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愛上一首歌,戀上一個人。
我不知道大唐的才子元稹當(dāng)年是否有如此體會,但當(dāng)我如今提筆述及這一段愛情時,說不清個中滋味,甘醇?辛辣?還是怨恨。
“那年離別日,只道住桐廬。桐廬人不見,今得廣州書(劉采春《望夫曲》)。”中唐的江南,流行《啰唝曲》,此曲俗稱“啰唝猶來羅。”“來羅”有盼望遠(yuǎn)行人回來之意。據(jù)說,“采春一唱是曲,閨婦、行人莫不漣泣”。
史載,劉采春,淮甸人,又說越州人,中唐時期女詩人。少小家境貧寒,好詩文,后入文娛圈為伶。其丈夫周季崇及夫兄周季南也是伶公。劉采春有夜鶯般的嗓子,曲聲弄情,余音繞梁,“半入江風(fēng)半入云”。加上詩文功底,檀板輕敲,撩人心扉,在社會上流行開來,是當(dāng)時走紅的“明星”。
《望夫曲》是抒發(fā)離愁的感傷之歌。譬如“莫作商人婦,金釵當(dāng)卜錢。朝朝江口望,錯認(rèn)幾只船。”就抒發(fā)了商人婦對心上人的牽掛和惆悵。其詩直敘其事,直表其意,直抒其情,脫口而出,不事雕琢,以濃厚的民間氣息,給人以新奇之感。
劉采春和丈夫及丈夫哥擅演參軍戲。即始于南北朝后趙石勒時期的滑稽戲。一個優(yōu)人扮作參軍(級別不太高的官員)上場,因貪污犯罪被另角“蒼鶻”戲弄,有點(diǎn)像今天的對口相聲。到了唐代,“參軍戲”發(fā)展為多人演出,情節(jié)相對生動跌宕,除男角外,還有女角出場,如此給整個演出平添了嫵媚靚麗。劉采春即為當(dāng)時“參軍戲”中紅極的女主角兒。(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唐憲宗元和十五至唐文宗臺和三年(820—829年),元稹任越州刺史、浙東觀察使間認(rèn)識了劉采春,欽佩其的才貌,作詩《贈劉采春》:
新妝巧樣畫雙蛾,謾里常州透額羅。
正面偷勻光滑笏,緩行輕踏破紋波。
言辭雅措風(fēng)流足,舉止低回秀媚多。
更有惱人腸斷處,選詞能唱望夫歌。
才子佳人相遇了,一首詩把兩個人的心通靈。據(jù)傳,元稹給了劉采春丈夫一筆錢,納其為妾,一起共同生活了好幾年。后元稹升遷離開越州,劉采春滿心期待元稹會回來接她廝守到老,但多少次登高望遠(yuǎn),盡是空煙淚眼。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載兒夫婿去,經(jīng)歲又經(jīng)年。”劉采春一遍遍唱著望夫歌,獨(dú)處空閨,百無聊賴,想到“心上人”的離去,怨水,恨船,說不清是“不喜”,還是“生憎”。不曾想到舞臺上的場景竟變成自己的真切體驗(yàn)。、人云元稹是“巧情”、“巧婚”,采春癡士、癡情,給后人留下一段漁樵閑話。有人說劉采春薄情偷生,拋棄原夫,投懷元稹,以至后來投江而死,咎由自取。憎人?憎情?憎己?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大唐遠(yuǎn)去只留下背影,望夫歌歲歲傳唱曲曲深情。傳說劉采春留下的曲子有一百二十多首,但多已失傳?!度圃姟蜂洿媪住:笕硕喟阉c元稹這段愛情寄予美好,說是才子佳人天作之合。在我看來,那是錯點(diǎn)了鴛鴦譜,詩作得好不代表人品好,歌唱的美不代表心靈美,盡管大唐的士大夫納妾“泡妓”為當(dāng)時社會所容,但奪人之婦,見異思遷說什么也不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所傳承的美德。那么如此的愛情好到哪兒去了呢?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34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