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廂情愿(二)
胡同兩旁還有很多糕點坊,他們都賣著一種我從來都沒有見過和聽說過的糕點叫做“芡實糕”,于是好奇的買了不少。他們的糕點坊都是后面是工作間前面是賣糕點的攤子,外面的人可以看見糕點都是怎么做的,感覺很原始很親切。老師傅很快的吧芡實糕切成很薄的一片片的然后裝進(jìn)盒子里,拿在手里還有一點剛出爐的余熱。當(dāng)然啊,他們除了芡實糕也都還有賣龍須酥啊,芝麻糖啊,瓜子餅啊,等等等等。但那些都是我以前就見過吃過的,所以并沒有引起我太大的興趣。芡實糕放在嘴里軟軟甜甜的很筋很有嚼頭,卻又不是很膩很甜,我的嘴巴很是受用。
西塘還是很多的石拱橋,在我上的第一個石拱橋下有一家賣小餛飩的,西塘的小餛飩也是很有名的,尤其是這家。因為時間的長久,這家“陸氏馳名真鮮來餛飩”已經(jīng)成為遠(yuǎn)近文明的小餛飩鋪,成為了西塘的一大特色,連介紹西塘的網(wǎng)站上都有呢,幾乎到西塘的人都要來嘗一嘗,來到西塘不嘗一嘗這個就會是一種遺憾。這么久了它也沒有成為一個店面,還是想古時那樣推著一個小木車上面有火爐啊,調(diào)料啊,包好的小餛飩啊等等,只是賣餛飩的地方是不變的,也就只有一張破破的木桌支在一旁和幾個小木凳,但這似乎根本沒能影響到游人想要嘗嘗的心情。下午去的時候人真的是太多了啊,把橋口都給堵了,橋頭上站著的,路邊坐著的,花壇上等著的,都是吃小餛飩的,于是我放棄了,一直到晚上九點多才又返回去。那時的人已經(jīng)相當(dāng)?shù)纳倭耍俸伲衣?,對于這么有名的東西不吃是不可能的,而且我也不想吃的那么倉促,那樣味道就流失在擠趕的時間中了呢。晚上河上的風(fēng)吹的涼涼的,我安靜的站在木車旁看著老伯伯把小餛飩下入鍋中然后用小火一點點的燉著,等到再把他們撈起來的時候,他們就都變的晶瑩剔透了,吃進(jìn)嘴里有一點點燙,但真的是味道很鮮美,老伯伯用的餛飩湯也和我原來吃的不一樣,那里面還放的有榨菜,我一向都不吃榨菜的,但是混著湯嘗了嘗卻很好吃。
另一個橋頭上賣的是豆花,這個鋪子和那家小餛飩一樣,也是由一個老伯伯經(jīng)營的,很多年了,也是推著一個小木車,一張木桌幾個木凳。但是這家的伯伯更老一些,而且每天都有固定的經(jīng)營時間,第一天晚上返回的時候他已經(jīng)收攤了,于是我第二天一大早又執(zhí)著的去找他了。嘿嘿,由于是第一次放清明的假期,來西塘的人尤為的多,老伯伯覺得很忙不過來的樣子,而且他的豆花湯里也有榨菜,我才恍然大悟這可能就是江南的風(fēng)俗。坐在長條的木凳上吃著豆花的時候我就聽見老伯伯說,“你們別急我,我有心臟病,慌什么呢,讓我慢慢來……”,然后,等我吃完的時候,就看見吃豆花的人不再是里三層外三層的把老伯伯圍的嚴(yán)嚴(yán)實實的了,而是自覺的排起了長長的隊伍,老伯伯的臉上也有了從容而不是驚慌。
在另一家胡同里我還發(fā)現(xiàn)了一家很奇怪的古董店,他那里面的東西都是不賣的,只是讓觀賞的,而且里面的古董不是別的,都是古時提飯的籃子和三百多塊各式各樣各個朝代的線柄,就是以前紡布縫衣時纏線的線柄,我還是第一次見呢,覺得很神奇的樣子。這兩樣是最多的,別的還有筆架啦、床榻啦、硯啦、八仙桌啦、雕花的老爺?shù)世病€柄~!真的好特別很好看啊。
走著走著遇見一個很窄很窄的胡同,我試了試,我正面走過去背著包包剛剛好,不自覺的就在想,要是胖一點的人進(jìn)來被卡住了怎么辦啊,嘿嘿,自己壞壞的偷笑了一下。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