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事元宵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象征來年是好年景。所以人們盼著元宵節(jié)這天下雪,下雪了,人們會很高興。記得的每個元宵節(jié)里,雖說不至次次下雪,但天總是陰得厚厚的。小時候,家里窮,吃不起元宵,只有些花燈的懵懂記憶,與仰臉接雪的喜悅。
那時的母親每年必用面粉做成小碗,里面倒上油,放上一根棉條,然后點燃棉條,放在大門口兩邊的門墩上。意為“長明燈”。我不懂為什么要拿面粉來做,也不懂為什么要放門兩邊。記得當(dāng)初問過母親,現(xiàn)在怎么也想不起來。等第二天“長明燈”滅了,我和哥一人拿一個小面碗,很香地吃掉。母親做的花燈當(dāng)然不是拿紙糊的,而是用一個挖空了的南瓜皮,哥用小刀在南瓜皮上刻出許多造形來,青面獠牙,像個鬼臉,很嚇人。我不喜歡。哥卻很得意,里面放上蠟燭,提著那個“鬼臉燈”到處瞎轉(zhuǎn)悠。那時雖然沒有元宵吃,但這些有關(guān)燈的花絮,卻也美麗著我的記憶,好多年。
現(xiàn)在,生活好了,元宵節(jié)也變得多彩多姿,看元宵晚會,看花燈,猜字謎,踩高蹺,漸漸成為元宵節(jié)的主流。這樣的節(jié)日,吃元宵是必不可少的。我家的元宵不是從超市買的,而是婆婆自己做的。婆婆說超市賣的元宵太黏牙,不知放了多少膠粘劑,還是自己做的放心,吃著爽口還不黏牙。
婆婆做元宵有兩種方法,一個是包元宵,一個是滾元宵。元宵餡有多種,黑芝麻餡、白芝麻餡、豆沙餡等。用白糖在鍋里熬稀,撒上黑、白芝麻,然后倒盤子里,稍冷卻后,用刀劃成一厘米見方的塊,元宵餡就成了。包元宵與包水餃差不多,將糯米粉和成面,切成劑子,將劑子捏成窩狀,放入糖塊,捏起團(tuán)圓,一個湯圓就包好了。滾湯圓簡單些,只需將糖塊在糯米粉里滾就成,只是在滾的過程中,需不斷灑水,這樣糖塊就會越滾越大,粘的面粉也會越來越多,越滾越圓。看著許多個小白圓團(tuán)子在面篩子里神奇地變大,真是很好玩的事情。
湯圓煮熟后,個個潔白晶瑩,脹的好大,咬一口,黏,軟,滑,膩,滿嘴甜蜜,爽。
如今,元宵早已不是在元宵節(jié)才能吃到的珍品,人們似乎已不再饞涎于元宵的美味,只是淺嘗輒止。超市有各個品牌,各種口味的冷凍元宵,鮮見自己制作的元宵了。但是,元宵佳節(jié)的傳統(tǒng)內(nèi)蘊(yùn),在人們的傳統(tǒng)節(jié)目中重溫。(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49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