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信息思想
毛澤東的信息思想(舊稿新發(fā))
1996年9月20日
李映泉
毛澤東是一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他的才學和智慧是多方面的。筆者僅就毛澤東信息思想談點淺見。在七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中,他積累了大量的信息,也非常注重搜集信息。他的信息思想曾使中國革命出現了新的轉機,或對某個事件、某個問題有了新的評價,或指導了一個長時期的重要工作,或推動了學術研究的向前發(fā)展。實踐證明,由此作出的判斷往往是正確的。毛澤東信息思想是毛澤東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我黨智慧的一個重要結晶。在運用信息方面,他堪稱典范。
? 十分注重搜集報刊信息指導革命
毛澤東十分注重報紙信息對于革命的指導作用,尤其戰(zhàn)爭年代更成了主要渠道。他的判斷力或信息分析力極強,革命戰(zhàn)爭年代,他能從敵人的報紙上那些不知夸大了多少倍、摻了多少水份和假象的報道中,準確地分析出敵人的動向和意圖,以及我們所面臨的形勢和發(fā)展趨勢,并由此決定相應的戰(zhàn)略決策。(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土地革命戰(zhàn)爭中曾經一個時期,他因看不到報紙,獲得各方面的信息而非??鄲?。1929年4月5日,他在代表紅四軍前委寫給中央的信中,談到因敵人封鎖,曾兩、三個月看不到報紙的寂寞。后來在起草古田會議決議時,他又給中央寫信說:“我們望得書報如饑似渴,務請勿以事小而棄置?!睘榇怂€給當時的中央領導人李立三說:“我知識饑荒到十分,請你時常寄書報給我?!逼鋵嵑沃故侵R的饑荒?
一次,毛澤東從紅軍打下的酃縣水口鎮(zhèn)國民黨郵局“搶來”的報紙中得悉,朱德的南昌起義余部并沒有被消滅,而是南下到廣州一帶打游擊,臉上的愁云頓時為之一掃,立即決定召開干部會。他在會上說:“同志們,南昌起義的部隊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第一槍,這支隊伍是我們黨領導下的一支重要武裝力量,我們一定要設法同他們取得聯系?!敝笏珊伍L工聯系朱德,為“朱毛”會師井崗山指明了方向。后來朱德也談到從敵人的報紙上看到井崗山的消息。朱毛走在一起,奠定了中國革命的第一個紅色根據地,井崗山從此成了中國革命的中心。(見《偉人的足跡》一書61-63頁)。
利用報紙還打了一個大勝仗。1929年2月10日農歷除夕,毛澤東、朱德利用敵人報紙得來的信息,在大柏地布下埋伏,殲敵八百余人,取得了紅軍下山后的第一個大勝仗,毛澤東為此還作菩薩蠻?大柏地詞一首(見《毛澤東用兵錄》黃頗著189頁)。
談到看報紙的作用或心境時毛澤東曾有一句名言,1932年4月紅軍攻下漳州縣城后,繳獲敵一大批報紙,毛澤東如獲至寶,并興奮地說:“這真是撥開云霧見晴天,其快樂不可言狀?。 ?。
1935年9月27日,紅一方面軍長征到達甘肅通渭榜羅鎮(zhèn),在一個小學搜集到一些報紙,毛澤東從中獲悉當時陜北有劉志丹的紅26軍在活動。再次證實了在岷縣哈達鋪得悉陜北有紅軍的消息。在毛澤東的提議下,中央政治局常委張聞天、周恩來、王稼祥、博古等人當晚決定:立即改變兩河口會議和俄界會議提出的向甘東北前進,北上建立川甘陜根據地,以游擊戰(zhàn)爭打通國際線路,取得蘇聯幫助的戰(zhàn)略設想,主張紅軍立即向陜北進軍,到陜北會師紅26軍,建立陜北根據地,并決定將中央紅軍長征的落腳點放在陜北的英明方針。
第二天天下著蒙蒙秋雨,新改編成陜甘支隊的中央紅軍連以上1000多軍政干部,集結在榜羅鎮(zhèn)的一個打麥場上,興奮地聽著毛澤東作報告:……我們受了紅軍有史以來從未受過的辛苦,我們突破天險臘子口……我們要到陜北革命根據地去會合紅25、26、27軍的弟兄們去!陜北革命根據地是抗日的前線,我們要到抗日的前線上去,任何反動派都不能阻止紅軍去抗日、去前進的步伐!……(見《黨史風華》1993年二期第6頁、《長征回憶錄》成仿吾著125頁)
二、認真閱讀經典書籍、方志,獲取信息
毛澤東的好學和博學精神也是很感人的。他一生中讀了大量的經典著作、文史資料,最著名的是他不止幾遍地通讀了《二十四史》、《資治通鑒》等歷史名著。讀書占了他一生的一個重要方面,并因此分析獲取了許多重要信息。除了讀報紙而外,他也非常注意搜集書本資料。長征路上,一次部隊打了勝仗,毛澤東問秘書有什么戰(zhàn)利品沒有?工作人員還未理解,毛澤東說:“你不知道,我要的是書,比如州志啦、縣志啦什么的。打仗勝敗是在知情勢,這種情勢就是一個地方的山川氣候、物產資源、風俗民情等,只有把握情勢,才能取得勝利。”
