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骨亦柔情
鐵骨亦柔情
湖州師范學院文學院“紅色典藏行動”湖州市親歷解放戰(zhàn)爭老兵尋訪實踐團通過中共湖州老干部局的牽線,聯系上了易昆浩老人,在和他的交談中,我們深深感受到了“鐵骨”和“柔情”。
易昆浩老人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革命者,出生于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的他原本可以過簡單、無憂的生活,但是他毅然決然投入到了革命工作中。在他的心中,安逸不是追求,他只希望在那個混亂的年代,能夠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他深知自己扛不起大炮,做不了上戰(zhàn)場的任務,但他也很快意識到,筆桿也是武器,愛國的心是防御敵人的最好武器。所以在1949年,他毅然決定入伍,在上海華東人民革命大學他成功達成自己的心愿,經過培訓后,他又隨華東區(qū)農民工作隊到浙江吳興縣南潯區(qū),土改后任區(qū)民政助理員。
易昆浩老人的錚錚鐵骨讓我們明白了當代青年應該做什么,應該有怎樣的心。不論是在戰(zhàn)亂的年代還是和平的年代,自己的氣節(jié)和民族心是不能丟的。
讓我們動容的不僅僅是老人的鐵骨,更有他的柔情——對家,對國。采訪期間,我們有幸讀到了老先生自己作的幾首小詩,比如《重游上?!贰吨胤辍贰陡锩?a target="_blank">友誼錢江水》等,這些小詩無不展現他對國家的憂思和熱愛,給了我們很深的觸動。易老先生的柔情還是對親人的,他和夫人生活在一起,步入“金婚”的二人到現在依舊十分恩愛,他們相互扶持、相互陪伴。
在現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里,老人還會時不時的和家人們斷斷續(xù)續(xù)地講到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故事,對我們來說,那是一個遙遠的年代,但是對于親歷過戰(zhàn)爭的他們來說,那段回憶歷歷在目,仿佛就是昨日之事。(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湖州師范學院文學院“紅色典藏行動”暑期社會實踐團
費思穎
2017年7月5日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