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春
一
我似乎嗅到過你的氣息,但那時候、我沒有心思耐心去辨別,是芬芳的味道,還是清新的神怡?我更沒能去探訪你的蹤跡,我只是像平常的孩子一樣,折一截楊枝,擰一個響笛,奔跑著歡叫著,時不時嗚嗚地吹響在嘴里。那時候,我并不知道,那些楊樹殘留在嘴里的淡淡的苦澀以及那些無拘的歡娛,這就是春天在我的心里。
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就讀過朱自清先生的《春》。然而,那時候的作者并不是他,而是我的一個同班同學。那堂作文課,我不知道為什么一直記憶猶新。老師先是夸了同學的作文本如何如何地不同,然后,又一句一句為我們朗誦了全文。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打幾個滾、踢幾趟球、、、、、、那時,我應該沒有什么羨慕,也沒有什么妒嫉。但那幾句話,卻深深地映在了我的心里。以至于,上初中的時候,我一眼就從課本里找到了它們。也許,這就是春天的蹤跡。
小孩子應該是不識春的,只是路過或者是享受,哪里能有什么感悟呢?即便有恐怕也只是潛意識里一抹淡淡的春泥?,F在想想小學就寫春天的作文,如果沒有大人來引導的話,似乎真的是有點太強人所難了。所以,要么是編要么是抄,這也不足為奇。
小時候,沒有怕過冬天,也沒有盼望過春天。冷了就穿棉襖滾雪地,熱了就剃光頭、穿褲擦打水仗;冬天手腳耳朵凍了、紅腫了就在大人的指導下使勁用雪揉搓,直到發(fā)熱了暖和了;春天里凍過的腳趾癢的難耐了,就使勁跺跺腳、在破棉鞋里磨蹭幾下,然后又風一般地消失在了野地里。
也許只有在嚴冬里苦苦支撐過的人,才會有對春天的盼望;也許只有能感悟了冬天的人,才能對春天有強烈的共鳴。我不太知道朱先生寫那些文字時的心里,更不能去揣摩他的用意。但從最后的結局看,也許他也曾經有過些許的不如意。(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去了又來,來了又去。擋不住春去,也攔不住秋來。小孩子的心里只能留些記憶。
二
循著你的氣息,我找到了你的蹤跡。然而,你卻不是我想要的模樣。
上高中的時候,春節(jié)剛過、寒假還沒完、天氣乍暖,提前開學的我們好多都穿的比較少。走在操場上,一陣風吹過來,一陣寒意之中,忽然,我分明是嗅到了什么莫名的氣息。我不知道該怎樣來描述它,我只能用異樣來形容。一種讓人禁不住悸動的異樣。那些異樣從腦海里直接竄涌到了心底,讓我確確實實以為,這就是春天的氣息。
在以后的很多日子里,在教室里、教室外,在校園里我都曾嗅到過這我以為是春的氣息。我沒有力氣去探究它的來歷,我只想默默地感受這讓我悸動的氣息;我沒有心情和別的同學分享這些偶爾飄過的感受,我只能一個人安靜地擁有它們。
直到有一天,我騎著車不知道去哪里,轉到了學校附近的一家化工廠,是生產肥皂的。我沒有釋懷地笑,也沒有愕然,好像也沒有黯然神傷,只是在心里默默地劃去了那些春的痕跡。
得不到的期望也許永遠都會是美好的,那份期許埋在心里,讓生命之花開出片刻的絢麗,讓迷茫的心靈和方向路遇。
三
我喜歡旅行,車一開便雙手抱胸沉沉地睡去,在夢中慢慢享受那些車身的搖晃和一路的嘈雜。醒了便看一看窗外的風景,認真的分辨下那田地里的韭菜或是禾苗。有時候也會無聊而執(zhí)著地數數路過的樹木,車慢了就一棵一棵地數,快了就3棵、5棵地數,直到所有的路過都成了一晃而過,才嘆口氣、閉了眼想讓自己睡去。
我不太喜歡旅游或是游玩。曾經有三四次和同事到過西湖,基本都是開始而止,任他們去游逛,我只在路邊無聊地、長久地等待,不過倒也沒有什么難耐與煩躁。最遠的一次,應該是到了岳廟旁邊。同伴們有的進去了,有的沒有。我也沒有進去,我不知道那時候是舍不得花那十塊錢,還是不想以這樣一種方式去拜謁我心中的英雄。
