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喜劇電影體現(xiàn)的悲情意識
周星馳的電影總的給人一種喜劇的意識,對他的無理頭印象最深,覺得其完全是搞笑片,仿佛根本就沒有什么特別的意義。我們只是在看他的電影中獲得一種精神上的愉悅,痛快之后,大叫一聲:“好”。從來都是匆匆看過,匆匆離去,沒有體味過其中的韻味。
看了周星馳幾部電影,給我的感覺不僅是喜劇,在喜的過程中,我感到了一種深入靈魂的悲傷,常常在笑的過程中禁不住落淚。
故而有時候固執(zhí)的認為其實周星馳電影所反映的喜劇,并不是真正的喜劇,而是一種變相的悲劇,是偽喜劇。
悲劇,并不一定要讓主人公死去,我們看重的不是結局,而是那個過程。就像亞里斯多德在《詩學》中說的:“悲劇是能使人們通過行為引起憐憫和恐懼心理從而在此過程中獲得快感”。周星馳的許多電影,就會引起人的憐憫心,僅這一點就可以說其進入了悲劇。
《喜劇之王》中,他飾演尹天仇,這部電影可以說是周星馳自己演藝生涯的寫照,故而在這部戲中,更飽含了濃濃的辛酸和血淚。當一個創(chuàng)作者自身蘊含有悲劇意識,他的作品無疑也會戴上這樣的色彩。就像司馬遷寫《史記》,就體現(xiàn)出了強大的悲劇美。《喜劇之王》寫的是一個跑龍?zhí)椎难輪T,他執(zhí)著于演藝生涯,即使是跑龍?zhí)滓彩仲u力,但他的努力換來的卻是嘲諷和累贅。劇中有幾個鏡頭讓我的心弦深深震動了。當他第一次被劇組拒絕離開時,連飯都不許拿??吹剿⒅呛酗?,我不由想到昔日生活在底層的百姓,不能干完老板或是主人交待的任務,下場就和尹天仇一樣吧。
還有一個鏡頭就是他滿懷欣喜準備去飾演男主角時,得到的答案竟然是“由于……我們不需要你了”。我們可以看到這時尹天仇是眼中含淚,口中含悲的。雖然他沒有質問過一句——也許他的地位也容不得自己質問——然他的無聲就是最大的抗爭,他一步步遲疑的動作和步伐,正是被打擊后,內(nèi)心的寫照。當莫文蔚對他說出這個消息時,他說了句“我連臺詞都背了”;當莫文蔚告訴他把劇本留下時,他的手是拽了又拽,逼得工作人員不得不拽,最后還是莫文蔚一句話“干什么”,他才很舍不得的放手。那憂傷的眼神和孤寂的身影,讓我的淚不禁奪眶而出。然盡管如此,當他們告訴其飾演角色有一句臺詞時,他仍答應了,并且很認真地練習。忍字心頭一把刀,尹天仇戲中堅忍,執(zhí)著的精神,讓人深深的感動。(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周星馳的許多電影總是從小人物成長為大人物,在這成長的過程中必然經(jīng)過了苦難,苦難的洗滌就是悲劇情感的體現(xiàn)。
《武狀元蘇乞兒》是一部悲喜交加的正劇,是以蘇乞兒為藍本進行寫作。當蘇燦還是富家公子時,我們看到的只是紈绔子弟的游戲人間。而到蘇家父子淪為乞丐,出去討飯的一節(jié),讓人心酸落淚。蘇燦在這時武功已被廢,在古代,學武之人,若沒有了武功等于廢掉了自己的生命,蘇燦的自信和尊嚴也因此丟失。下雪天,蘇家父子冷的瑟瑟發(fā)抖,父親又病了。蘇燦外出乞討,竟然遇見了如霜,可想他此時的尷尬,他不愿如霜見他,故意鉆進碳灰抹黑面頰?;氐桨肼?,又看見父親被抓,這時候衙役認出他是曾經(jīng)的“武狀元”,說是要給他面子,放其爹回家,但前提是把狗飯吃了。受到如此的欺凌,蘇燦仍忍氣吞聲,就連他父親都說“阿燦,你不能吃,吃了你以后就難以做人了”。但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頭,他強忍著痛苦,一口口地吃,身邊的衙役發(fā)出刺耳的笑聲。每每看到這兒,總是替蘇燦傷心,也為他的孝心感動。
出身富貴的蘇燦,何曾受過如此欺凌,地位的降低,武功的廢除,讓他嘗盡了人情冷暖。盡管因為周星馳電影的風格,使得在哭的同時,也會帶著笑。但笑的背后,卻是無盡的心酸。當他吃狗飯時,說了句“這味道不錯,好香”并叫其老爹一塊吃,有一條肉絲,兩人分著吃,更離譜是他竟然說“剩下一口,我留作宵夜”。于是倏然間消解了一些悲涼的情緒,但留下了更深層次的深思。
除了上述兩部影片,還有許多影片都是在嬉笑打鬧,在所謂的無理頭中體現(xiàn)著更深的文化價值,含有濃郁的悲情色彩。小人物隱忍而成大人物,小人物奮斗的過程,堅韌的過程就賦予了悲情主義。這和司馬遷在作品中體現(xiàn)的價值和悲劇性意識和相似性。
