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座城,在我心里
近日,思緒有些繁瑣,導(dǎo)致腦海一片混亂,甚至是一片空白。
因此,有些事情,是被我給耽擱了。
或許是顯得無聊吧,夜間看了一部關(guān)于愛情的電影。正當(dāng)電影結(jié)束的時候,正當(dāng)幸福在大街小巷穿梭的時候。一個朋友給我發(fā)來了兩張圖片——那是暮秋的午后,或臺階上紛落著泛黃葉子,邊上的一排老樹,正悠閑得享受著沐光;或散落成鋪的葉子,在草坪上,似乎是成了一幅壁畫,正描摹著這個暮秋最后的陽光!
猶為溫熙的兩幅畫。
他說,有一座城,很美!
我說:那座城,在我心里!(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彼此心中都在念想——這座城,正是南京!
而這幅畫,也正是來自于南京!
關(guān)于南京,我們熟悉的彷如是穿越了六朝古都,走過了十朝都會。那歷史的篇章,由古到今,翻過一頁輝煌,看過一頁滄桑;笑過一頁昌盛,哭過一頁屈史。幾千年來的歷史春秋,在這個昔日不復(fù)的古城里,仍是能尋覓到些許被遺留的殘跡。曾讀過朱自清先生筆下的一篇文章《南京》。文中有這樣的一段描述:
“逛南京象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有些時代侵蝕的遺痕。你可以摩挲,可以憑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興廢,王謝的風(fēng)流,秦淮的艷跡。”。。
與朱先生一般,關(guān)于這座城,我來得有些唐突,甚至說是比較匆忙罷。一夜秋雨,趕去秦淮,逢日而走于古城小巷,只能說是作為一個旅行者的印象,來描摹心中的這座城?;蛟S,是因為暮秋了罷,古城的氣息彷如是回去了歷史的篇章中。
正秋夜,煙雨朦朧。坐在小船中,天空仍是掛著一輪殘月,盡管是雨霧蒙蒙,卻依舊月色撩人。小船是全木質(zhì)的,古韻色的紅木在秦淮河上,劃開輕微的漣漪。如是此時,切一壺茶,一邊穿梭在秦淮河岸,看金陵欲語還休,一邊喝著小茶,偶見與友人略談,好生快哉。只是教人頗有遺憾的是,這秦淮,似乎是早無了昔日的風(fēng)貌。
盡管今人努力修復(fù),但歷史的滄桑,仍是風(fēng)逝了古城的金迷紙醉。
但似乎,這也不枉是一件好事!至少被時空所湮滅的風(fēng)韻,還留在我們心里,而不會特地到此,做什么美夢了。關(guān)于秦淮畫廊,在這之前,也是拙筆了一篇,文中提及到的十里秦淮,儼然如畫。但有些時候,這畫,也只能留在心里了。
不過,倒有些生趣的是,這夫子廟,貢院,都在這秦淮邊上,似乎歷史的印記在不同的時代里,匯聚以此了。因為,是夜晚。燈光的璀璨,月色的朦朧,這古城的遺跡,在今天的腳步中,仍是繼續(xù)。只是還不知道,能繼續(xù)到什么時候。
游完秦淮,便隨處走了走,走得也是不遠(yuǎn),主要是為了尋處住宿。跨過秦淮,路過一座橋,此橋建于何年間,我無處考證。只是當(dāng)我停住于此橋,放眼遠(yuǎn)望秦淮的時候,突然醒悟——這座城的京華煙雨,不過是一場夢。只是歷史記住了這場夢,只是這場夢帶來一段歷史的意義!
走過橋,穿過一個巷子,轉(zhuǎn)眼我在“漢庭”住下。
小斜窗,古木格,撥開簾子,窗外就是秦淮河。只是深夜已至,困意頓生心頭,這古董式的鋪子,隨著夜色漸晚,沉睡在我的夢鄉(xiāng)!
但是,誰也不知道,這醒來的一垂眼簾間,古城像是被翻去了一頁。秦淮仍是秦淮,倒是卻不見昨晚的深情描畫。似乎她是睡去了,關(guān)于她的一頁,在喧囂的河岸邊,被翻了過去。但這倒不顯得凄楚。風(fēng)花雪月都是曇花一現(xiàn),能留之美的,才是最可貴的。這往往像是一個人生,春秋苦短都是浮夢一場,能活個痛快,才是不枉走了一遭。
視線不禁猶轉(zhuǎn)岸邊的巷子去,人也是跟著腳步?jīng)]歇著。
巷子很多,均名為烏衣巷。入唐前,這里先是官兵駐扎之所,后為東晉時王導(dǎo),謝安兩大家族居住,其子弟稱之“烏衣郎”??上胩坪?,這里淪為一片廢墟。當(dāng)年風(fēng)華不再,也不知道這巷子心中,是否仍是眷念這座城。如今,它又從廢墟中走出,成為當(dāng)下民間藝術(shù)品的匯聚地。幾番波折,這巷子所遺留下的痕跡,似乎也是有跡可尋。
本想在這巷子里,留下一文幾兩錢的,只是朋友笑之胡亂花錢,也就忍一忍了。
不過,看著歷史中的廢墟,這巷子仍能從廢墟中散開陣陣雅氣,倒也是欣慰。穿梭各個小路,會偶見幾尊銅像,有挑擔(dān)的老者,有婦人帶著孩子的,也正做買賣的,更有正揮筆書卷的考生——眼前,正是貢院!
