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著媽媽回家(六)
(六)
按照母親生前的遺愿,是不請請她娘屋里人的。因為她活在時娘家的親人對她并不好。母親在她兩歲的時候外婆就不幸去世了,外爺不久也相繼去世。母親是由祖婆一手養(yǎng)大的。大舅成家后,舅母對母親不好。母親在她18歲時就出嫁了。后來,70多歲的外婆也去世了,父親又得了重病,無論是母親那邊的親友,還是父親這邊的親戚,幾乎都瞧不起我們,甚至還欺負(fù)我們。
越是艱難險阻,母親越顯得堅強。她是個不服輸又樂觀的人。雖然母親不認(rèn)識字,但她很勤勞很善良很質(zhì)樸,腦子也聰明,尤其她的嗓音又好,她在帶領(lǐng)我們姐弟幾個一起勞動或在家閑著的時候就給我們唱山歌,引得我們開懷大笑。她除了種莊稼,還養(yǎng)的有豬、牛、雞、狗、貓等,經(jīng)常忙得不可開交。除此之外,母親還利用空閑時間帶著我或姐姐步行三十里后,再坐上火車把當(dāng)?shù)氐耐撂禺a(chǎn)運到四川廣元等集市上去賣,然后再把城里的小商品買回來在當(dāng)?shù)亟稚腺u,從中賺點小錢,用于給父親看病、修房以及供養(yǎng)我和弟弟上學(xué)。
鄰居、親友對我們另眼相看,是在我們姐弟幾個長大成人之后。雖然母親經(jīng)常教育我們不要計較過去的事情,她自己有時也回去看望大舅舅、舅母,但他們還是對母親有成見,尤其是那些下一代,由于書讀的少,又缺乏教養(yǎng),對自己的親人不好,還經(jīng)常吵架,不管大舅舅的死活,即使見了母親也都不叫一聲,母親為此感到很傷心。因此,母親經(jīng)常對我們說,她這一輩子沒有親戚和娘屋,將來去世了也不用去請他們來議話。
但說歸說,母親這次不幸去世了,大家都勸我們還是去把舅舅等親戚請一下,至于來不來是他們的事情,我們同意去請了。中午12點多,一位幫忙的小伙子用摩托把我送到10多里遠(yuǎn)、大概有一千五、六百米高的山上大舅舅家。
因為舅母前幾年就去世了,二舅舅也在10多年前去世了,母親的親戚中最親的也只有已80歲的大舅舅一人了。當(dāng)我氣喘吁吁地來到大舅舅家,他兒子坐在院壩里點種香菇。我提著禮品走過去叫了聲“哥”,簡單地說明了來意,問大舅舅是否在家。他讓我到屋子里去坐,我說不進(jìn)去了,順手將禮品遞到他手里。他朝一間半掩半開的大門一指,說他在家里睡覺看電視,一般不和我們說話。我提著禮品走過去大喊了一聲“舅舅在家嗎?”(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這時門“咯吱”一聲開了,大舅舅穿著既破舊又臟的衣服出來了,說“林娃你來了!”我趕緊給大舅舅磕了一個頭,淚流滿面地說,“我媽昨天晚上不幸去世了,今天來請您。”然后又將情況簡單地給他介紹了一下。大舅舅聽了,頓時老淚縱橫地說:“我們?nèi)齻€就剩下我了,這咋辦???你媽命咋這么苦?。勘驹撍砀5臅r候,可她竟然走了。哎,我也老了,路都走不動了!咋辦???”望著弱不禁風(fēng)顫悠悠大舅舅,此刻我已說不出話來,只是勸他多保重身體。
我先將頭上的孝帕去了裝在衣兜里,然后提著禮品走進(jìn)屋子,屋里光線很暗淡,而且比較凌亂。我又走進(jìn)他的廚房和睡房里看了一遍,然后將禮品放在一個布滿灰塵的桌子上。這時大舅舅也進(jìn)了屋子,我問他誰給他做飯?他淚汪汪地說,自己湊合著做,吃一頓算一頓,混一天算一天吧。我勸他跟兒子一起過,他說你再別提了……
我知道情況,也就不再多說什么。我趕緊從身上掏出200元錢,交給大舅舅,讓他托人買點東西。他堅持不要,說自己有錢。我又勸了一會,他不再堅持。我走出屋子,準(zhǔn)備回了。大舅舅也跟了出來,流著眼淚說,你回去好好安頓你媽的后事吧,我也不來了。我過去又跟哥打了聲招呼,并叮囑他好好照顧大舅舅,他口里答應(yīng)著,并勸我再坐一會……
不到40分鐘,我們就沿著來時那條坡度較大的架子車路順利下山了。
等回到山下姐姐家門前公路上,我扛了一箱子鞭炮就朝山上走去。到修山的地方已是下午三點多了,正是吃下午飯的時候。按照有關(guān)風(fēng)俗,孝子要親自給修山的人送飯,并在他們吃飯的時候,我們要接著修山,既不能停留下來,也不能隨便說話。
這時,姐姐、弟弟提著籃子、飯菜、碗筷等正好快來到修山的地方。他們叫我把東西先放下也去送飯,我就跟他們?nèi)チ?。到了跟前,我看修的已差不多了。姐夫跳進(jìn)井里用鋤頭挖了一會,再用撮箕將石土裝起來遞到外面,我們先后輪流將土石倒在一邊。大概10分鐘后,那些修山的人已吃畢了飯,他們又接著來干,我們拿起碗筷,象征性地盛上飯菜吃了幾口,但不能把盆子里的飯菜全吃完了,必須留一些,以表示大吉大利、年年有余。
過了一會,我們將剩余的飯菜以及碗筷收拾好再端回去。我又把那箱鞭炮扛在肩膀上,跟著他們朝回走。這時我發(fā)現(xiàn)門蓋下的林子中已砍出了一條直路,一直通到門上。其實這是為明天抬棺材而專門開辟的一條捷徑。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445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