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黃古道
南黃古道
與山水的耳鬢廝磨間,產生對生活的熱度
——————-題記
山是用來看的,人是想當驢的,這是我年少時不曾想到的。
同學云是頭資深強驢,她邀請我去爬天臺的南黃古道。天臺的山都有點仙風道骨,倒令我神往。云還說那是個幽僻之所,是去年才發(fā)現(xiàn)的。這更合我的脾性。對于眾口一詞的美,我已經有點審美疲勞。頗有點“李杜文章萬口傳,而今已覺不新鮮”。
我們一行156人已覺有點夸張,想不到這么多人想當驢?哪曉得一到那兒,人聲鼎沸,沸反盈天。這哪是窮鄉(xiāng)僻壤,民間景點,簡直是商貿中心,風景名勝。(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寧海的古道大多以卵石鋪就,精致細巧,纏纏綿綿,宛如欲說還羞的江南女子。南黃古道則以大小不一的黑色山石嵌地,想必是就地取材。這石頭酷似許家山的銅板石,也就是黑色的玄武巖。鋪的亦不規(guī)整,透著粗獷、不羈、豪放,似有遠大志向卻不拘小節(jié)的漢子。古道兩旁遍種紅楓,雖老卻不朽,有一種歷經風霜淡定的美。
如果沒人的話,那會是怎樣的一種美?。√炜崭哌h,秋山寂寂,落葉飛舞,聆聽山風穿林而過的腳步聲,用目光追逐落葉翩躚的舞姿。美景,宛如愛情,要獨享!獨自靜靜地欣賞,回味,咀嚼,涵泳其間。早在元代,這里的美景就已受到文人墨客的熱捧,當時的大學者曹文晦曾將此列為天臺十景之一—-南山秋色。乾隆皇帝曾特命錢維城繪制天臺山十景圖,御筆題辭。
可惜的是人潮如涌,狹窄的山道被匆匆的步履填塞。落葉一飄下,瞬間香消玉殞,被踐踏得面部全非。
我只得逃也似地往上走,把老驢云遠遠地甩在后面。什么都不想看,山兔般往上竄,在自虐中獲得一絲快慰。竄到半山腰,猛抬頭卻見正在下山的陳君。我滿眼疑惑,驚詫莫名。他仍一臉陽光,露著他招牌式燦爛的笑容。他遠在蜀地,怎會游歷于此?碰見他,這簡直比火星撞地球的概率還低。原來他是回天臺開校友會,聽說這兒的楓葉極美,跟三五好友來攝影的。沒說兩句,他就要走了。到處堵車,怕誤了晚上的班機。
這樣的機緣巧合,此生怕是難以重復。
每個地方,有古道,古橋,也有樂于考證地方文史的人。天臺縣文史學者陸樹棟先生即是。據他考證,南黃古道源于北宋初,興于南宋,盛于明清,是古時天臺縣人到臨海府第經商辦事的主要通道,也是臨海人走天臺,然后過關嶺、會墅嶺去杭州的主要通道,主要運送以食鹽、綠茶、布匹、絲綢、瓷器等交流極為頻繁的大宗商品,可以說是貫穿于浙東縱向行走的一條重要的商貿通道。
想當年在這綿綿密密的山嶺之間,山民們趕著騾子,吆喝著一路前行。是否會有很多傳奇的故事呢?有劫財的土匪嗎?有咬人的野獸嗎?有凄美的愛情嗎?那一個個小路廊,有前來送行多情的村姑嗎?是否亦像隋樂府詩里寫的那樣?春江水沉沉,上有雙竹林。竹葉壞水色,郎亦壞人心。是否也有這樣的民謠?送郎送到一里亭,一里亭上說私情。我總覺得現(xiàn)在的人都已被程序化,格式化,腦子里大都裝了三個字:錢、權、利。而老早的人則相對單純、重情一點。不像現(xiàn)在的愛情,待價而沽。那時的愛情雖樸素卻蘊含真情。
山道兩旁都是高高的橡子樹,我們寧海人俗稱柴籽樹的小灌木,樹上結了很多柴籽。我穿行其間,胡思亂想。一晃走到外面,豁然開朗,好多人紛紛駐足,贊嘆不已,掏出相機。難道有美景?飯后有點倦怠的我剎那間精神無比,宛如寂寞的夜空騰空而起的煙花。心也像油鍋里滴進一滴水,噼里啪啦起來。
原來這就是被明代大農學家徐光啟稱之為“世外梯田”的萬畝梯田。
站在高山之上,只見無邊無際的凈藍,那云白如噴玉,這純藍純白的,刷地一下撕裂我的視網膜,美得叫人透不過氣來。難怪人家說,這兒有點像西藏。那山與山之間的幽幽深谷,阡陌縱橫,房舍儼然,本來是山的都被開成了梯田。別人一般把一邊的山坡開成梯田,他們倒是做到極致,東南西北坡都給開成梯田。依山蜿蜒的梯田,經山不覺,一圈一圈,層層疊疊,或長或窄,聚在一起,構成大山一樣的品質,長河一樣的氣勢。有點“鷹擊天風壯,鵬飛海浪春”的豁達和豪邁,那是一種生命激越的姿態(tài)。
農耕時代,田就是生活的依靠,企盼和希翼。沒有平地的水田,只好挖掘山田。那一日日,一代代,經久不息的挖掘,胼手胝足的勞作,以灰飛煙滅的人的肉體和單調執(zhí)著的精神方式,雕刻了一座座美輪美奐,氣勢磅礴的大地的雕塑,也譜就了一曲天地人的大交響。
屏息聆聽,凝神注目。此刻,且讓我細細地觀看,深深地沉醉吧!我覺得身體輕輕浮起來,意識輕的干脆消失,猶如到了云端?;秀敝校镂蚁嗳?,我成了田埂上的一株草,一簇竹,化身萬千梯田中的某一級。那穿過云層的一縷陽光,便是我發(fā)自內心的一聲贊嘆。
千年前的馬幫,寂寞如影相隨,是否也是如畫的美景給了他們前行的力量?
伴著夕陽,又回到古道的起點。此時已人聲稀少,空山寂寥,山上有幾聲羊叫,橋上行人,橋下流水湯湯,就有一種遠意。那或紅或黃的楓葉,在斜陽的照射下,在晚風中艷得步步生輝。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480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