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jié)里的我
父親節(jié)里,我亦為人父,但是我是絲毫的沒有父親的偉大,挺拔,父愛如山的感覺,更談不上蒼老與沉重,孩子在我的氛圍里沒有一點彌漫著愛的無私當中,父親節(jié)里的我,雖說是蒼老些,但心里絲毫還是停滯于孩子的時代,和孩子打交道的我,八零后,九零后,是我的主要對象,稱呼幾乎一律的是“哥”字的當頭,生活在年輕人當中,我是一點沒有為人父的穩(wěn)重與強悍。也許生活在青春氣息太濃的緣故吧。
強悍,這是當代年輕人氣盛的主流,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是時代的引擎著,要不,凡是遇到一些大事,間或是奇聞趣事,網(wǎng)上傳播和點擊率最高的人大都是些年輕人所為。話說頭幾天,我市十五中學校門口,兩名城管打商販的視頻,傳到網(wǎng)上,當時就是十五中的初二學生的所作所為的,熱血少年火氣盛,不明事理,看到不平事情后,大打出手,揚眉吐氣,如若沒有幾位過路的人拉架,恐怕那兩位城管人要死在上百人一陣亂踹武打手中了,萬幸,兩名城管人沒有倒在“無名英雄”的血泊當中,萬幸!最后以一場誤會收場。學生的行為是不能定性為錯誤的,應當給予鼓勵,這種抱不平的精髓是好的,只是沒有明理是非而已。城管人員,雖然說自己的做法沒有什么大錯,但是,管理方法有待遇改進的,不然,如此的事情還會發(fā)生的,群起而攻之,不是什么好的現(xiàn)象。
強悍不是年輕人的專有名詞,他是年輕著的主流方向,是健康的代名詞,是樂觀,積極,血氣方剛的代言詞。強悍,有些時候,作為父親輩分的我,也是表現(xiàn)出了“強悍”的行為,這是因為在我的骨頭里,就有一種看不慣的習慣,作為父親輩分的我,每每看到有背道而馳的行為時候,我總是要“強悍”一把的。這也許算作學雷鋒吧。
父親節(jié),這個時代的青少年,幾乎沒有體會到父親節(jié)到來,我也是自己沒有體會的,只是每每到這個節(jié)日的到來,總是要思念自己在老家的父親,思念在老家父親的身體健康狀況,思念老家里父親在此時干些什么。我對父親的概念不僅在文字里,感到一種思念思情,甚是在現(xiàn)實當中的節(jié)日里,我的思緒里占據(jù)巨大空間的是對父親的情愫繾綣。
父愛如山,父親是天底下最為偉大的父親,心里最愛的人當屬父親。父親是家里的頂梁柱,父親支撐家的溫暖,支撐著家的坎坎坷坷的生活。父親為了自己的孩子,經(jīng)常犧牲自己的有限時間,看望孩子,經(jīng)常的犧牲自己的“口糧”,送給孩子吃。父親經(jīng)常為了養(yǎng)家糊口,在外辛辛苦苦地奔波著,不叫一聲累,不叫一生苦。我也許是生活年代的不同吧,沒有我的父親那樣的辛辛苦苦,沒有為了生計而奔波的疲勞,這個時代造就了我沒有我的父親那樣的偉大,現(xiàn)在的物質(zhì)豐盈,物欲橫流,無需我像父輩那樣的生活的艱辛困苦,那是社會的造化,有力沒處出,有勁沒處使,有才沒處用,有能不讓用。天生我材沒有用的年代,學好數(shù)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又紅又專的人,是吃香喝辣的。父親的年代,不是左了,就是右了,說多了,稍有不慎,就會戴上莫須有的罪名的大帽子,干的不好,就被戴上破壞和阻擋社會主義前進的車輪,挖社會主義的墻角的大帽子,人與人之間的言辭造句禁忌束縛太多,夠吃上一輩子苦的,以致影響孩子的后半生的生活 ,還可能就此被冤殧于牛棚里。
父親節(jié)里的我,沒有感覺到自己處處散發(fā)著父愛給予孩子的溫馨,我怎么也無從感覺,哪怕絲絲防防,從心里沒有感到我對于孩子所給與的愛,人們都說,父愛是清涼的風,是遮雨的傘,是清澈的泉水,溫暖家的港灣。是孩子前進的動力,是孩子勝利的風帆,是孩子成功的希望……。父愛,是人類一個亙古不變的主題,人們賦予父親的太多的詮釋,也賦予它的太多的內(nèi)涵。對于年輕的父親,其實,真的沒有老一輩父親那樣的大愛無私,真的沒有老一代父輩們的辛辛苦苦了,的確,現(xiàn)實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哪有那么多的艱難困苦?只是上學的壓力而已,只是就業(yè)的壓力而已,即使生活被困,也兀自生活的多姿多彩。過去孩子多,生活艱難就足夠壓垮父親強悍的身體,現(xiàn)在的生活,多姿多樣,根據(jù)自己的風格特長,只要愿意出力,執(zhí)著的干好崗位工作,吃飯養(yǎng)家?guī)缀醪怀蓡栴},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年代,焉能餓人?我沒有父輩們那樣的坎坎坷坷的生活歲月。其實無需那種特別艱苦的歲月磨礪,眼下是熱情火辣激情的歲月,作為父親的我,是無法體會到我的父親們的心理概念。孩子點滴成長的不順,在我的心里,特別是現(xiàn)在想來,根本不值得一提。根本沒有父親的柔情如春草般絲絲蔓延。(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作為人父的我,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沒有付出多少代價,孩子是個聽話的孩子,是個內(nèi)向的孩子,成長歷程中多少也是叫我虛嚇了一場,到了逆反的心理年代,不知不覺中度過,孩子從小一路走來,泱泱多年,刨去雞毛蒜皮的瑣事后,亦算是多少順順當當?shù)?,這是年代的區(qū)別吧,我愛著孩子,疼愛的孩子,我只要教會孩子,學會感恩,學會付出,學會奉獻精神,學會愛著自己的事業(yè),學會愛著美麗的社會,學會愛著多彩而絢麗生活,這才是當今社會的父親的本色。
我生活在動亂的文革年代,也許心里多少還存有艱辛的歲月的痕跡,而作為八零后的父親,九零后的父親,即使孩子長大成人,如此的父親,即使到老也絕不會再有以往那些父輩們的大愛了,即使有,也是少數(shù)人之一罷了,因為這樣的社會太好讀懂了,太好詮釋了,處處盈滿的幸福,處處盈滿的笑容,處處凝聚著愛的氛圍,處處載滿溫情。無需太大的感恩自己的父親,只需要學會感恩于社會,感恩于恩澤于他的人,照亮他人,照亮生活中困窘的人的愛!施舍溫暖與窶困的人!不離不棄的幫助于生活在弱勢群體的人的大愛!我認為,作為孩子的成長,能做到以上這些足足夠了。這是作為父親節(jié)里的我的思緒遐想。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450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