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人的避暑往事
山里人的避暑往事
記憶中,山里人習(xí)慣每逢盛夏除雨天,吃住都在外頭。一張竹床早撤夜擱。那時還是“大呼隆”年代,興種植“雙季稻”,即一年二季。每年酷暑,正值搶收水稻前作搶種后作,簡稱“雙搶”。社員們,此階段個個起早摸黑拼命干,要在立秋前爭取“雙搶”結(jié)束。生產(chǎn)隊每天傍晚收工回來,男主外擱竹床搭蚊帳,女主內(nèi)料理晚飯燒浴湯。
夏天,黃昏前后蚊子特別多,這時,男人把搭帳擱床完成后先樵來臭蒿,用干柴墊底起火,再把臭蒿堆上去熏煙驅(qū)蚊。而后,全家有三代同堂的,也有二代同堂圍著一小四方枱,歡喜吃酒的男人自然少不了一只酒杯,在一片談笑風(fēng)生中酒足飯飽后,男先女后從大到小輪流沫浴,浴罷各人手里拿著巴焦扇左右搖晃。此刻,有門當(dāng)戶對的聚在一起“海闊天空”閑聊著遠(yuǎn)近所發(fā)生的口頭“新聞”。
我們小隊都是單門獨戶,早飯在各自門前場上吃,中飯就在樹陰或竹林里,晚飯大多在門前場上,也有自然條件好的農(nóng)戶搭帳擱床,一日三餐吃住都在樹陰下。隊里有一戶徐姓就是如此,他的房屋東側(cè),有幾棵粗壯茂盛的青崗栗樹,正連接著屋后一片蒼翠挺拔的毛竹林。由于他的“風(fēng)水寶地”,生產(chǎn)隊不論大小會議也都來這里舉行。晚上到這兒納涼的人也特別多,我們隊里的龍哥,此人三十開外年紀(jì),四方臉中等身材,說話時總習(xí)慣兩眼一眨一眨。他雖識字不多人稱“百事通”,什么三國、水滸里的人物故事,都能說得頭頭是道。再有天文地理、人文八卦你不懂的,只要有他在場,沒有不會解決的。有天晚上,他講了二個人分油的故事:
有一天,兩個人同到街上去買油,去的時候某甲背一只10斤容量的桶,某乙背一只7斤容量桶的桶。說好兩人在油店各買5斤,當(dāng)打油時,兩個人只顧閑話白答,某甲邊講邊將油桶,往店老板娘手里一塞,老板娘也沒多問,把一桶油打滿。當(dāng)某甲發(fā)覺時說:“我只需5斤呀”!老板娘驚呀地答道:“??!你不早講清”某甲不服氣地說:“那你也不問一聲”某乙打圓場地說:“都別說了,多打的5斤就算我的吧”,三個人一致同意。就這樣甲乙倆人“打道回府”??勺叩桨肼?,兩人由于話不投機,說要分油,就去借秤,結(jié)果沒借到秤,只借到個3斤頭油勺子。怎么個分法?嘿嘿!龍哥他講故事的時候,大家聚精會神地聽著他講,沒料他會問我們有哪個會來分?3斤頭的勺子,打5斤油怎么個打法?一勺不夠,二勺多1斤。就這樣,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經(jīng)半個小時,還沒有一人能把這某甲桶里的10斤油,分到某乙7斤頭油桶里來。時候也不早了,“納涼會”也就這樣結(jié)束,各自回家睡覺。
此外,也有音樂細(xì)胞的愛好者在吹吹笛,拉拉二胡什么的??傊?,那時雖物質(zhì)條件不象如今豐富,有誰料到如今,山里人夏天晚上睡覺,也會和城里人一樣有空調(diào)呢!(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3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