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皮菜
地皮菜,又名地衣、地耳,雷公菌等,學(xué)名葛仙米,是真菌和藻類的結(jié)合體,一般生長在陰暗潮濕的地方,暗黑色,形似木耳,但比木耳小且肉薄。
春天來了,幾聲春雷叩響,幾場春雨過后,休眠的地皮菜萌發(fā)出新的生機,一簇簇,一窩窩,貼在地面上生長,嫩嫩的,綠綠的,稠稠的,遠看,像一坨黑狗屎。
據(jù)史料記載,地皮菜具有明目、益氣、利腸胃、清熱解火、消除疲勞、治夜盲癥等功效,全植物入藥,春夏采收,可食用。
小時候,常常聽老人講過去撿地皮菜充饑的事兒,在那荒年里,地皮菜不知拯救多少勞苦大眾,是大自然饋贈的寶物。那時候,家家戶戶撿地皮菜,附近的撿完了,他們翻山越嶺,到很遠很遠的大山里去撿,有時遇到豺狼虎豹,把命都搭進去了,還有的餓死在山中。地皮菜撿回后,熬一鍋湯,再放點鹽,填飽一家人的肚皮。
老一輩人吃地皮菜,是為了充饑,我們吃地皮菜是用來作蔬菜。記憶中,每年春天蔬菜青黃不接,我和哥哥姐姐挎著竹籃,拿著臉盆或筲箕,到山間或野地里去撿,拿回家給母親做菜吃。母親將地皮菜洗凈,放在鍋里清炒。有時,母親打個雞蛋,熱油下鍋,雞蛋成塊后再和地皮菜一起燴炒,起鍋后黃黑相間,聞則香氣撲鼻,食則鮮嫩可口。每當(dāng)吃上地皮菜炒雞蛋,我和哥哥姐姐搶個不停,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塞,不一會兒,就把這碗菜消滅得干干凈凈,滳水不剩,母親卻坐在桌子上末動筷子,看著我們吃完為止,這濃濃的母愛溫暖了我一輩子。
地皮菜好吃,鮮嫩可口,但一定要清洗干凈。撿回后摘去雜質(zhì),放在臉盆和水桶里浸泡,然后慢慢洗去泥沙。地皮菜撿多了,母親將它曬干,放在碗柜里,招待客人,要吃的時候,跟木耳一樣,用開水泡一下。地皮菜炒肉末,地皮菜炒韭菜都是上等的好菜,風(fēng)味獨特,令人食欲大增。(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地皮菜是一種混搭型野菜,可以燉、煮、煲湯,還可以包餃子,做餡餅。兒時最多的吃法是清炒或涼拌,現(xiàn)在沒有人吃了,尤其是年輕人,不知道地皮菜為何物,也不知道地皮菜能吃,更沒有人關(guān)注它。
好多年沒吃地皮菜了?,F(xiàn)如今老家很少有人撿地皮菜,超市里雖有地皮菜賣,但都是經(jīng)過深加工的,沒有從前爽口,有時還吃出沙子來,讓人倒胃口。
托腮遐想:這個春天,郊外踏青,定會眾里尋它千百度——讓心情與地皮菜一起笑迎春風(fēng)。
2018年3月28日《鄂東晚報》6版〃東坡文廊"副刊刊發(fā)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6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