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風行的掛旗船(25)

永遠風行的掛旗船(25)
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曾經(jīng)創(chuàng)造過康乾盛世的大清國早已因為政治腐敗、官貪吏瀆、財政支絀、軍備廢弛、百業(yè)蕭條、民不聊生而處于風雨飄搖之中。除了國內此起彼伏由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而引發(fā)的暴亂,國家門戶更是被正在向工業(yè)化過渡的西方列強用炮艦上的大炮以及士兵手里的來復槍轟得支離破碎。那些老外除了在中國沿海加緊實施其瓜分勢力范圍的新一輪殖民擴張外,無一例外的都將目光集中到當時還僻處西南內陸、幾乎與世隔絕的四川之上了。
而在19世紀中葉,對大多數(shù)西方人來說,深入中國內地的天府之國是一個十分遙遠、陌生而神秘的地方。在那些曾經(jīng)去過那里的為數(shù)極少的外國冒險家和傳教士的筆下,那里有著世界罕見而且雄渾的川東大峽谷、川西有著與阿爾卑斯山脈一樣迷人的雪峰,有著天堂般美麗的草地和森林;也有著“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富庶的成都平原;有著與其他地方不同的古老的巴蜀文化,更有著大熊貓、珙桐樹等數(shù)不清來自于史前遺留下來的珍稀動植物。所以,在他們的眼里,那里就是一片亟待開發(fā)的處女地。
站在歷史發(fā)展的角度上看,西方列強對天府之國從潛移默化的滲透到強行進入一直是有計劃、有準備、堅持不懈和步步為營進行的。先是借著1876年的中英《煙臺條約》的簽訂,強迫清廷將距離漢口370英里、距離重慶450英里的宜昌作為新的商埠開埠,那證明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件大事:不僅使得這座西陵峽畔的小城成了名符其實的過載碼頭,也使得長江上游川江的水運開始由傳統(tǒng)方式向近代方式轉變,最終導致木帆船的消亡。
不管是侵略也好、掠奪也罷,史無前例的第一總是令人深感敬意的。所以在寫到川江、四川、開埠的時候,筆者不能不能不向各位看官隆重推介那個早年來到中國淘金時還是個窮光蛋、到臨離開中國回國時腰纏萬貫的英國著名冒險家阿奇博爾德·約翰·立德樂(Archibald John Little 1838-1908)。那位因為參加了洋槍隊參與平定太平天國和小刀會而被授予從三品游擊官銜的英國佬,同樣因為娶了一個上海工部局英國官員的女兒、開設了一家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的立德樂洋行而迅速暴富、成為當時上海有名的富商之一。
立德樂的政治思維和經(jīng)濟頭腦,還有敏銳的商人本質都是令人嘆服的:就在宜昌開埠后的第二年,立德樂便雇傭中國領江員王定邦引水駕駛“夷陵”號輪船從上海進入宜昌港,這是進入宜昌港口的第一艘輪船。隨后,他便在宜昌江邊開設了立德樂洋行,向宜昌的外國人和當?shù)氐倪_官貴人推銷舶來品。光緒九年(1883年)這個冒險家乘木船進入川江,一路詳細勘察川江航道,并了解沿途的風土人情,寫成的那本《經(jīng)過揚子江三峽游記》一舉推翻原來專家們的結論,認為輪船只須馬力大、吃水淺,在川江輪運是可行的。自然會引起不小的轟動。(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58330/
永遠風行的掛旗船(25)的評論 (共 8 條)
- 亓方文 審核通過并說 “不能不能不向各位看官隆重推介”多了一個“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