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田水韻
此時去賞荷,到底還是晚了一步。蓮子已經結成,蓮花也只剩些許殘余。
可我竟被這番獨特的江南水韻深深地感染著。坐上一條紅木船,迎著碧藍的天空悠悠地劃向對岸。
沿途盡是農家小院,勤樸鄉(xiāng)人,還有一二農家婦女蹲在河邊搓洗衣裳。幾條細細的電線桿上落著幾只輕燕,劃船的老船夫用力一吆喝,便驚得它們四下逃散,惟聽見河邊的蘆葦叢中響起了陣陣婆娑聲。
而離湖心不遠處,有一座拱橋橫跨于湖面,時常有挑藍賣菜的菜農路經于此。拱橋下方便是兩扇勻稱整齊的弧洞,當小船輕輕地駛入其中時,我們也就當真就做了一把舊時煙雨中的佳人才子。
在碧水藍天中,放逐一切思念與繁雜;在如畫如詩的境地里,暫時收起塵世,盡享自然與風月。
等上了岸,便看見一大片一大片的荷田,高高地盈立在風中?;虻蹕尚?,或枚紅濃艷,或素白純凈。(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友說:荷全身上下都是寶。荷花可賞,謝為蓮蓬,蓮子可食,清甜去火。根莖為藕,脆爽鮮嫩,女子最宜,養(yǎng)顏補血。而荷葉寬大,既可為塘中魚蝦遮陽避雨,又可煮茶蒸飯,清香解熱。
如此奇物,雖生在淤泥之中,但卻不曾浸染一絲俗媚。只別致淡雅,清高安寧地獨守著那一方屬于自己的凈土。
依依別過荷田,便來到一條清幽的石板小路前。兩旁高大的松木完全遮住了炙陽,為這條小路添了幾絲陰涼,增了幾分空遠的意境。
而不遠處,木亭、木橋、木椅,卻又恍惚一下子把我拉入到那個悠香沉迷的年代。如若此時,撐一把油紙傘,著一襲淡旗袍,才是最恰好、最妥帖的。
跨過木橋,便陡然來到幾間草屋前。想起杜甫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便也在心中小作兩句:泛舟荷田悠然,身居草屋素簡。
若當真能讓我與荷花為鄰,與橋水相伴,與風月共眠,區(qū)區(qū)草屋也甚滿足!
或是風景太美,太容易讓人忘了時間。直到聽到老船夫的催促聲,我和友人才拖著步子慢慢返程。
此時,斜陽掛捎,天暗月朦。回去的途中,看一老人垂釣,看一群白鴨戲水,看三兩只舊木船在岸邊輕輕晃蕩。
友說:估計這里的人出門都要劃船。
我想那是極好的,至少我樂意如此。守著一條船,守著一條河,守著這番極美極俏的景致,過一帆自在人生…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37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