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xiāng)的竹籬笆
曾經(jīng),掙脫竹籬笆的庇佑,沿著一條又長又苦的藤之路,艱難地尋找,終于有一天,找到一座不再長出裊裊炊煙的城市。幾年下來,竟也習慣了這兒的喧囂與浮躁。從此,將故鄉(xiāng)幻化成月光下的一片竹籬笆,融化在枝疏葉柔的風姿里。
前幾日,偶然讀到鄭板橋的“一片綠陰如洗,護竹何勞荊杞,仍將竹作笆籬,求人不如求己”。于是,關(guān)于竹籬笆的記憶剎那返青,她那渾然忘我的情懷和傲骨精神瞬間洗滌心靈。她那馥郁醇厚、沁人心脾的溫暖和親切,以詩意的筆調(diào)和散文的唯美,勾勒出農(nóng)人的本真、平淡、淳樸和超然。
小時候,走在村里,房前屋后,隨處可見鄉(xiāng)親用竹子搭起的籬笆,在陽光下簇新發(fā)亮,閃著金光。
我家屋前有塊空地,母親琢磨著挖出來種菜,等蔬菜成熟后拿到集市交易,也好貼補家用。為了阻止閑游的家禽糟蹋菜地,母親就計劃著一邊刨地種菜,一邊砍竹搭籬笆。母親是種菜能手,負責打理菜園。自然而然,搭籬笆這樣的重體力活就由身強力壯的父親挑了起來。
雞叫三遍,父親便匆匆起床,披星戴月,鉆進竹林,開始忙碌起來。當熱氣騰騰的飯菜端上桌時,父親便扛著一大捆竹子回來了。
晨霧中,家家戶戶屋頂炊煙裊繞,隨著太陽的逐漸升高,慢慢消失在茫茫天宇。天宇下,父親用力地掄起鐵錘,一錘一錘,將一根根木樁砸向土地。一根、兩根……無數(shù)根木樁像衛(wèi)兵一樣,直立在菜畦周圍。待木樁都扎根大地后,父親就用早已準備好的鐵絲或草繩,用竹竿將木樁分兩截連接起來,木樁便像玩“丟手絹”游戲一樣,乖乖地手拉手圍成了一圈。這時,父親又請來竹條,將它們挨挨擠擠地斜插進泥土。然后,拿來鋤頭,一鋤一鋤刨來泥土,厚實地覆蓋住插進土里的竹子。竹籬笆望著揮汗如雨的父親,笑瞇瞇地在風中駐守。(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籬笆不挑地也不挑人,你把她扎根在哪兒,她就在哪兒安家,就在那里站成風景,隨遇而安。春天來了,籬笆邀來了陽光雨露,邀來了和煦春風,也邀來了青蔥植物。辛勤勞作的母親在籬笆旁栽上各種瓜苗,沐浴著陽光的苗兒們爭先恐后地瘋長。細細的藤蔓長出了腳,沿著籬笆四處攀爬,綠油油的葉片在陽光下一閃一閃。一場春雨過后,不知是哪位畫家為竹籬笆描繪了一幅五彩繽紛的畫。你看,青青的藤蔓,綠綠的瓜葉,黃色的瓜花,五彩的蝴蝶……還有蔚藍的天空,悠悠的白云。眼前這片萬紫千紅,似詩,似畫,讓人油然而生出一種敬佩,那是對蓬勃生命力的禮贊!
冬去春來,一年又一年,母親就用瓜兒裝飾著這長長的竹籬笆,也點綴著我兒時的夢。一戶人家、一方籬笆、一縷炊煙,把莊稼人的日子渲染成清香四溢的田園詩畫。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49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