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跡--杭州慢時光(一)
梅雨季節(jié)又到了,濕漉漉的,想休息都不安生。于是,伴著鳥叫,六點就容易醒來。
聯(lián)莊的二樓洗衣臺上,可以手機聊天,也可以仰頭看星星,還可以早早地起來捧著本書。有大伯種的花草,也算是個僅有的小花園。 我住在一樓,得天獨厚,方便進出,還可以看上樓下樓的租客, 聽電瓶車的鳴笛聲。
也就是這個梅雨季節(jié),讓人吃了苦頭,優(yōu)先嘗到了龍王廟被淹沒的滋味。即使這樣,依舊對這個靜默的村子留有濃濃的回憶。獨自在這里落腳了兩年,就如那鋼硬的老漢,充滿了故事,細細數(shù)來便覺韻味無窮。
溫姐住在這里五年了,我們幾乎同時搬來這里住,而后我走了她和老公一直留在這。當(dāng)拆遷的橫幅不斷闖入眼簾,內(nèi)心震動了。敵不過發(fā)展的腳步,即便以后再想故地重游,一切都將缺失了。遺憾著,也只是遺憾著。
那條做外賣吃飯的巷子仍舊亂亂的,油煙的味道不純粹卻飄來香味,叫人更有些饑腸轆轆了。仍舊會看到瀏陽蒸菜,五年前我們一些同事來這里吃飯,那時候朱媽媽懷孕了,小個子挺著大肚子,豪爽的個性映襯著簡單的飯菜,卻也香甜。選擇去了東北餃子館,蓮藕豬肉餡兒的餃子,應(yīng)該是去年的某個時候就來過,又直奔這里,仿佛這里有容納一個人的閑暇時光,可以裝進對整個聯(lián)莊的回憶。
“這個村”土菜館、烤魚店還是照舊開著,超市、化妝品店、美發(fā)店沒有改模樣,多了雜糧煎餅、龍蝦店,街似乎變短了,人卻沒有少,一樣的人氣煙火。(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抬頭望卓信大廈,依舊閃亮的名字,曾經(jīng)在這里拼夢想。我們也去小江南做客, 游走在南環(huán)路的時光里。這條路很長,幾乎要延續(xù)到錢塘江大橋,放慢腳步, 便可以忘了盡頭。
雨點又開始灑落,傍晚的天空燈光逐漸多了,加上路上擁擠的車燈,顯得更加熱鬧亮堂。玲瑯通透的店面櫥窗,讓目光可以銜接,于是不無聊。這里的煙火氣息,充斥在每個地方。東信大道相交南環(huán)路,從每個角落都可以找到安放自己的去處。
一區(qū)的美食節(jié),垂涎太多的美味。最地道的食物,不在奢華的樓宇廳堂,而是用簡單的裝飾卻能讓你味蕾釋放的返璞歸真之地。約三五好友,把話雨季的閑愁,已足矣。
悠悠走過碧水豪園,又尋著江南大道來到河邊,河水倒影著燈光,舒緩著細雨后的姿態(tài),吐露著涼意。立在這里,看靜靜的水面包攬這里人來人往的印記,不愿離去。
地鐵依舊在修建中, 煥發(fā)著希望不久這里會是另外一種模樣,而8090印象館成為前往錢塘江邊的標志也不復(fù)存在了。便沿著濱盛路繼續(xù)前行,等聯(lián)華門口賣鮮花的小販,今日卻不來。 依著彩虹城人的性子,這里的生活質(zhì)量更高,和聯(lián)莊就大不相同了。這里是一帶商圈,還有通往江邊最近的拱橋。
彩虹城的公園造設(shè)別致,中間的小溪搭建著小型生態(tài),來往的、漫談的、運動的、休息的,與兩邊的店面融合得恰到好處。邁過拱橋,映入江對岸的城市建筑,接洽著不斷發(fā)展中的杭州。
難得六月天,溫和的雨季不張揚,或與同伴來這里夜行,便是十足的幸福。君在江那頭, 我在江這頭,有詩和遠方的地方,讓人欣羨。 把一切的壞情拋進江水,讓逝水帶走生活中十之八九的不如意。遠眺璀璨的燈火,復(fù)興大橋光亮地接通著此地和彼岸,生活之事又有什么是過不去的呢。
游走在霓虹燈帶閃爍的堤岸邊,看年輕人手牽著手,年輕的父親推著嬰兒車,迎面跑步而來的女生,并肩而過的老年夫婦;或是聽電話里關(guān)心孩子期末考試的成績,說著家長里短,人情世故。一天后的生活,天然的露天休閑陽臺,張弛著濱江最美的生活常態(tài)。
352路的公交,闊別又重逢著上上下下的人。在中途的橋南站,有人下車了,可能是要商量拆遷后的生計,或許是去趕個場子、嘗嘗美食,也可能是去彩虹城約見了要人,然后一起到江邊敘敘舊。無論怎樣,都印跡著這個地方把不同形態(tài)、不同夢想的人聚到一起的人生故事。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