從秦淮到貢院,這路線我算是走得比較混亂吧。前后路徑夫子廟,各大古樓榭宇的商鋪,才碾轉(zhuǎn)貢院前。或許是早晨的緣故,一抹陽光,穿過密封的樹枝,透出的絲絲光芒,斜射在貢院門前不遠(yuǎn)處的一座牌坊上。
牌坊有些破舊,不知是忘了修復(fù)還是有意保留古風(fēng),這牌坊在貢院前仍是教人肅穆三分。只是懸掛得一組燈籠,如今只剩一只在風(fēng)中搖曳,倒顯得幾分滄桑無奈。出于緬懷,我沉默了些許。待穿過牌坊下,我來到了貢院門前——
原來當(dāng)年秦淮,一處才子,一處佳人,是這般得來。
貢院左側(cè),有兩尊人像,一坐一站,一寫一觀。像是老師監(jiān)考書生一般。這貢院似乎是如當(dāng)年一般,歷史的痕跡仍是清晰?;蛟S是時候尚早,貢院的門前還未開放。但前來駐觀的人倒是不少。年紀(jì)多與我相當(dāng),可惜了我沒有好學(xué)之心,站在這貢院前,竟是想那對岸的美人去了,不禁有些難為情了。
轉(zhuǎn)首兩望,貢院的兩邊均是做些小買賣的鋪子。門面有些糟蹋,也有破舊,與這貢院相比,倒有些市井之象。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世俗了。也難怪這貢院再無書生前來寒窗苦讀,試前求進(jìn)了。這一大清早的,地上的落葉,在一夜秋雨后,顯得凌亂,零散。不被整理的古城老街,此時別有味道。書生門前候等,嘆噓暮秋,轉(zhuǎn)眼光陰風(fēng)逝——正如心中所眷!
此處,倒是溜達(dá)了一圈又一圈。
嘗了小吃,也喝了茶,一頓飽后,又轉(zhuǎn)于大街之上。
似乎是有些不安分!
南京的車道,比較窄。即便是走在人行道上,看著兩邊古榕樹斑駁點點,將中間的車道擠壓在一起,有些踹不過氣兒。朋友說,南京文化居多,歷史悠久。區(qū)區(qū)這幾棵樹,都換了個幾個朝代。不是說了為了發(fā)展一個城市的道寬,就抹滅了這些老樹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況且,還不是普通的老樹。
如此聽來,我有些昂意了。倒不是說驕傲吧,反正是有些尊重了。
哪怕是落在腳前的一片葉子,也是不敢肆意踐踏了。朋友笑我較真,我卻是不得不認(rèn)真。這昔日的繁華古城,如今雖是更勝春秋,但那繁華,卻是今日所不能替代的。深秋的午后,這陽光有些溫暖。我的影子在滄桑的道上,拉長了有些遠(yuǎn)。不禁想起,這秦淮畫廊,十里金陵媲美,這夫子廟飽含經(jīng)文論詩,這貢院深藏歷史教育的發(fā)展,如今已然不再。拉長思緒,任由時空轉(zhuǎn)換,卻依舊回不到昔日。
如果說,按照朱先生的說辭,這里是間古董的譜子,那么這間莫大的鋪子里,倒是藏了不少不同年代的稀世珍寶。如那總統(tǒng)府,那中山陵以及各個小道上所留下的歷史古跡。春秋一頁一頁被翻過,舊的過去,新的主宰,那不被重復(fù)的歷史,倒是依舊希望有被光復(fù)的盛興。南京,失去的太多,留下的也太多,包含的愛太多,恨也是太多。但太多太多的是希望!
如我走在這座城的中心,展望四周,也許我看不到一切,一切也會忽視我,但渺小的希望與寄托,在眾多在視線中,將無比強大,直到光復(fù)昔日,乃至光復(fù)整個華夏!
這似乎是吶喊得有些狂妄了!
回首再看看朋友給我發(fā)來的這兩幅畫,溫暖的色調(diào),將深秋的南京,久遠(yuǎn)的老城,渲染這般溫熙,溫暖。這是一個和平時代的象征,也是一個久遠(yuǎn)時代的縮影!
朋友說:這座城,充滿了愛與希望!
我說:有一座城,住在了我的心里!
朋友說:那座城,在我心里!
我點頭,揮筆展望:這座城,也在我心里!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523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