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鼎》中國人口報(bào)張德忠
《鼎》
墨春秋 青史在
鼎立三國志展威風(fēng)述
九州立得根基夏殷周
鐘鼓磬 鑊甗鬲(貨演立)
鳴一曲玉箸(祝)王侯家宴賦(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火鍋的始祖滄桑幾度
銅銹斑 銘文鑄
迎來來了一群考古
原是刑具“斧鋸鼎鑊”
2013年3月4日
【古代炊具】我國古代炊具有鼎、鑊(huo貨。古時(shí)候的大鍋刑具“斧鋸鼎鑊”)、甑(zeng贈(zèng)?;\屜)、甗(yan演帶篦子的蒸鍋)、鬲(li立。腿是空的鼎鍋為增加熱接觸)等。鼎,最早是陶制的,殷周以后開始用青銅制作。鼎腹一般呈圓形,下有三足,故有“三足鼎立”之說;鼎的上沿有兩耳,可穿進(jìn)棍棒抬舉??稍诙Ω瓜旅鏌?。鼎的大小因用途不同而差別較大。古代常將整個(gè)動(dòng)物放在鼎中烹煮,可見其容積較大。夏禹時(shí)的九鼎,經(jīng)殷代傳至周朝,象征國家最高權(quán)力,只有得到九鼎才能成為天子,可見它是傳國之寶。鑊是無足的鼎,與現(xiàn)在的大鍋相仿,主要用來烹煮魚肉之類的食物;后來它又發(fā)展成對(duì)犯人施行酷刑的工具,即將人投入鑊中活活煮死。甑,是蒸飯的用具,與今之蒸籠、籠屜相似,最早用陶制成,后用青銅制作,其形直口立耳,底部有許多孔眼,置于鬲或釜上,甑里裝上要蒸的食物,水煮開后,蒸氣透過孔眼將食物蒸熟。鬲與鼎相近,但足空,且與腹相通,這是為了更大范圍地接受傳熱,使食物盡快爛熟。鬲與甑合成一套使用稱為“甗”。鬲只用作炊具,故體積比鼎小。炊具可分為陶制、青銅制兩大類。一般百姓多用陶制,青銅炊具為貴族所用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56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