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清明祭奠
清明,去父親的墳上祭奠,花了三十五元,大概是來回路費的一半不到,真正是幾百里路上送鵝毛。父親去世十多年了,一直是這樣向父親表示意思。對于如今的我,花這點錢給父親實在是微不足道,但我總是這樣不斷地微不足道著,在我心里我是這樣想的,只要我的腿腳還能動,我都會年年的清明、冬至來看看父親。如其說來祭奠父親,還不如說給自己心靈一點安慰,父母生養(yǎng)我們到頭來不就圖個這嘛。如果連這點小意思都做不到,那還叫下人嗎。
古人杜牧講,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這幾天真的是小雨不斷,江南的清明歷來如此,這對于一些要燒紙錢的后人來說,到是一件好事,因為護林防火是大事。上墳燒紙錢走火的,過去一直不是稀罕事,如今,國家重視了,護林才得以形成習慣。下點雨,潮濕一些,燒紙錢就安全得多。清明,給故去的人燒些紙錢,表示后人的哀思是必要的,但護林防火,保護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更是大事,這是人類自身生活水平提高了才逐步認識到的。
這幾天,在微信里看到有帖子講,為故去的人掃一百次墓,還不抵給活在的人端一碗飯。我很贊成這個說法,在生不孝順,死后敬亡靈,再多都是虛心假意,當然,不排斥有老人死后才悔悟的。可悔悟只能是悔悟,你悔得再很,悟得再明,又有什么用呢,老人已經(jīng)去了,連同當年你們下人不管他們的苦難一道帶走了,到了下界是不是還在繼續(xù)受苦受難呢?你現(xiàn)在燒的紙錢再多,能否改變他們在下界的現(xiàn)狀呢,我想,什么作用都沒有,只能是空燒紙錢慰亡靈。所以,死后敬一丈,不如在生敬一分。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65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