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堡印象之螢火蟲
上了燈影,持一凳坐在門前。草地上,燈光朦朧。呷一口綠茶,便生了家鄉(xiāng)濃濃的味道。
夜空里慢慢多了許多閃爍的東西,腦海里頓有了一個影像-——螢火蟲。
伸手輕輕握去,虛開掌心,不等細(xì)視,從手心又閃入夜空。
于螢火蟲,我是很陌生的。生在魯南,我不曾見過螢火蟲的樣子,也不知道它是怎樣閃爍的,此時是驚喜的。
“囊螢 ”的故事熟悉:晉胤恭勤不倦,博學(xué)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熟悉它,也只是在兒時的故事里。最喜詩里的兩句:“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痹O(shè)若自己是詩中的那個古代女子,在一個晚上,蠟燭逸出微弱的光,屏風(fēng)上的圖畫添了幾分幽冷的色調(diào);幸流螢閃爍過來,沖淡了心思,便持了小扇,邁動蓮步,去嬉戲飛來飛去的螢火蟲,怕不是自己就是一朵流螢了?
小小的螢火蟲像夜空生出的星星, 起身融入,一個老男孩,自不是那朵女子,但可試著去做一朵流螢。螢火蟲越來越多,仿佛上演了一場燈光秀,閃閃爍爍,迷迷離離,我也仿佛被裝入了一個童話的瓶子里,似穿越在了另一個時空里。(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忽向籬邊繞,還從井畔飛?!边@安娜堡小鎮(zhèn)既無籬,也無井,自然失卻了詩里的精致,但這里有的是綠草,有的是綠樹,有的是美式的木屋,螢在草上飛,螢繞樹兒明,螢與燈光爭亮。
網(wǎng)上搜尋有云:螢火蟲以軟體動物諸如蝸牛、螺螄的肉為食;喜歡棲息的地方多為溫暖、潮濕、多水的草叢、籬笆院、水井旁、溝河岸、蘆葦蕩等。老邁的我竟然不知其食,亦不知其棲,頓覺遺憾。前幾年的時候,海邊城市青島從廣西引進(jìn)一萬只螢火蟲放進(jìn)中山公園,而這些美麗的小蟲僅在青島待了三天就從城區(qū)慢慢消失,據(jù)專家說城區(qū)內(nèi)適合螢火蟲生存的大環(huán)境不復(fù)存在。嗚呼!什么時候在我生活依賴的地方也能呈現(xiàn)螢火壯觀的勝景。
尋來透明的小瓶,捕幾只置入,偶能看到其閃爍的光亮,不知道古人的囊怎么制作的 ,螢在囊中閃爍的光亮,我猜想肯定是微弱的。不管怎樣,車胤用口袋裝螢火蟲夜讀的故事,鼓勵了后來的無數(shù)個學(xué)子。 把小瓶里的幾只螢放飛,它們屬于這個自由的夜晚。循著螢火的光芒,女兒窗前的燈光比螢火更柔和。她正在用自己的汗水書寫著青春的光芒。我曾問她:“明年畢業(yè),回國工作嗎?”女兒答道:“祖國需要我,回去!”答得簡潔,答得給力,是爸爸的好女兒。
以是,生命的價值在于厚重的亮度。像螢火蟲那樣,哪怕小小的微光,亦能照亮蒼穹。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43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