎抬進大黑堂屋的那一刻起,她們即使是一輩子不再走出大門來,一輩子不再從那兩株百年香樟底下走過,也可以幸福地過完一生,因為祖屋當年蓋下的房子就有九十九間半,里頭的院落和廂房,再就是自己的堂屋和花園,完全是能夠滿足她們對于幸福的所有幻想。
雖然,在這剛過去的七八年,因為戰(zhàn)爭而時刻人心惶惶,但終于還是印證了祖宗們的那些預言,那即是仗再怎么打得大,也不會打到家門口來,改朝換代也不要緊,我們始終會配合好土地的使用和管理,該交給國家的稅收,不會掉下一文,還能夠支持鄉(xiāng)里的教育和醫(yī)療等各種建設,那便是為國家安一方民心,為人們盡一片慈悲心。
所以,家族里邊,雖然并未有過顯耀官親,但這幾百年在地方上是基業(yè)長青的。盡管二哥父親那樣的傷心事情,也時有發(fā)生,可那只讓家族獲得了更多的尊敬。對于外出當兵,保家衛(wèi)國的家庭,國家免除他們的稅收的同時,也會得到家族的格外推崇。沒錯,為國家出力,是每一個家庭的責任,保一方平安無虞,讓人們樂業(yè)安居,也是為國家盡最大的忠心。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13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