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軍旅生涯
我的軍旅生涯
(甘肅省康樂縣 馬曉春)
回憶像一杯美酒,讓我沉醉其中,在虛幻中消耗生命,太多的回憶加重了生命的重量。回憶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個小小驛站,只能梢作停留,才能看到前面的風景。“因為生命里有了當兵的歷史,一輩子也不會后悔”,聽著這首歌,我總是會憶起那段難忘的軍旅生涯,為自己曾經(jīng)是一名軍人而驕傲自豪。
那是一段終生難忘的歷程,1990年3月1日,我被父親從學校叫了出來,要我準備去當兵。又驚又喜的我,趕緊請假回家。此時,親友們早已在家等我,見到我后立即披紅掛彩。在奶奶、父母、叔叔的陪同下,我來到了鄉(xiāng)政府,然后與全鄉(xiāng)的應征入伍對象一起來到了縣人武部。
穿上軍裝,心中油然升起幾分光榮,幾分自豪,渾身增添幾分威武、幾分莊嚴,幾分自信。這一身軍裝,穿在我的身上,似乎已找不到曾經(jīng)那個奶聲奶氣的學生娃,我為此歡呼。軍人,我終于成了一名軍人了,童年時的夢想,我竟然實現(xiàn)了……是激動,是慶幸,我百感交集。
在坐上班車起程時,奶奶、父母、叔叔拉著我的手泣不成聲地叮囑:“從今以后你就是一名軍人了,在部隊好好干,為家鄉(xiāng)人民爭光?!贝竽X一片空白的我,不知是如何從班車上下來,又坐上火車的。在長途跋涉的渺茫中,來到美麗的四川眉山縣西藏軍區(qū)家屬區(qū)。比起田野荒涼、氣候嚴寒的家鄉(xiāng),這里春暖花開、綠樹成蔭,簡直是兩個世界。我似乎覺得這是一場夢,一場陌生的夢,盼望夢早醒,重回故里,見到生我養(yǎng)我十六年的親人。(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在一日三餐的清米湯、咸榨菜、方便面和香蕉、甘蔗中(部隊無清真餐,回族只有兩人),我們訓練最起碼的隊列,練習抵抗高山反應的氣功。供奉唐宋“八大家”的三蘇祠、百花爭艷的公園……,到處留下了我們歡快的笑聲和難忘的記憶。
一個月很快過去了,我們又從雙流機場坐上飛往拉薩的航班。平生第一次坐飛機,我們有說不出的驚喜和好奇。戰(zhàn)友們擺弄空姐一會兒上廁所,一會兒要飲料的事,至今成為笑料。
一個多小時后,飛機降落到了拉薩貢嘎機場。此時,機場遠處是白皚皚的雪山,一下子又將我們帶到了另一個嚴寒的世界。我們趕緊穿上大衣,坐上部隊的卡車。在迷迷糊糊中,來到目的地——新兵營。在寬敞的炮庫中,我們搭好通鋪,才覺頭重腳輕、胸悶氣踹,在時睡時醒、迷迷糊糊中,度過了一個星期的適應期。
在接下來三個月的軍訓中,我第一次領(lǐng)悟到了,軍人快旋律的生活,匆匆地起床、匆匆地洗漱、匆匆地吃飯、匆匆地晚點名,甚至匆匆地進入夢鄉(xiāng)。嚴肅的軍號,急促的哨聲,緊急集合的腳步聲,還有匆匆整裝、匆匆到位、匆匆趕到集結(jié)地。這一切聽來顯得是那么不可思議。然而對于這種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在我們新兵的確有很多人吃不消,特別是走出校門不久、整天忍饑挨餓(部隊無清真餐)的我,對軍營的緊急集合、行軍、隊列等高強度的訓練,也是惶恐至極,多次要么沒打好被包,抱著被子急速行軍;要么褲子穿反,來不及系褲帶,提著褲子緊急集合。
在近乎苛刻的訓練中,在第一次遠離父母的情況下,大家特別的想家,特別的吃不消。聽說一位四川籍的戰(zhàn)士由于吃不消,偷偷地跑回來老家,受到軍法的處置。整天是嚴格的訓練,整天是綠色的軍裝,整天是忍饑挨餓,有一天,我們看到了軍營外不遠處穿藍衣服、戴藍帽子的臨夏貨郎,頓時,大家淚如雨下。由于吃不飽、訓練苦,我就用大頭鞋換回三十個黑面饅頭,生怕吃米飯吃慌了的戰(zhàn)友來搶,藏起來自己偷偷吃。想家了,我就寫信回家,讓父母知道我在部隊很好,也省得他們擔心,自己也可以借此緩解那份想家的沖動。
