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州耿餅
曹州耿餅又稱曹州柿餅,是山東菏澤傳統(tǒng)明點,因菏澤古稱曹州,而耿莊所產(chǎn)柿餅風味最好而得名。耿餅與牡丹、木瓜合稱菏澤三寶,其橙黃透明,肉質(zhì)細軟,霜厚無核,入口成漿,味醇甘甜,營養(yǎng)豐富,歷來為柿餅中上品,深受當?shù)厝嗣袢罕姷馁澷p。
據(jù)史書記載,菏澤種植柿樹的歷史始于秦漢時期,盛于唐、宋、明、清。明朝時,曹州以城東桂陵為中心,栽種柿樹近5萬株。每逢金秋,片片柿林掛滿金色的果子,柿葉也漸漸泛紅,遠遠望去,似一團團燃燒的火焰,所以,歷史上“桂陵柿葉”被列為曹州當?shù)匕舜缶爸弧?/p>
據(jù)《菏澤縣志》載:“柿出耿氏園者佳,四方爭購之?!?/p>
“耿餅”之得名還有一段佳話呢。相傳朱元璋有一天被元軍追到了曹州境內(nèi),人饑馬乏的他,黃昏時分,暈倒在一片柿樹林里。當?shù)诙炖杳鳎褋淼闹煸梆嚹c轆轆,但吃了幾個秋風吹落熟透的柿子,頓覺精神抖擻,才得以重振旗鼓。登上龍位的朱元璋,有一天,和幾個文武官員議事時,談到了當年曹州境內(nèi)的遭遇,要一位將軍立即到當年落難的地方找柿子。可隆冬季節(jié),哪里還有柿子,村民于是端出來親手制作的柿餅,給他帶回。朱元璋品嘗到了曹州耿氏獻上的柿餅,贊不絕口,色香味俱佳,遂賜名“耿餅”。
別看一塊小小的柿餅,制作起來可不少費工夫。
制作柿餅,要求選果大,果形端正,果頂平或稍突起,無縱溝,含糖量高,含水量適中,無核或少核的品種。柿果要充分成熟,色澤澄紅,果心空虛。(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采收后,先將柿果去皮,將果皮轉(zhuǎn)圈旋削下。去皮要干凈,同時旋皮要薄而均勻,不漏削、不斷皮,且保持果肉光潔平滑。然后進行干燥。干燥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日曬法,掛曬或平曬。將刮皮后帶有拐把的柿子逐個夾在松散的繩子上,按大小分別掛在架上晾曬,并經(jīng)常翻動。待晾曬3~4天后,果面發(fā)白、結(jié)皮,果肉發(fā)軟時,輕握第一次,擠傷果肉。促進軟化、脫澀。當果面干燥出現(xiàn)皺紋時,捏第二次,將果肉硬塊捏碎,捏散果心。再隔2~3天捏第三次,將果心自基部捏斷,使果頂不再收縮,有核的品種要將核捏掉或擠出,一般捏三次即可。二是人工干燥,即用烘烤的方法,在烘烤中也要及時捏軟。
曬成的柿餅,裝入密封的缸或席、包等容器中,經(jīng)4~5天,柿餅回軟,取出放在通風陰涼處攤開,晾干,便有柿霜生成。如此反復堆捂、晾干,晾攤的次數(shù)越多,霜出得越快越好,制成的柿餅即可包裝貯藏。整個過程,要經(jīng)過采摘、削皮、脫澀、軟化、晾曬、捏型、出霜等10多道工序加工而成。
曹州耿餅因其味美作為歷代進獻朝廷之貢品,其餅身滿布白色柿霜,餅肉為棕紅色,含有蛋白質(zhì)、糖、胡蘿卜素等豐富的營養(yǎng)及磷、鐵、鈣、碘等多種微量元素,耿餅還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柿餅有降壓止血、清熱潤腸等功能,柿霜可治療喉痛、口瘡等病癥,食之香甜爽口,確實有餅不釋手、不住口,吃了一個,再食一雙的感覺,早已作為菏澤人饋贈外地親朋好友之佳品。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5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