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兒時過年
再過兩天就是元宵節(jié),元宵節(jié)一過,年,也就這么過去了。
今年春節(jié)長假七天,雖然每天呼朋喚友,觥籌交錯,繁鬧喧囂,卻總覺得少滋寡味,心里就像散了場的戲園子,一片狼藉,卻又空落落的。年,好像越來越?jīng)]滋味了,成了不過也得過,得過且過的一杯白開水。
小時候的年多好玩?。∫蝗肱D月,村子里的幾家小賣部里便早早地擺上了各式年貨:鞭炮、寫春聯(lián)的大紅紙、各式年畫、一包包扎好的糖果、糕點、彩色的氣球,吸引著眼饞嘴饞又貪玩的孩子們一天幾趟地往雜貨店跑,把平時塞在儲蓄罐里的零錢一點一點摳出來,買炮仗買氣球買糖果,盡情地?fù)]霍,反正過年時長輩們還會再給壓歲錢的。那時候,一分錢能買兩個摜炮,一毛錢能買四塊小孩酥。如果一年能存下十塊八塊的,過年時就可以縱情地享受了!
年,從臘月二十三正式拉開帷幕。先是打掃衛(wèi)生,這是大事,叫掃掉一年的晦氣。這一天,母親總是將我們早早地叫起來,吃過早飯,便將被褥疊好,蓋上舊床單或塑料布,在掃帚上接上木棍,以便能夠清掃到平時看不到顧不到的死角旮旯里的積塵。年齡小的負(fù)責(zé)抹鍋臺掃地掃院子,年齡大的負(fù)責(zé)掃窯頂,幫助掃炕底、捶氈上的塵土、重擺箱子等大件家具。然后便是糊窗戶紙,兩個人負(fù)責(zé)一架窗,一個在門檣上刷漿糊,一個在地下給上面的人遞紙,一塊一塊的糊,直到將整個窗戶糊好。
打掃完衛(wèi)生,接著便是采購。媽媽會把平時舍不得用的備用券、購物券以及糧票、油票、布票等統(tǒng)統(tǒng)找出來,開始置辦年貨。先給年齡小的孩子做一身新衣服。穿上新衣服的孩子總是興奮得不能自已,每天一大早便出門呼朋引伴地撒歡去。然后就是準(zhǔn)備吃食,豬頭、豬蹄、豬下水是過年必不可少的“三大件”,雞也是要殺上幾只的。到了年二十九,是媽媽最忙的一天。這一天開始炸年貨,支起一口油鍋,將備好的面胚放到鍋里炸至金黃撈出,一般有普通麥面和米面、江米面三種,口味有甜的、咸的、芝麻香的。剛炸好的油饃饃油果最好吃,特別是油果脆脆的,香香的,吃了還想吃。接著便是炸年糕,年糕也有很多種口味,有芝麻酥糖的,有棗泥的,有豆沙的,等等。媽媽炸的年糕,酥、糯、甜、香,是記憶中最好吃的食物之一,至今仍是我的最愛。還有那些香香脆脆的炸果兒啊,怎么吃也吃不夠,那種吃過后齒頰留香的感覺真是幸福得不得了!
西方的孩子最渴望的節(jié)日是圣誕節(jié)。據(jù)說,圣誕老人會在圣誕節(jié)前夜將禮物放在孩子們的襪子里,而中國的孩子們最盼望的則是年初一。這一天,爸媽和其他的長輩們會給孩子壓歲錢,前提是你必須恭敬地向長輩們行禮拜年。記憶中得到過最多的一次壓歲錢是一位叔叔給的一張嶄新的十元新鈔,那可是一筆“巨款”啊。那時,一年的學(xué)雜費也不過兩三塊錢。(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過了初一,便開始盼十五,也就是元宵節(jié),這也是一年中最值得期待的節(jié)日,也是最讓孩子們開心的節(jié)日。吃是不必說了,重要的是玩兒。十五前的幾天,吃過晚飯便拿著一分錢一根的“提摟筋”和左鄰右舍的小伙伴們一起穿街越巷,專找黑的地方去,以便讓手里的“提摟筋”更顯燦爛。到了十五那天,一家人從早上便開始忙活,爸爸和哥哥們找來竹子和彩紙開始扎花燈,爸爸最拿手的是扎鯉魚燈,而哥哥卻能做出可折疊的鼓形燈。媽媽則和面捏面燈,面里還要放上鹽和五香粉。一般要做12只杯形面燈,一只盤龍燈。每只杯形面燈上捏出代表月份的摺子,邊上捏出絞紋花邊,然后將面燈放在鍋里蒸熟。好容易盼到了晚上,媽媽在面燈的燈碗里放上淺淺的香油,插上燈芯點燃。將盤龍燈放到米缸里,祈盼來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
吃過晚飯,我便一手端著面燈,一手拎著爸爸扎的鯉魚燈出門找小朋友們“斗燈”去了?!岸窡簟北鹊募仁菬?,也是爸爸媽媽的巧手。遇到“二”點的小朋友,便大驚小怪地告訴他(她):你的燈漏了!他便會很慌張地查看,不是弄翻了面燈就是點燃了花燈,惡作劇得逞的小朋友們便會恣意地大笑,那種開心能延續(xù)好些日子。一直玩到精疲力竭,燈油燃盡才戀戀不舍地回家去。有時,往往在路上就將手里的面燈當(dāng)作宵夜吃掉。被燈火烤得黃黃的面燈味道咸香,口感筋道,別提有多美啦!
過了十五,這個年就算過去了。于是,便開始盼下一個年早點到來。童年的年就這樣在盼望中一年一年地來,又一年一年地去。如今,年還是一年一年地如期而至,而童年卻隨流年消逝,再也回不來了。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6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