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村年夜飯

鄉(xiāng)村年夜飯
文/桃花驛客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每到年關(guān),總有意無意聽到這句古老民謠,簡簡單單幾個字,仿佛瞬間就將你帶進那喜慶祥和的年俗印象之中,這其中摻糅了民間美食,傳統(tǒng)人文,地域風(fēng)情等諸多元素。北宋王安石有詩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睘槲覀兛陀^生動描繪出一幅隆重、溫馨、歡騰、吉祥的過年盛況。而真正將過年的氣氛推向極致的,卻是那一桌桌熱氣騰騰的年夜飯。
在外工作這么多年,但老家的年夜飯倒沒落下幾頓,縱然年根一票難求,也要想盡辦法踏上回家的路。只為那一份來自故土的真情守望,只為一家人,一個家族,甚至一個村莊的再度重逢。近幾年,許多人家都搬進了城鎮(zhèn),村子一度失去了往日的喧騰,一年到頭大伙也難得見上一面??梢坏侥觋P(guān),在外的人們會不約而同,倦鳥歸巢般回到自己的老宅,將一年中最隆重的日子安放故園,仿佛這樣才不至于忘卻自己的祖根。
我們家也不例外,在臨近春節(jié)的前兩天,父母就開始張羅回老宅過年的所需物品。其實有些是在進入臘月就開始準(zhǔn)備的,如腌臘魚臘肉、炸豆腐、炸魚糕,灌香腸等,年根再補充些新鮮的水果蔬菜,雞鴨魚肉和煙酒干果,蠟燭鞭炮。大包小包采購齊全,然后一車?yán)亻e置的老宅,用最樸實的形式宣告一種精神上的回歸。每次歸來我都會刻意去融合,尋找從前的氣氛,卻總在恍惚間徒生一種繁華落寂后的悵然與感傷。往往此時,思緒就不由自主回到從前年夜飯的情景。
鄉(xiāng)下的年夜飯一般從清晨開始,當(dāng)然,每家每戶安排的時間不盡相同,一天下來,爆竹聲稀稀拉拉,斷斷續(xù)續(xù)。喜歡串門的人此時悄悄收起了腳步,平常節(jié)儉的人家,今天也會豪氣一把,做上一桌豐盛的菜肴。人們投入所有熱情,極其隆重地對待這場辭舊迎新的闔家宴,因為有句老話——年過好了,一年的日子也就順暢了。(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我們家的年夜飯算是一個家族式團圓飯,大伯與我家僅幾步之遙,二伯住在鎮(zhèn)上,幺叔離得最遠。每到年根,二伯全家會如約歸來,而幺叔只能偶爾回村團聚。每年的年夜飯我們?nèi)叶际谴?lián)著吃,誰家的年夜飯做好了,都要互相邀請,人員到齊就圍成一桌,一般從下午開始,幾乎每隔一個多時辰就吃上一頓。
除夕的早晨,一家人簡單吃過早飯,父親開始清掃院落,隨即搬出炭爐,將火燒旺。母親拿出鹵好的熟肉、擇些青菜,一邊洗洗刷刷為年夜飯做著準(zhǔn)備。我們一群堂兄弟們則聚在一起,將桌子搬到太陽底下,擺上筆墨紙硯,在三伯的指導(dǎo)下編寫春聯(lián)。雖然寫得不盡如人意,但絲毫不會妨礙我們的興致。
中午時分,灶膛里的稻草燃起來了,母親掌勺,父親打雜。前鍋煎炒烹炸,鍋勺“叮當(dāng)”作響,一盤盤鮮香小炒被盛上灶臺。后鍋架上蒸籠,里面擺滿蓑衣圓子和粉蒸排骨等。院里兩個炭爐上分別擱一罐胡蘿卜羊肉湯和一罐豬腳蓮藕湯。湯早已“咕?!倍鄷r,肉香陣陣彌漫,饞得一旁的我們直咽口水,實在忍不住了,就悄悄走過去,尖著指頭在罐里迅速抓起一塊放進嘴里。
一個時辰的精心加工,年夜飯準(zhǔn)備妥當(dāng),該進入祭祖環(huán)節(jié)。這時的氣氛是莊嚴(yán)的、凝重的,稍微馬虎就是對祖先的不敬。父親在中堂貢桌上點燃一對紅蠟燭和一炷香,隨即端出準(zhǔn)備好的盅碟貢菜,小心擺上八仙桌,摞上筷子,斟上白酒,再緩緩走到堂屋下方,點燃一堆紙錢,恭請祖先下凡團聚,共享兒孫錦繡繁華。我們幾個小輩則在院子里點燃一掛長長的“大地紅”,外加一組震耳的“鉆天雷”。 伴隨一串突如其來的爆響,家中的土狗和雞群被炸得四處亂竄,偶爾也會招來幾個路過的小頑童,笑瞇瞇一旁駐足圍觀。鞭炮炸響就意味著新年的開啟,大伙情緒變得亢奮,在父親的招呼下,小輩們挨個給祖先磕頭,并祈求祖先保佑我們平安多福、心想事成。
