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溝畔的野兔(寨里村記憶系列散文之七)
萬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技巧,不然它就會在大自然“適者生存,優(yōu)勝劣汰”的法則中走向滅亡。這是學(xué)校老師在課堂上敎我們的。土地改革后的那些年,我在流水溝畔與野兔的幾次遭遇,使我在實踐中明白了這個道理。
我們村溝溝汊汊里的水都在流動著,統(tǒng)稱流水溝,尤其是繞村的壕溝,一年四季除去臘月結(jié)冰時期,都能聽到叮咚的流水聲。水流的方向都是從南到北,直到村北半里遠(yuǎn)的的地方群水歸一,匯成了一個寬約兩米、深及膝蓋的溝渠,才成為正兒八經(jīng)的流水溝。從這里再向北,穿過連綿數(shù)里的黃沙崗流入丈八溝,最終歸入黃河。
我家有四畝地就坐落在流水溝畔,南北長三十多丈,東西寬五六丈,算是村里一塊有名的肥田沃土。打我記事時起,這里每年秋季都種著黃豆,而且年年都是好收成。周圍幾家都是輪茬播種,種過高粱、谷子,栽過白薯,我家就一直種黃豆。我問過父親,為啥不改改樣?父親說:“我扛過二十多年把式,種地不敢說成了精,也算得上半個莊稼通了。地里的莊稼也像人一樣,有的好動,有的好靜。好動的像高粱、谷子,得一年一換地方,才長得好;好靜的像豆子、花生,要年年重茬,才會越長越好?!备赣H的這個經(jīng)驗多年以后我才知道是有科學(xué)道理的,豆子、花生根部生長著一種根瘤菌,可以給自己提供一種天然肥料,而高粱、谷子就沒有這種本事,只得年年換地方種植了。
豆子地是野兔活動的最佳場所,一來豆葉是野兔最愛吃的食品,二來是豆子葉大株稀,隱蔽性強,又有一定的活動空間。我曾建議父親把豆子種密點,父親笑著說:“稀麥稠豆坑死人。麥要稠,豆要稀,黃豆行里窩下小牛才會有好收成,太稠了就只長葉子不結(jié)豆了。”我自小喜歡在豆子地捉叫蚰,盛夏那一段幾乎天天中午蹲在這塊豆子地里,不少時候和在豆子地筑窩的野兔相遇,有一次還見到一窩小兔子,紅紅的,眼還未睜開。父親讓我不要動它,反正它也禍害不了多少莊稼。我就想,那好吧,小野兔你養(yǎng)你的兒子,我捉我的叫蚰,咱們兩不相干。
可是這種“和平共處”到了收割豆子時沒法再繼續(xù)下去了。秋收時節(jié),豆葉黃落,兔子窩失去了遮擋,明晃晃地亮在天日之下?,F(xiàn)在我們又要手拿鐮刀割去豆棵,把曾經(jīng)的一片綠蔭變?yōu)楣舛d禿的大地,以此為家的野兔將何以堪?縱然“狡兔三窟”,又能奈何?
我們父子從地的南頭兒開始收割,割到十丈左右見到第一個兔窩,就是在平地上挖了一個坑兒,深淺僅能容下兔子的身子,窩里只有疏疏的幾根枯草,看來是兔子聽見了收割的聲音,已經(jīng)逃之夭夭。待割到二十丈左右時,只聽見前面呼啦一聲,一只兔子縱身竄出,嘴里還叼著一只紅紅的崽子,向東邊的流水溝奔去,只留下一個和前邊一樣淺淺的窩兒,幾根黃褐色的兔毛還在枯草上微微抖動。往后直到割完了四畝豆子,再也沒見到野兔的蹤影。我查看了周邊,全是收割完的光禿禿的高粱茬地,再沒有它的藏身之處,他究竟到哪里去了呢?(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父親趕來了大車,割下的豆子都裝到車上,仍然不見兔子的蹤影。待大車就要離去時,父親看見東面流水溝邊一處草叢在動,對我說:“你去看看,兔子是不是在那里。”我說:“不會,你看那里的草那么清翠,要有兔子早把草吃沒了?!蔽要q猶豫豫走到草叢邊,撥開草往里看,只見有一個深深地洞穴,洞口向溝里開著,洞里果然有一只兔子,睜著兩只血紅的眼睛看著我,身后是一窩紅紅的小兔仔。我正欲伸手抓出這只兔子,父親趕過來說:“不要動它,他就剩下這一個窩兒,再也沒處去了?!?/p>
我忽然覺得,“狡兔三窟”確有其事。這第三個窩兒可比前面兩個要安全舒適多了。而且窩邊那些青草那么茂密青翠,它卻一動不動,這不能不說是它保護(hù)自己的聰明之舉。
過了幾天,豆茬地種上了麥子,我和父親又到這個兔窩看了看,里面已經(jīng)空空如也,老兔、仔兔全不見了,周圍的草叢也亂了一片。父親說:“搬家了,這窩邊草一亂,兔子就不打算再回來住了?!贝藭r我想, “狡兔三窟”也好, “兔子不吃窩邊草”也好,真真實實體現(xiàn)了兔子的聰明和智慧;作為一個柔弱的種族,它能夠從古到今延續(xù)數(shù)百萬年而不敗,一定有它自己成功的生存之道。
(2017.8.1)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4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