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塘猛嶺上(散文)

在塘猛嶺上,處處都是綠林成蔭,深秋的陽光照在晶瑩的葉子上,清明亮麗,熠熠生輝,顯得生機盎然。
三十多年前,這里是一片荒蕪的地方。嶺上沒有一棵樹木,到處都是荊棘叢生,山豬野獸出沒,令人望而生畏。如今,走在塘猛嶺小道上,到處都是茂盛的樹林,往遠處望去,隱約看到在漫漫的青綠林中夾著一幢別墅式的兩層小樓房,一時間,猜不出這幢小樓房子的來歷。冷靜想一想,在走集體化道路時,塘猛嶺腳下一個生產(chǎn)隊,在這里搭建起一間茅房和一間破爛羊舍放養(yǎng)山羊,這些羊群為促進集體經(jīng)濟發(fā)展做出了較大貢獻。三十多年后的今天,當年那間小茅房消失遠去了,換上這一幢別墅式的兩層小樓房,成為塘猛嶺這片浩瀚綠林中一大特色??墒?,這幢別墅式小樓房子,并不是集體生產(chǎn)隊房子,而是村里一戶私人建造的。他依靠自己的放羊經(jīng)驗資本,無償利用塘猛嶺青山綠水自然資源優(yōu)勢,帶領(lǐng)一家男女老少五口人家,長年累月在塘猛嶺上,安營扎寨放養(yǎng)山羊,走上小康生活。
盡管從別墅式小樓房子結(jié)構(gòu)與外表裝修,與門外所停放的小轎車來看,這家放養(yǎng)羊群主人確實夠現(xiàn)代化了;可是,從紅色的大門和龍的木雕戶窗,與庭院里飼養(yǎng)的一群雞鵝鴨子來看,這家人的生活里還是存在著許多傳統(tǒng)習俗,紅色大門代表著中華民族傳統(tǒng),龍木雕代表著中華民族文化藝術(shù)特色。
當我望著這幢別墅式小樓房子時,此刻,一位五十多歲男人,頭上戴著草帽,手里拿著一條羊鞭,從庭院大門走出來,一臉忠厚,一臉純樸,長著一雙粗大的手和一個寬厚的腰背,那模樣與門口停放著的黑色小轎車實在不相稱;可是,他那般自然自在的打開車門,將那條羊鞭卷了卷,放進車后廂,然后,他重新走進車子里,熟練的發(fā)動轎車,熟練地起步,往遠處樹林開去,也許是星期六進城接孫子,也許是趕羊群。此刻,如果不是親眼看到的話,誰也猜不透,這樣有一幢別墅式小樓房子與一部高檔小轎車的主人,竟是一位勤勞樸實的農(nóng)村放羊倌呢!
塘猛嶺,幾乎全被綠林包敷著,把這原先光禿禿山嶺裝扮得如此秀麗迷人,有一種青山不老的感覺。塘猛嶺美,人也變美了。三十多年過去了,塘猛嶺確實是變得一片綠瑩瑩,令人迷路;人也變得富有大方,認不出來。啊!塘猛嶺,在黨的十九大精神鼓舞下,一定會變得更加美麗富饒。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5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