祭祖儀式結(jié)束,我們幾個七手八腳將貢品收拾干凈,重新從廚房端出母親做好的豐盛菜肴,請來伯伯嬸嬸和兄弟姐妹們,長輩上座,小輩鑲邊,實在坐不開的,干脆就圍桌而立。平時父母不讓我們飲酒,但今天這個日子他們是不會阻攔的。所有人到齊后,我們關(guān)上大門,開始享用這一年一度的除夕盛宴。
每年除夕的年夜飯,一碗大塊紅燒肉是必不可少的,選肥瘦相間的上好五花肉配青蒜燒成,塊塊厚實紅亮,味道焦嫩肥美,象征著日子紅紅火火。第二道為紅燒大鯉魚,頭鰭缺一不可,魚身經(jīng)油炸燜煮,肉質(zhì)外焦里嫩,寓意年年有余,年夜飯一般不動筷,待轉(zhuǎn)天再吃。第三道當(dāng)屬蓑衣圓子,用肉餡滾上糯米蒸制而成,出籠顆顆清爽飽滿,撒上蔥花,濃香四溢,入口黏軟酥滑,隱含一團和氣、團團圓圓之意,是桌上一道搶手菜。邊上輔以燒雞、鹵鴨、牛肉、臘腸、藕夾、炸魚糕、炸豆腐等為陪襯,配上幾盤時令青菜。端上胡蘿卜煨羊肉、豬腳燉蓮藕,豬肝蘑菇湯等,中間再擱一只熱騰騰的火鍋,什么腐竹、肉丸、粉條、菠菜一股腦就往里面下,一桌下來,滿滿當(dāng)當(dāng)不下二十個菜。
屋內(nèi)熱氣繚繞,和樂融融。小輩挨個向長輩敬酒,長輩忙著給小輩夾菜,大伙你來我往,邊吃邊嘮。偶爾我們幾個愣頭青互不服氣,舉杯逗趣,一圈下來就覺酣暢淋漓,面紅耳赤,卻不肯罷手。酒席還未結(jié)束,二伯家開始叫客了,大伙趕緊放下碗筷,一抹嘴,又呼啦啦趕往下一家。
每年的年夜飯結(jié)束都已是暮色闌珊,這時絕大多數(shù)人家都已吃完,村莊的鞭炮聲依然此起彼伏、連綿不斷。除夕的夜晚見不到皎潔的月光,但家家戶戶門口卻是燈火通明。一些大人開始滿村轉(zhuǎn)悠,尋人打牌,片刻功夫就湊成一桌,待四方坐定,嘴中的香煙開始一支接著一支。桌旁不知何時聚攏幾個觀戰(zhàn)的村人,他們一個個引頸凝神,將雙手交叉埋進棉袖,表情似乎比打牌人更顯焦灼。孩子們則東一群,西一堆,衣兜里塞滿白天收集的散爆竹,一手捏支棒香,一手舉顆爆竹,小心翼翼點火,引線“撲哧”冒煙,然后迅速撇出,一路“噼噼啪啪”,從村南炸到村北。
此時的我們又該進入貼春聯(lián)環(huán)節(jié),三家的春聯(lián)需挨個貼完。幾個堂兄弟快速搬來梯子,端上母親事先熬好的面漿,七手八腳就往門框上糊。貼上后一看,發(fā)覺不對勁,不是左右聯(lián)貼反,就是兩幅貼串,一陣哄笑過后,各自小心揭下,重新再貼。此時大伙的心情是焦急的,年幼的早就瞄上貢桌旁幾盒未放完的電光炮,年長的一心惦記著春晚的開播,一個除夕夜的時間仿佛不夠我們揮霍。圍著火爐一直鬧騰到午夜,在點燃新年的出行鞭炮后,一年一度的除夕守歲才算結(jié)束。
又是一年辭舊夜,它封存一段老時光,又翻開嶄新的一頁,恰如一部懷舊電影,從寫實過渡至抽象,從黑白演變到彩色,每一段剪輯都是一次改變。它又似一串歸鄉(xiāng)的號角,引領(lǐng)離家的游子飛越萬水千山,用一份溫情的等待,為我們撫平一身滄桑。當(dāng)萬家燈火再次點亮除夕,當(dāng)連綿的爆竹響徹夜空,當(dāng)熱騰騰的年夜飯端上桌面,當(dāng)一張張親人的笑容蕩漾眼前,所有的溫馨與感動在這一刻交匯融合,瞬間平息旅途的辛酸與不快,這世間還有什么值得我們牽懷!還有什么比此時更為重要!我感恩這流逝的年年歲歲,也感恩生命中那些有緣的人,讓我借著新年的鐘聲敲響,為你們捎去一份虔誠的祝愿…
(轉(zhuǎn)載須注明文章作者及出處)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59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