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教育孩子的重任交給老師

在應試教育模式下,由于社會普遍關(guān)注的是學校教育,這也導致許多父母,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關(guān)注的焦點總是放在學校這塊。許多家庭總是忽略,甚至從未認識到家庭基礎(chǔ)教育的重要性,而這恰恰是孩子人生成長的最關(guān)鍵因素。
一個好的學校或一個好的老師,固然可以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殊不知,學校教育的重點,主要還是傳授課本知識,孩子綜合素質(zhì)的高低,始終取決于家長從小對孩子言傳身教的熏陶。孩子能上好的學校,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對孩子以下五點的培養(yǎng),請不要交給學校,再好的學校,再好的老師,恐怕也是無能為力。
一、老師給不了孩子良好的品行
無論孩子成績?nèi)绾?,品行都是關(guān)鍵!道德可以彌補一個人的能力缺陷,而能力卻難以掩蓋道德的缺陷。再好的學校,老師只以傳授知識為主,在孩子的一生中,家長才是真正的影響者。可以說父母的言傳身教,永遠都大于老師在課堂的教育,因此,孩子是否擁有良好的品行,家庭教育至關(guān)重要,老師無能為力!
二、老師給不了孩子自覺的習慣
愛玩的父母與愛看書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是有很大差別的。知道為什么你在督促孩子,讓他認真做作業(yè)時,孩子會逆反嗎?你自己都在玩手機游戲或在看電視,自己都不能做到,又怎么能強迫孩子不貪玩呢?相反,那些有著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進取的家庭,養(yǎng)育出來的孩子,大多都很自覺,也熱愛學習,在孩子教育這塊,父母自然也就省心很多。所以,當你百思不得其解,孩子為什么會有那么多壞毛病時,還是首先好好檢討一下自己,也許就能找到根源所在!(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三、老師給不了孩子讀書的興趣
很多家長抱怨,孩子不愛學習,不愛看書,捫心自問一下,你自己是否愛看書呢?愛學習、愛讀書的興趣和習慣是從小養(yǎng)成的,從兩三歲起就要培養(yǎng)孩子愛讀書的習慣,不是等到上學后讓老師去培養(yǎng)。理論上,家庭藏書越多,孩子從小也就讀的越多。父母愛讀書,能對孩子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否則,孩子就只能模仿你做別的事了。這個差距,一定會體現(xiàn)在日后的認知能力和寫作水平等多方面。
四、老師給不了孩子堅強的意志
老師只能教授孩子課本知識,孩子是否有良好的習慣,是否有堅強的意志,是否懂得做人的道理等等,都要靠父母從小在日常生活中,親歷親為去培養(yǎng)。老師既沒義務,也沒有責任幫你去做這些。如果你忽略了,那你的孩子也許成績很好,但若意志薄弱,受不得半點挫折,最終就是大問題。所以說情商教育也很重要。
五、老師無法讓孩子擁有幸福感
一個家庭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是一生的。一個原生家庭,做父母的互敬互愛,積極向上,樂于助人。像在這種和諧的環(huán)境,充滿了愛的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注定要比單親家庭,或在父母經(jīng)常吵鬧不休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至少心理上要陽光很多。而這往往也決定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像這種家庭幸福感老師給不了!
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兒童對世界的最初認知源于父母,家長永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梢赃@么說,從孩童時期開始,所受到的教育,不僅關(guān)系著一個人一生的成長和發(fā)展,也最終影響著這個人的人格魅力。所以說,孩子不是老師的,父母才是孩子的榜樣,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做父母義不容辭的職責。
附1:孩子不愛學習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五點:
一、家長教育不當,對孩子的期望太高
從孩子會說話、會走路開始,家長就在教孩子識字、閱讀,就在要求孩子會寫字。孩子由于過早地被“學習”的重壓,壓得透不過氣來,很早就對“學習”二字產(chǎn)生了抵觸情緒,甚至到了該上學時抗拒上學,早上怎么叫也不愿意起床...
