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fēng)箏

現(xiàn)已是夜深人靜,給妻寫完總結(jié),停留之際,看到書桌上父母相片,在這萬籟俱寂的黑夜,也只有和父母的相片默默相守。
從電視和網(wǎng)絡(luò)上知道老家云貴高原已經(jīng)很冷了。應(yīng)該是零下好幾度,母親身體衰老,抗寒能力減弱,也不知道能不能頂住寒冷的入侵。心中很是想念母親,心里很是顫抖。
父親在2015年已與我們陰陽相隔,剩下母親一人。古人說少年夫妻老來伴,在沒有父親的這兩年里,母親身體衰老得很快。由于年輕時勞累過度,母親身體本來就很差,從獨自行走到坐在輪椅上也就短短一年多時間,看著母親每天衰老的身體,心里很是刺痛。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p>
憶往昔,兒女是母親放出去的風(fēng)箏,不管風(fēng)箏飛多遠,母親手中的線總是她牽掛兒女的情絲,無論我們兄妹身在何處,母親總是陪伴我們成長。
我很幸福,自2007年父母來從化之后,就和我住在一起,有父母陪伴的日子,陽光永遠是燦爛的。每天下班回家可以牽著母親的手去散步,陪著母親看電視,聽著母親說著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雖然沒有高高的谷堆,但躺在媽媽懷里聽那過去的故事也是很幸福了。(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但去年年初,老家的哥哥姐姐接母親回老家后,我與母親分開已整整一年了,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我從小數(shù)學(xué)一直很差,一年下來也不知道和母親隔了幾個秋,但一千來個秋應(yīng)該有了。雖然在一年中休年假回去陪了母親兩次,但每次都明顯感覺到時間的倉促。不斷追逐著母親在身邊的日子,去尋找那昔日的母愛。但這樣的日子已很難尋回了。只有在回憶中或是在睡夢中父母的身影出現(xiàn)在自己的腦海中時,才感覺到無比的幸福和溫馨。但我怕做夢,更怕夢到父母,因為在夢中陪伴父母的情懷不想等到夢醒后破碎。每每夢醒后,面對長長夜空,眼角處濕濕的,一滴晶瑩水珠順著眼角而下,這時是分不清汗水還是淚珠的。有時自己很笨笨的想,要是這夢一直不醒該多好,能夠和父母永遠在一起了,直到天荒地老。明知不可能,但也要癡心妄想下,也許,這和阿Q精神有相似的地方吧。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在母親回老家以前,對《蒹葭》的理解僅僅是從戀人的角度去理解的。但與母親分開后,陡然發(fā)現(xiàn),《蒹葭》不但適用于戀人的角度,更適用于親情。每當(dāng)教孩子背《蒹葭》時,指著桌面上的父母的相片問孩子:“這是誰”?孩子帶著稚嫩的童音指著桌上的相片叫“爺爺,奶奶”。在欣慰的同時,心靈也震撼。在我的思維里,孩子對奶奶是有印象的,但對爺爺應(yīng)該沒什么印象。在父親去逝時,孩子才一歲半到二歲,本想到這么小的年紀沒記性了,但孩子還是記住了父親。這也許就是血濃于水的緣故吧。
母親喲,你的腦中風(fēng)和腦梗已使你忘記很多很多事,但你現(xiàn)在還依然記得自己的兒女,讓兒女感到驕傲和幸福,我現(xiàn)在只想在你耳邊說:“多想伴著你,告訴你我心里多么地愛你,在我經(jīng)常想你的夜里,多想告訴你,其實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跡,多想告訴你,告訴你,孩子們一直都愛你……”。
此刻此景,很想引吭高歌:
凱風(fēng)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fēng)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夜已深,但倦意全無,我知道,這個夜晚又將是一個失眠的夜晚。這樣的夜晚在這一年中已不知道出現(xiàn)過很多次了,我不想失眠,更不想靈魂里沒有母親,慢慢長夜,母親與我一起渡過……
2018年1月7日凌晨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5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