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第一章.》
說起山西洪洞縣的老槐樹,華人恐無人不知,明朝幾次大的漢民族遷徙,均源于那里。每年來自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華夏子孫都會聚集在那里,舉行隆重的祭祖大典,緬懷我們共同的祖先炎黃二帝。我的先祖就是400多年前隨燕王朱棣北上,從山西洪洞縣老瓜窩遷到河北,到父親這輩已是第十九代。父親聽爺爺說過,從老瓜窩來的是哥倆,哥叫袁總理,弟因生下就過繼給娘舅遂叫黃總生。弟黃總生一家后代在山東德州繁衍,而哥在河北棗強散枝,兩地相距也僅一百多里地。父親還說老袁家到唐林鎮(zhèn)樸莊時間更短,僅一百多年,是自東幾十里的袁家莊而來。父親幼年還隨爺爺去過袁家莊老墳,因地域管轄與家族紛爭,袁姓家族還為墳塋所屬發(fā)生過械斗。后來袁姓族人過世也只能在當?shù)亟▔灹⒈?,袁家后人也就漸漸忘了袁家老墳在那了。
父親的爺爺年青時也很窮,遂給當?shù)匾粋€大財主當了接續(xù)香火的兒子,娶妻后競一連生了四個兒子,把個老財主美得傳至四鄉(xiāng)八鎮(zhèn)無人不知。可好景不長,當小老婆生了他自己的親兒子后,楞是把太爺爺一家六口趕出了大宅門。太爺爺一家從天堂一下進了地獄,從此顛沛流離處境凄慘。而且禍不單行,光緒26年太爺爺又被義和團抓去當兵,連死在那都不知道,多年后家人也只能建個衣冠冢祭奠。
家中太奶奶生了個遺腹女兒,實在養(yǎng)活不了便用枕頭悶死后,去40里外的一個大資本家當奶媽。奶大的孩子叫步友陽,據(jù)說后來成了京津兩地有許多買賣的大資本家。太奶奶用悶死親生女兒的奶水換回的糧食養(yǎng)四個兒子,可惜還是餓死了兩個,只剩下我的爺爺和大爺爺兄弟二人。
我的 爺爺袁玉蘭,15歲就開始種地,30歲后太奶奶病逝時,因為窮還未娶妻。我的大爺爺袁玉增因戰(zhàn)亂死在外鄉(xiāng),其妻無子女不久后改嫁;而我的爺爺自幼時曾過繼給親大爺袁文起,此人未婚也因戰(zhàn)亂死在外鄉(xiāng)。爺爺因突然得到兩份家產(chǎn)小富,遂才能與奶奶孟淑蓮成婚,時年已39歲。奶奶孟淑蓮是孟子七十二代傳人,其二哥在天津有買賣,其門臉后來宜是我們?nèi)以诮蚓幼√??!洞m(xù)》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24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