二、孩子的注意力、時間被其他事情吸引了
孩子的注意力、時間,都被其他的事情吸引了。如電視、網(wǎng)絡、游戲等等。孩子一回家,第一時間就是打開電視,拿著遙控器轉(zhuǎn)到自己喜歡的頻道,聚精會神地看起了電視;放假時間一到,更是電腦、ipad、手機等,輪流轉(zhuǎn)換著玩...
三、孩子缺乏喜愛學習的榜樣
年齡小的孩子,模仿能力特別強,模仿也是他們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家長不愛看書,在家總是玩游戲、看電視、休息,家庭活動,也多以吃喝玩樂為主題,缺乏集體學習的活動氛圍。家長都不愛學習,又怎么能讓孩子喜歡學習呢?
四、家長對孩子的獎懲方式不恰當
媽媽說:孩子好好復習吧,下個月就是期末考了。孩子說:媽媽如果我考了100分,你要給我買一個ipad哦。這讓學習變得不再單純,剝奪了孩子單純喜歡學習的興趣,讓學習變成是獲取獎勵或表揚的手段,漸漸地對學習的興趣也就變淡了。
五、孩子所在學校缺乏學習氛圍,愛學習的風氣不足
學校氛圍、班級氛圍,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如果孩子在學校隨處都能拿到自己喜歡的書、看到自己喜歡的書,孩子愛上閱讀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附2:養(yǎng)成孩子愛學習的幾個常見方法
一、鼓勵、贊美、獎勵
當孩子的學習沒有達到你的預期目標時,要多鼓勵孩子,使孩子有勇于挑戰(zhàn)困難的勇氣;在孩子沒有按時完成或沒有很好地完成作業(yè)時,要學會智慧地先贊美、表揚,然后引導、指正并教會孩子怎樣才能做的更好;孩子能按時完成學習和作業(yè)時,可以適當給予金錢以外的政策獎勵,如游覽一處風景等,以增強孩子愛學習的習慣和動力!總之,家長要經(jīng)常運用“三明治”溝通法,去和孩子交流。
(注:所謂“三明治”溝通法,簡單地說,就是在信任、表揚或鼓勵中完成你的批評。也就是向別人提出建議或是批評性建議時,為了讓對方能夠接受,表達者在表達自己的核心意見之前,先對對方的相關(guān)方面表示認同,在意見表達完畢后,給予他希望和鼓勵,讓他保持信心和愉悅的心情,不至于有被打擊的挫折感。)
二、建立孩子學習信心
孩子成績越差越不愛學習,這是因為跟不上課而惡性循環(huán)。這時家長要循序漸進,不要一味責罰。應正視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對學習的要求,找到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適當加強輔導,鼓勵孩子克服學習上的困難。一旦信心有了學習自然也就主動了。當然,也有的孩子是因為個性原因,導致不愛學習,如對老師的批評很在意,這就需要家長多和老師溝通,希望老師多諒解并尋找機會給予多鼓勵。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太多,若能做到老師、家長一起配合那是最好,且事半功倍。
三、尊重孩子的興趣
現(xiàn)在的很多家長,從小就千方百計讓孩子學得好,懂得多,家長把孩子的雙休日,節(jié)假日都安排得滿滿當當,家長的出發(fā)點固然無可厚非,但自己的孩子是否真的喜歡學這些呢?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家長不理、不顧及孩子的感受,使孩子學得非常辛苦、吃力、不想學,也就適得其反了。比如有的孩子不喜歡學琴,但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學,可孩子一看到琴就產(chǎn)生厭倦的情緒,孩子又怎能學得好呢?
四、寓教于樂,現(xiàn)場引導
孩子的天性都是愛玩的,帶孩子玩的同時,家長要學會根據(jù)現(xiàn)實場景,引導并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在玩的過程中,用現(xiàn)場的人物、景觀、來講解背后的故事。比如:跟他講些用功讀書的故事等,這樣寓教于樂的形式,孩子既感興趣也樂于參與,還能激發(fā)孩子內(nèi)心對知識的渴望。父母再想辦法督促引導孩子,做到在課堂上專心聽講,有能力的家長課后陪同孩子復習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并指導他認真完成作業(yè),久而久之也就成了自覺地習慣,孩子的成績自然會提高。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22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