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漫步沉思

元宵晚會,黔城車如游龍,人如流。一夜好不熱鬧。
翌日,艷陽高照,不去郊野踏青,那很遺憾。
我家后院,有條水泥路。路還很好走,有時看去無路,只要你不停步,拐個彎,就能看到人家。黔城的天,湛藍,飄著絲絲白云。郊野桃花含苞待放。一郁郁青青綻著白花的樹吸引我與同事思權,頓感春已悄然而至。年炮還在響,可見人們對年節(jié)還有不舍。
一路岔道很多,通向各家各戶。我倆朝一岔道欲窮其盡頭。別說,還真讓我們走到了盡頭。盡頭看似一戶人家,可那掛起紅燈籠,像是農家樂。說是農家樂,卻又不像,大門緊閉,唯有廚房還冒著縷縷炊煙。
思權欲看過究竟,我倆走近觀察。房子青磚砌成,房檐紅色鑲邊,大門四扇。一看就不是一般民宅。門框上有一青石匾,書藝術字“燕園”。旁側也有牌,刻燕園重建落成記,方知建園者乃金陵烏衣巷謝氏后裔。不過園在完善中,還沒對外開放。園的四周,栽了許多名貴樹,茶花,勁松,桂花,紫薇等。屋后勁松,烏青濃艷,環(huán)境幽靜。俯視山灣,田壟狹長,有三口魚塘,水色不一,頗感怪異。最下面那口,水質有些渾濁,我說是那八只鴨攪渾的。思權不認同,八只鴨能攪動偌大一眼塘?我自己也否定自己。第二口塘水質較清,第三口似乎更澈。鴨,不是本地鴨,本地叫它“洋鴨”,黑而肥,走路如肥胖者。它們很悠閑,在田塍上梳弄著毛發(fā)。
平視對面山坡,一戶人家,比這燕園還大氣,于是我倆想去一觀。下山灣,田壟里荒了很多地,草很深,都是些枯萎的野生植物。有些冬水田,泥細膩,水質清,只要農夫用鋤頭稍挖一下,就能插秧。(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爬坡,坡陡。階梯,青石砌成。欄桿,青石板枋鑲嵌而成,甚美,遠觀似有名勝古跡。我倆沒拾級而上,而是沿一斜坡上。
這戶人家,大門兩尊麒麟,不大,鎮(zhèn)宅足矣。主人見我倆欣賞,走近,與我們搭訕,方知為做農家樂而建的。走進農家樂,冷冷清清,問之,方知還沒營業(yè)。正屋是舊木房改造的,比一般民居大。窗欞雕花,像餐館客房。偏屋,青石磚修建,門圓形狀。經與主人交流,方知這里交通,水源還沒徹底解決。
屋后,樹木蔥榮,楊梅樹特招惹人。主人介紹,每年掛果不少,味甜。
出農家樂,上一坡,空氣清新,這是城里聞不到的。又一山灣凸顯眼前,有些田可能荒了很久,草深人高。環(huán)視周遭,山嶺水泥路,有隱有現,可惜路面不寬,僅能單車通行。
太陽暖洋洋的,我倆把外衣輕解,讓山風輕輕吹拂,何等愜意!翻過山嶺,一大田壟迎面撲來,油菜花黃,盡收眼底。陽光下,和煦的春風,掀動衣裳,塞進絲絲清涼,還夾雜著淡淡的甜味兒。
我倆沒走大路,而是走山間小道。道旁黃花,紫花,我小時候見過,至今我還叫不出名。孩童時,我與它們有過親密接觸,如不細察,你就賞不到它們的美,因為它們是那樣的微不足道。它們不管人們關不關注,它們都是那樣默默無聞地綻放。我忍不住蹲下,黃的,黃的很亮澤,很光鮮,就花朵小點;紫藍的,花兒更小,同樣光鮮,熠熠發(fā)光。我站起,遠視山嶺,發(fā)現時間飛逝。小草還是兒時的小草,而我不是兒時的我,我已年過半百?;厥淄?,有桃李滿園之歡,更有國盛之悅,但也有物是人非之痛。
且不說人非之痛,就國之漸盛,我感到無比驕傲。日前正值“兩會”召開之際,聽了政協主席俞正聲的報告,我為之一震,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朝前邁。中國的速度,質量,品牌,企穩(wěn)向好。起航新時代,我們沒理由停滯不前,我們要擼起袖子,加油干,更加努力,培養(yǎng)更多的人才。
不知不覺,我倆走出山林,見到了美麗的黔城。這是一座全國最佳宜居的年輕城市,它的規(guī)劃布局合理。站在山嶺眺望,整座城盡收眼底。漂亮嶄新的高樓,一座座拔地而起。新修的體育館也初見輪廓。我情不自禁贊嘆,黔城真的好美,但愿它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湘西永久閃閃發(fā)光!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6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