新兵訓練結(jié)束后,我被分到了高炮連。從此,訓練更緊了。槍械、高炮的使用拆卸,單雙杠體能訓練,擒拿格斗,五公里越野,野外拉練等等層出不窮,訓練間隙還要種菜。同時,還有星期天的文藝文學兩用人才培訓,更是沒有喘息的機會。正是在軍營這所綜合性學校中,我不僅學會了吃苦耐勞、自信與自強,也養(yǎng)成了在困難挫折面前勤于思考不斷前進的作風,更為我的新聞寫作、散文創(chuàng)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經(jīng)歷過江澤民總書記來拉薩檢閱時的欣喜,射擊投彈演練的驚險,野外拉練高炮打靶的緊張,黑夜站崗狼吼狗叫的恐懼,子夜緊急集合平息叛亂的畏懼,特別是在泥濘中苦戰(zhàn)一個月,硬是在拉薩西郊至哲蚌寺的這片沼澤中,開辟出一條寬寬的河流;硬是在數(shù)九寒天刺骨的拉薩河中,清理出成堆漂浮的生活垃圾。
一次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什么苦啊,累啊,困難挫折啊,都不算什么!以苦為樂,犧牲奉獻,先輩們的信念已深深地浸入了我的骨髓,軍人們的堅韌作風已深深地融入我的靈魂。
歲月如河、時光似箭。轉(zhuǎn)眼到了退伍的日子,在連隊官兵惜別的淚水中、在部隊首長的關(guān)愛叮囑中,我們走完了一生的軍旅生涯。耳畔習慣了軍號聲、眼前浮現(xiàn)著軍綠色。我熱愛綠色的軍營,熱愛直線加方塊的軍旅生活,是她改變了我的人生,給了我許多寶貴的東西,特別是一個軍人的追求、意志和品格。
也許,我們的軍旅生涯是那么的平凡,那么的簡單,但平凡不是平庸,簡單不等于單調(diào)。在當兵的起跑線上每位軍人都是平等的,只要你有信心有毅力,肯吃苦能耐勞,就沒有實現(xiàn)不了的夢想。親愛的戰(zhàn)友,讓我們一起追憶那段時光、珍惜那份友情,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奉獻的軍人精神,在全面建設(shè)小康康樂、山水康樂、幸福康樂的征程中迎風破浪、奮勇直前,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體現(xiàn)生命的存在。
如今,時常夢回部隊,感受曾經(jīng)熱火朝天的訓練場上汗與淚的真締和格斗場上無所畏懼的氣勢,懷念那人難忘而溫暖的大家庭,大熔爐。
作者簡介
馬曉春,男,東鄉(xiāng)族,中國少數(shù)民族作家學會會員、中國網(wǎng)絡作協(xié)會員、甘肅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甘肅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露桐詩話》特約撰稿評審,《河州文藝》簽約作家,康樂縣作協(xié)副主席,康樂縣地方史志辦公室主任(總編輯)。
先后在中國散文網(wǎng)、短文學網(wǎng)、四川文化網(wǎng)、關(guān)東文學、邊塞文學、《甘肅經(jīng)濟日報》《民族日報》等報刊網(wǎng)絡發(fā)表散文、詩歌、新聞6100多篇(件),其中有28篇散文詩歌獲“魅力臨夏.良恒杯”全國少數(shù)民族散文大賽優(yōu)秀獎、第三屆及第四屆“相約北京”全國文學藝術(shù)大賽一等獎、2016年全國詩書畫家創(chuàng)作年會二等獎、首屆“江蘇杯”全國情侶征文大賽詩歌組一等獎、第一屆“極文學”人氣作家獎、《當代校園文藝》2016年度優(yōu)秀作家、“獻給父母的詩”大賽獎、“百城百刊”詩歌大賽獎,“未來杯”全國征文大賽、“虞姬杯”全國征文大賽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等,第二屆當代文學精品選全國詩文聯(lián)賽舊體詩二等獎;多首(篇)詩歌散文被《微信詩歌年鑒(2016卷)》《中國詩歌速遞》《2016少數(shù)民族詩歌年選》《中華當代好詩詞》《當代文學精品選》《當代校園文藝》《初雪》《炊煙飄過的記憶》等書刊收錄。30篇稿件獲得甘肅省及臨夏州電視、廣播、報刊文字類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等。著有《康樂縣志(1986--2005)》《康樂年鑒2013》《康樂年鑒(2014)》《康樂年鑒(2015)》《康樂年鑒(2016)》《新聞輯錄》《文苑花絮》《心靈的放歌》;合著《中共康樂縣組織史第三卷》《中共康樂縣組織史第三卷》《流年絮語.當代唯美作品選》。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32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