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是孰非,何去何從
“我這是為你好?!?/p>
和很多茁壯成長的孩子一樣,從小到大,我不止一次聽到家人苦口婆心的對我說這句話。
小學的時候,媽媽隨我的興趣愛好給我報了拉丁舞班、電子琴班,然后又給我報了我壓根不想去上的奧數(shù)班,見我撅起的嘴都能掛上一瓶小油壺了,媽媽對我說:“小升初就剩一年了,你數(shù)學本來就不拿手,學奧數(shù)對提高成績肯定有用!我這是為你好!”然后我的周末又被奧數(shù)壓榨了四分之一。嚴寒的冬日騎車去上學,因為快遲到趕著出門的我被奶奶硬拽著系上了圍巾、戴上了帽子,見我一臉不耐煩的樣子奶奶說道:“外面多冷啊,不保暖肯定會著涼的!我這是為你好!”高考后的暑假想和五個玩得要好的女生一起去廈門自由行,爸媽都同意了,怎知家庭聚餐的時候姨媽得知我要自由行的消息后急忙說道:“一群女生去玩,還不跟團自由行,這多不安全??!而且現(xiàn)在社會上什么亂七八糟的人都有,指不定出什么事,最好還是別自由行了,想去玩就跟團,聽姨媽的,我這是為你好!”于是我期待了幾個月的自由行就這樣被扼殺在了襁褓中。
“我這是為你好!”說這句話和聽這句話的人到底孰是孰非?當我們聽到長輩對我們說這句話時又該何去何從?
回答這兩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思考一下,在什么情況下家長會說這句話呢?
首先是孩輩提出了一些要求或準備做一些事情,然后長輩就會站在自己的角度苦口婆心地勸孩子,若看到孩子一臉不領情的樣子就會在最后甩上一句“我這是為你好!”仿佛要看到孩子良心發(fā)現(xiàn)、自覺慚愧才會感到渾身舒暢。從這里不難看出,孩子們會有自己的想法,而家長們又總會在孩子幼稚的想法上提出自己的建議,想要說出自己的經(jīng)驗之談,從而讓孩子少走彎路,甚至想盡自己所能去幫助孩子飛得更高更遠。顯然,面對家長們的勸解,大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都會懷著滿肚子的不情愿屈服。最終,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都已失去很多為自己做主的機會。(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在我看來,首先,無論我們在“是”的一方還是“非”的一方我們都不能過于堅持己見,因為我們在父母面前永遠都是年幼的孩子。一方面我們要聽取父母那些經(jīng)驗之談,因為我們不得不承認父母考慮事情的確比我們周全、長遠。另一方面,我們要學會與父母溝通,通過聊天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聽取他們說的好的方面,從而做出更好的選擇。如果一味鉆牛角尖,只堅定自己的立場,弄得最后和父母之間產(chǎn)生矛盾豈不是得不償失嗎?
其次,我們要提高自己明辨是非以及處理事情的能力,多做出正確、全面的決策,在與父母、老師交流后若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之處,一定要盡快修正。
最后,我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在和父母的友好交流后做出更完美的決策。因為人生更需要自己去體會成長過程中的酸甜苦辣,路是自己走的,日子是自己過的,我們應該活出自己的精彩,而非他人期許的樣子。
蕭翁在《巴巴拉少?!防镌鴮懙溃驳轮x夫家族的每一代都要留下一句至理名言。其中有一句是:人人有權爭勝負,無人有權論是非。所以,若你面對家人的那句“我這是為你好”時,別再一味糾結孰是孰非了,不妨考慮該何去何從,該如何做出更好的決定吧!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1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