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逆境”
我只想找個人說說話,于是我想我可以像那個二戰(zhàn)時的安妮一樣,找本日記對話。——題記
離高考填報志愿還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我對自己的分數(shù)能不能進二本并不是很自信。
想起高復的一個同學,他的分數(shù)比我高了近50多分,也只能報一個二本,我認為他的分數(shù)是蠻好填志愿的,畢竟二本的學校那么多,但我就不一樣了,510,一個在二本和三本之間徘徊的分數(shù),很是尷尬。
我也不止一次的想過自己為什么會到今天的這種地步,難道只是因為我童年特殊的經(jīng)歷,讓我染上了我所認為的惡習嗎?然而我不敢說那是一種不幸,畢竟條件在我之下的同齡人大有人在。但是正如我之前反思的那樣,同樣的壓力放在大人和小孩身上是何等的天壤之別,也許你聽這個感悟時會感到可笑,這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結(jié)論嗎,然而我卻很嚴肅,因為這是我十幾年經(jīng)歷下來的感悟。也許你會感到我是在做作,會想:你才多大,就十幾年的經(jīng)歷,一般大人都不會有這種感嘆。但是這種惡習是我六歲那年所第一次接觸到的,我記得之所以那么清楚,是因為同年的我出了一場車禍,也正是那場車禍,使我近乎標簽般的給自己下了定義:這么長的時間,戒不掉的,算了吧。
不知道你有沒有體會過戒除一種習慣的經(jīng)歷,不管是嗜酒成性,還是愛煙如命,更甚者是毒癮纏身。自己無時無刻不得不堤防著這種習慣的乘虛而入,一天二十四小時,除了睡覺時你會放松下緊張的神經(jīng)。你的生活的步驟完全被打亂了,但你有時又不得不屈服于這種惡習,就好像那種印度的眼鏡蛇,一旦吹笛人的笛聲響起,你的身體就不再屬于你,你的行為雖然是你做出的,但是精神上的超我卻并不認為這是對的,于是矛盾在這里產(chǎn)生,當欲望得到了滿足,道德上的“我”便占據(jù)了上風,那是無止境的責罵,不是別人責罵自己,而是“我”在責罵我,甚至有時會毆打我,對著鏡子扇自己的巴掌,抓自己的臉,直到“我”認為我得到了應有的懲罰為止。
我以前在網(wǎng)上看到過一種頗有禪意的說法:這種惡習是你生命中的客人,是客人總有走的時候。但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簡直想哭出來,是啊,客人總有走的時候,它并不是我的仇人,更不是我的敵人,而是另一個“我”,我之前是何等的不接受自己,是何等的與自己為敵,當我試著與它坐下來輕輕交談的時候,我才意識到,它并沒有我想的那么不可一世,也沒有我想的那么殘忍,非要把自己逼到死路為止,相反在它橫著眉毛的外表下,仍舊是一顆脆弱的心。(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但不管怎么說,我就是在這樣的狀況下,上完了我的初中,高中。我以前的成績是那么的優(yōu)秀,但是如今卻只能在二本和三本之間選一個學校。世事難料。
但是過去的已經(jīng)過去,我再怎么后悔也沒有用,我知道我現(xiàn)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放縱掉大學,大學有四年,這四年注定是臥薪嘗膽的四年,這四年注定是艱苦奮斗的四年,我現(xiàn)在
只想好好讀書,至于別人的說法,就讓它們?nèi)グ桑吘棺扉L在別人的身上,他們當然可以隨便給你貼標簽,他們覺得這個標簽傷你傷你得不夠深,就換一個更厲害的標簽。直到你開始懷疑自己,否定自己,然后成為像他們一樣的市井小人為止。這時他們就會說:你終于認清了自己,可是他們殊不知自己只是一個會說三道四的普通人而已,他們何來的資本教育別人,更何來的資本去評判別人。他們并不知道你經(jīng)歷了什么,或是正在經(jīng)歷什么,也許你做出的決定是最適合你的,但他們只會拿自己的標準來衡量你,評價你,然后否定你。
這個惡習就由它去吧,我只想回到正真的我。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26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