也許是時節(jié)不對吧,也許是心境使然。小時候心中曾經有過的畫面與場景(《西湖故事》)總是和自己現實看到的對不上。水不是想象中的水,山不是想見的山,塔是倒了又修起來的,橋也沒了橋上的人。四五月應該也是去過的,但除啦人多的要死,水還是見過的水,船還是那幾條船,沒有看到映日的荷花、也不曾見接天的荷葉,更沒能有淺草沒馬蹄體驗。
三月的余杭半夜里蟾蛙早早地就你一聲我一聲地叫了起來。那里的天氣,晴天時已經能感覺到熱了,熱的你根本穿不住從北方穿來的冬衣。但晚上依舊會很涼,涼的你和衣而臥蓋一條被子再把厚外套搭在上面,卻還是有大片的時間在寂靜中傾聽蟾蛙們和你的私語。
再過一段時日,田野里到處都綠了,偶然間那些綠油油的畫面里竟然會出現幾只大大的白色的鳥兒,或是低頭啄食、或是田間信步、一會又揚起頭悠揚地鳴叫幾聲、然后拍拍翅膀徑直飛去。意外之余,討教了路人才知道原來這就是白鷺。沒有嘗試過靠近它們,每次都是遠遠的望著,靜靜地享受那些白色身影在起伏的綠色中點綴來點綴去,默默地回味那些白色與綠色分離在天際的寫意。
在路邊走著走著,有一次忽然就如夢游清醒了一樣。馬路的兩邊早就開滿了一大片一大片的鮮花。有紅的、有黃的、有粉色的、有白色的,一片一片或是一簇一簇地按品種聚集在一起。談不上什么爭奇斗艷,也不必說什么各具芬芳。不知道它們是什么時候開的,只能現在確定已經是身處花海了。再往小路上多走幾步,一望無際的黃色便隨著視野鋪滿了天際。那些小小的黃花密密地聚集在一起,風吹過來,我已經記不起是否有清香入鼻,也忽略了是否有蝴蝶隱入在了其中,單是那如碧波般蕩漾的黃色就足夠了。人還在路邊,心早已涌動在了花海里。
集市上有賣枇杷的,大大的圓圓的,非常好看。因為誘人、更因為好奇,于是買了放到嘴里,一咬結果卻是滿嘴的水淡味。還好有知道的同事告訴我那個是嫁接的好看不中吃,真正好吃的枇杷在塘棲,于是我便牢牢地記住了這個小鎮(zhèn)的名字。那次不知道是去德清還是去的康橋鎮(zhèn),回來的時候特地順道去了塘棲。小鎮(zhèn)在我眼里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倒是哪里已經在賣商品房吸引了一下我的注意。下了車走入小徑,在河邊的果園里找到了我想見到的枇杷。水沒有什么特別,泥土也沒有什么特別,樹也只是一些普通的枇杷樹。倒是那些果實真的是出乎我的意外,不算太大的樣子,但渾身長滿了 如銹斑一樣的圓圓點點。還好,我并沒有太懷疑同事的介紹。上了車,不遠到了鎮(zhèn)外,路兩邊排了很長的整賣枇杷的便攤,一小筐并不多大概五六斤的樣子,問好了價錢先嘗了一個。
那是一個并不太熱的下午,路上沒有幾輛車,路邊雖然有一些賣枇杷的和少許買枇杷的,但都各行其是,我仿佛就是單獨存在著,一個人佇立狂野里。于是就在我的安靜的期待中,那些枇杷的甘甜從舌尖源源不斷地涌入到了心田里。那應該是一種由自然恩賜的味道吧,純純的那種感覺絕找不到半絲人類的痕跡,就算是有再多的疊加也沒有多而倦的厭意;那種甘甜應該不可以簡單用天賜來描述,我想應該是一種祥和而幸福的味道吧!七幾年吃慣了糖精的我是有過突然喝到糖水的深刻體會的。那時的感受應該是一些少許的幸福夾雜著更多的滿足,而這里卻只有濃濃的幸福。有所求才會有所足,而不期而遇的幸福才是最美好、最珍惜的。這些環(huán)繞在心脾之間的味道,著實讓我忘了我正在春天里游蕩。
尋找的真的遇到了,未必就有你想象中的感覺,路遇的有一天忽然打動了你,也許它能長久地撥動你的心弦。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14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