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視劇《虎嘯龍吟》
《虎嘯龍吟》這部劇導得很有意思!
一、 曹睿、劉禪這兩個青年皇帝的形象
我們都已經(jīng)知道這部戲是要著力塑造司馬懿的,司馬是臣下,既然要表現(xiàn)臣下,所以導演就要抑君主了。
基于此,所以導演就找了兩個長成那個鬼樣子的人來演魏三世皇帝明帝曹睿,蜀二世皇帝劉禪。
當然,這也可能只是偶然,而我想多了!
二、 諸葛亮的形象(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三國演義中說諸葛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敞,飄飄然有神仙之概”。而此劇中的諸葛亮是平生未展眉,沉穩(wěn)有余,自信不足;不覺陽光,卻顯陰郁;怎么看都是一個憂郁的男神!讓人感覺他治下的蜀國是一個災難深重的蜀國。
在將略上,司馬懿可能是勝諸葛一籌的,不然諸葛北伐也不可能始終未獲寸功。導演為什么不突破《三國演義》 ,依正史,哪怕再演義一回,去好好表現(xiàn)司馬懿呢?不走正道,偏選小路。
三、 歷史劇都喜歡淺薄地表現(xiàn)那個所謂的帝王之術,此劇更多,而且更是大聲說出來,怕天下人都不知道似的
曹丕為了有效馭下,所以就讓曹真、司馬懿斗。曹丕臨終托孤時,看著下面兀自爭吵的四個顧命大臣(司馬懿、陳群、曹真、曹休),更是對曹睿咬耳朵授機宜:“看見了嗎,現(xiàn)在就開始爭了,讓他們爭,讓他們?yōu)榱俗员6蚰阈е?。這四個人,你要會用會壓!”
可惜明帝時,曹氏宗親太草包,先是曹休接著曹真(當然,歷史上他們沒這么窩囊!),皆因一戰(zhàn)大敗,輸不起,過不了自己的坎,都死了。
平衡就這樣被打破了,曹睿的帝王之術顯然是玩不下去了!可是他并不甘心。
街亭戰(zhàn)后,諸葛亮再伐中原,司馬懿看準了諸葛的短處,就是不出戰(zhàn)。諸葛亮最后無奈退兵。曹??吹酵吮淖嗾酆?,不為退兵喜,卻為失大將張頜而暴跳如雷,大失帝王姿態(tài),想再樹一人制衡司馬懿的謀算又落空了!帝王之術還是沒有辦法再玩下去!
四、 最搞笑一幕:或把玩,或嘆賞,司馬懿時時處處不離一王八
諸葛亮道號“臥龍”,龐統(tǒng)道號“鳳雛”,司馬懿道號“?;ⅰ薄KR先生曾說“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钡罱K笑到最后的卻是司馬懿。
諸葛亮事必躬親、鞠躬盡瘁,五十四歲死于五丈原軍中,民間以他為智慧化身,其實卻是一個悲劇人物。
龐統(tǒng)死得更早,才華還沒有怎么施展,在助劉備取益州進行中就死掉了!
唯司馬懿最沉得住氣,最隱忍,在壽命上也沉得住氣,可謂天又假其年。他在曹操時就已出仕,做過曹操的主簿,初中節(jié)選課文《楊修之死》中那個楊修也做過曹操的主簿。到曹丕、曹睿都死了,他還活著!
他是后世曾國藩一樣的人物,不動聲色,卻愈挫愈勇!晚年以假癡不癲之計,瞞過曹爽(曹真的兒子),捕捉機會,最后發(fā)動高平陵之變,再掌魏國大權,從此之后魏國朝政就一直在司馬氏的把持之下了,直至其孫司馬炎紹魏統(tǒng)建立晉朝。
劇中對這只“烏龜王八”(我沒分清),還取了一個名“心猿意馬”,羨其靜忍,命名上偏反其道而行之,這樣讓觀眾的印象就更深刻了!
劇中還有一個細節(jié):蜀劫魏大營,逃命之時司馬懿起先卻只吩咐帶著這個“心猿意馬”,侯吉嘟囔道:什么都不帶,只帶只王八!
我一直不明白,導演把一只烏龜王八硬塞給他干嗎?
中國人對烏龜王八的感情其實是很復雜的,既希望像他一樣長壽,卻又怕成了它!是又愛又恨。
五、 還有劇中表現(xiàn)的魏皇室和司馬家的博弈
首先讓人感覺自始至終司馬懿是在左右著魏國的軍政大局的,在他得意和不得意的時候,這都在他的算中。
這沒什么!
司馬懿兩個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的權謀論斷,早早地就讓人看到了晉代魏的結局。“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在司馬昭掌權之時,但電視劇卻讓我們感覺,在司馬懿還活著時,在青年司馬昭身上觀眾早就看到此心了!
學過歷史的人或者對典故有所知的人,都知道晉代魏的史實,導演能導此大劇當然也是熟知歷史的。但如此導劇,怎么讓人感覺此劇處處都是事后諸葛亮呢!——我說錯了,是事前諸葛亮!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54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