《史記》的悲劇性有目的性、堅韌性、超越性、徹底性等特征,周星馳的影片中體現(xiàn)了如《史記》中的堅韌性和目的性特征。
英國美學家斯馬特說:“如果苦難落在一個生性怯懦的人頭上,他逆來順受地接受了苦難,那就不是真正的悲劇。只有當他表現(xiàn)出堅毅和斗爭的時候,才有真正的悲劇,哪怕表現(xiàn)出的是片刻的活力、激情和靈感,使他能超越平時的自己。”朱光潛先生說:“悲劇總是有對苦難的反抗。悲劇人物身上最不可原諒的就是怯懦和屈從?!敝苄邱Y的電影不能說是真正的悲劇,也不能說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悲劇人物,但堅韌性和目的性是共有的?!断矂≈酢芬斐鹚趧〗M里跑龍?zhí)?,跑得分外賣力認真,但他專業(yè)的精神卻屢遭諷刺,他的屈辱也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重復,而他只重復著一句話:其實我是一個演員。我們在那兒看見了一種蕭索無奈,但又不得不敬佩他敬業(yè)的精神?!段錉钤K乞兒》蘇燦的堅韌性更是刻畫的入木三分。從富家子弟,淪落為乞丐,直到最后練就降龍十八掌和睡夢羅漢拳,成為丐幫幫主,整個身份的變化,正體現(xiàn)他的堅韌性。司馬遷注重強烈的生命意識,有崇高的價值觀念,他反對為節(jié)操輕死,為天年茍活,要以實現(xiàn)人生價值為前提,生則頑強,忍辱負重,發(fā)憤為作;死則壯烈,死得其所,視死如歸。而蘇乞兒正具有忍辱負重的精神。他如韓信,韓信貧賤時曾受市屠少年“胯下之辱”,已為楚王后“受械于陳”,直到最后被呂后誘殺,始終不想“引決自裁”。尹天仇受到幾重打擊,仍頑強生活下去,就像他爹說的“兒子,不管別人怎么看不起你,老爹相信你,你自己也得看起你自己”。影片開始,蘇燦的目的很單純,就是為了如霜一句話“我要嫁的是武狀元”。于是打通關節(jié),通過文考,進入武考,拿下了武狀元,只可惜遭人陷害,淪為乞丐。前期的他僅為了愛情而奮斗,然當他的尊嚴和自信徹底失去,經(jīng)歷了生不如死的階段,大徹大悟,此時他的抗爭,不僅是為如霜,更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活得更像人,就像他對洪長老說的“我想做回人”“我以前從來都不算是人”,這就是一種飛躍,也是他去爭幫主,救如霜,殺趙無忌,救皇上的動力。就像他在《少林足球》里面有一句很精彩的對白“人生如果沒有夢想,那跟咸魚有什么兩樣?“無論是如英雄豪杰為奪取江山而抗爭,還是如仁人志士為拯救社會而抗爭,抑或是如販夫走卒為改變命運而抗爭,懷揣夢想,奮發(fā)前進,這種抗爭精神正孕育了華夏民族特有的價值觀。
周星馳被世人稱為“喜劇大王”,把他列入喜劇明星之列。然而我們了解到,他自己并不承認自己是一個喜劇演員,他曾經(jīng)說過“我人生最失敗的就是當了一名成功的喜劇演員”,在一次訪談中,他面對觀眾的提問回答“悲劇啊,我想我也愿意嘗試的,我以前也以為自己在拍悲劇,可是出去的效果就是喜劇。其實我已經(jīng)拍過很多悲劇的了”??梢娝前炎约毫腥氡瘎⌒辛校豢上У玫搅私厝幌喾吹男Ч?。而這也是為何周的喜劇電影中,會還有悲情色彩的原因。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影視作品,都或多或少體現(xiàn)著作者個人的創(chuàng)作情感和個性氣質。這又和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是分不開的,正如司馬遷“恨為弄臣,寄心,感身世之戮辱,傳畸人于千秋”,于是在他的作品里極力推崇奇人。而周星馳在現(xiàn)實中的星途坎坷不平,故而飾演的角色不免帶有他自己的人生思考和體驗。
周星馳的電影等于喜劇,等于無理頭,然而無理頭絕非無意義,反而在那消解的語言中,包含了深刻的人生思索和價值觀。看他的電影,我們不能僅覺得其是一出鬧劇,而是一出富有悲情色彩的喜劇。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4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