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街與墨池(30)

新街與墨池(30)
三十、竹文化
中國的竹子品種繁多,宜昌一帶常見的有叢竹(宜昌話叫水竹)、桂竹(宜昌話叫山竹)等,而就全國而言,分布最廣、用途最大的則是楠竹(宜昌話叫毛竹)。竹子有大、中、小之別,還有青、黃、綠、紫、麻之色,更有方、圓、異之類。竹子也是世界上生長速度最快的植物,據(jù)說,有些竹子每天可長出40厘米,而完全成長后的高度可達35─40米,那才叫一飛沖天呢。
竹子的用途十分廣泛,可以用來編織家具、農(nóng)具,可以用來造紙,制作工藝品、樂器和各種建筑材料;竹青可以入藥;竹筍是常見的美食,竹子的種子被稱為竹米,因為不易得到,所以是更為珍貴的美食;現(xiàn)在隨著人們生活越來越追求環(huán)保綠色生態(tài),還可以將竹材通過烘培,制成天然活性炭,有著很好的吸附異味和凈化空氣的作用。
中國的歷史如果離開了竹簡的記載,將是一部殘缺不全的遺憾;中國傳統(tǒng)的吹奏樂器和彈撥樂器基本上是用竹子制造的,這就證明竹子對中國音律的起源和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辭?!罚?979年版)中共收錄竹部的文字有209個,如筆、籍、簿、簡、篇、筷、籠、笛、笙等等,《詞源》收錄的就更為可觀。而諸如“竹報平安”、“勢如破竹”、“茂林修竹”、“衰絲豪竹”、“青梅竹馬”、“日上三竿”一類的成語也都包含著與竹子有關(guān)的有趣典故。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喜歡運用竹子在庭園布局、園林空間、建筑周圍環(huán)境的處理上形成優(yōu)雅清靜的景觀,為居室?guī)怼叭粘鲇星尻?,月照有清影,風來有清聲,雨來有清韻”的妙境;同時竹子還是歷朝歷代大藝術(shù)家的筆下之物,元代的柯九思、高克恭、倪瓚,明代的王紱、夏昶、徐謂,清代的石濤、鄭板橋、蒲華、吳昌碩,都是樹一代畫竹新風的畫竹大家,促進了畫竹藝術(shù)的發(fā)展,而宋代蘇東坡在一首《于潛僧綠筠軒》中更是說:“寧可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yī)?!?span style="position:relative;left:-100000px;">(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更有文人墨客把梅蘭竹菊形容成就傲骨、怡情、亮節(jié)、忠貞的四位君子,細細品味這“四君子”的個性,就可以看見梅蘭竹菊恰好也是中國文人墨客的縮影。不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愚忠,就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理想;不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的豪邁,就是“生不逢時,時不我待”的徘徊。
四位君子中間尤其是竹子,挺拔秀麗,歲寒不凋,自古以來,一直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古人常以“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毀其節(jié)”來比喻高風亮節(jié)。就和有人的評價一樣:“桿如椽之筆,在天地間,以生命和青春書寫著正直和虛心;葉似宋詞中的翠鳥,尖尖的啄,銜著永恒的春天;筍做著云的夢,從山澗雜石亂草中探出頭,小小的,卻也要親吻璀璨的陽光。就是那些仁人志士,丹青俊杰,以此為寄托,或吟或唱。曲曲玉笛洞簫,訴說著人間激越和蒼涼?!本桶阎裎幕频揭粋€高雅而又清新的高度。
竹子無牡丹之富麗,無松柏之偉岸,無桃李之嬌艷,但它虛心文雅的特征,高風亮節(jié)的品格為人們所稱頌;坦誠無私,樸實無華,不苛求環(huán)境,不玄耀自己的形象,加之不畏逆境,不懼艱辛,中通外直,寧折不屈的品格,就被鄭板橋說成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難還堅挺,任爾東南西北風”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3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