早年他在讀《盛世危言》一書時,就預感到中國是一個處于險象叢生、四處危機之中的國都,從此喚醒了他起來拯救民族危亡,立志發(fā)憤圖強讀書干革命的決心。1918—1920年他兩次到北京,在李大釗的幫助下,在北大圖書館接觸到許多進步書籍,如通過讀《共產黨宣言》等,知道人類有史以來就有階級斗爭,開始灌輸了一些馬克思主義信息,使他由一個革命民主主義者轉變?yōu)橐粋€共產主義者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礎。以后在大革命中、在長征路上不斷地讀盡可能找到的馬列書籍,用于靈活地指導中國革命。
1959年劉少奇曾就唐代大詩人賀知章“少小離家”詩來引證古代官吏禁帶家屬事向毛主席寫信,毛澤東為此翻遍了唐書(包括賀知章傳),發(fā)現唐代官吏并無不帶眷屬事,并給劉寫回信說明情況。這些都是毛澤東利用讀書獲取信息的典型例證。
毛澤東還有一個習慣,每到一個地方,必先作兩方面的調查,第一向人作調查,第二向書本作調查,了解當地的歷史情況、地理沿革、文物掌故、風土人情以及古人寫的有關當地的詩文,了解獲取信息。1958年3月,毛澤東首次到成都,一到這個蜀漢古都,立即要來《四川省志》、《蜀本記》等閱讀起來。(見《毛澤東讀書生活》第6頁)
三、重視開展國情的調查與研究,從實踐中直接獲取必要信息
新中國成立以后,有一次,針對當時土改工作中一些地主的告狀,毛澤東同意安排民主人士黃炎培等下去參加土改工作,多聽聽農民的訴苦,看看他們的歡樂。(見《毛澤東讀書生活》181頁)
在毛澤東看來,土地改革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事。在中國歷史上上至堯舜,下至孫中山,都沒有過或沒有實行開過,所以要允許各界人士看,廣泛聽取意見。通過民主人士下去調查、看、反饋回來的情況,毛澤東獲得了廣泛的信息,更加堅定了搞好“土改”的決心。事實證明,新中國的土改工作是搞得很成功的,成為一大奇跡。
六十年代初,由于三年自然災害和當時國際上的封鎖、高壓政策,我國國民經濟遭受了嚴重困難。一次,為了摸清楚辦集體食堂到底好不好,有無必要,人民生活到底咋樣?毛澤東派他的警衛(wèi)戰(zhàn)士親自深入下去調查研究。行前他要求每人掌握第一手材料給他匯報,還怕大家下去吃不好,給每人從自己的稿費中發(fā)了補助。足見一個領袖對于國情的關注與掌握真實信息上的實事求是作風。警衛(wèi)戰(zhàn)士不負主席厚望,調查回來后匯報了真實情況,有的還拿來了自家的糠菜窩頭,既黑又粗,交給毛澤東,毛澤東心情沉重地吃起來,并讓身邊每位同志嘗一嘗,說:“吃,這就是農民群眾的口糧、吃喝?!?/p>
1958年11月14日,毛澤東在湖北調查,省委負責同志匯報一個鄉(xiāng)稻谷畝產達10萬斤,他聽后笑著說:“畝產10萬斤?這是吹牛,我不相信。除非解放軍站崗,搞畝產單打單。”不過他又說:“人民群眾的熱情和創(chuàng)造力不能低估,但至少這種產量目前辦不到?!敝笏衷敿氄{查分析了幾個地方,為以后解決大躍進中存在的高指標、浮夸風打下了基礎。
四、十分注意研究國內外動態(tài)
這也是毛澤東獲取信息的一條重要途徑。據《毛澤東讀書生活》一書介紹,每天幾萬字的外國電訊或參考資料是他必讀的重要刊物,他對國內外的情況非常熟悉,常令一些外國名記者為之驚訝。他對國際趨勢和動向的預見性、敏銳性也很高,這同他認真地、一天也不間斷地閱讀和研究大量的國際資料是分不開的。
1964年8月18日,毛澤東在同幾位哲學工作者談話中提到:他在自然辯證法研究雜志上看到一篇日本學者坂田的文章,并贊賞了他關于“基本粒子”并不是最后的不可分的觀點。他還充分引證其觀點:列寧說,凡事都可分;中國古人也講,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這就是他重視國內外科學研究動態(tài)的典型寫照。
1974年,在會見贊比亞總統(tǒng)卡翁達時,他提出了“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即:當時的美蘇兩霸是第一世界;西歐、日本、加拿大等國屬第二世界;處于這兩者之間的廣大的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等國屬第三世界。他的這個思想,為全世界被壓迫民族被壓迫人民指出了一條和平發(fā)展、民族自強、團結反霸的道路;這一英明論斷,是毛澤東多年來重視分析和研究國內外信息動態(tài),特別是同蘇美兩霸、西方一些發(fā)達國家和廣大的發(fā)展中窮國相比較而得出的結果,堪稱理論典范。
綜上所述,毛澤東的信息思想是十分豐富、十分深刻的,是全黨的寶貴財富。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艱苦探索中,學習毛澤東信息思想,對于我們提高認識和鑒別力,更好地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尤有必要。筆者才疏學淺,僅僅是起一點拋磚引玉的作用。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qū)財政局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3965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