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歌聲
一路歌聲
————《姚文輝散文集》序
王根生
文學鑒賞中有一句行話,叫做知人論世,意思是我們在欣賞作品時,應該盡量了解作者的為人以及成長環(huán)境,與作者成為心靈上的朋友。那么要談姚文輝老師的散文,同樣還得先走近他本人。
我和姚文輝老師的認識,得益于臨潼教育論壇。記得去年臨潼教育論壇剛剛開辦,姚文輝老師激情的散文,就深深的吸引了我。去年年前,臨潼教育論壇在新療開會,我見到了他,這才將他的形象和散文聯系起來。誠樸的臉上戴著一副眼鏡,言語不多,靦腆實在,簡直是一篇立體版的散文。
那次相識以后,我們見面閑聊的時候就多了起來。聊天的話題很廣泛:有教學問題的探討,有人生歷程的回眸,有心靈深處的坦露,也有對寫作感受的交流。他認真的爭論、深情的追憶,心靈共鳴時開懷的一笑、接受建議時誠懇的態(tài)度,一切顯得那么真誠、親切、熱情、認真。他是一個值得交往,讓人說話沒有任何顧忌的朋友。他像一條小溪,不求深厚,卻清澈見底。每閑聊一次,讓我對他的散文就有了一層更深的理解。(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姚文輝老師的散文是真誠的。你讀他的散文,每一篇、每一句,都是作者心靈的真切袒露,沒有任何矯飾。在《吾家有女初長成》、《一瞬》等散文中,我們讀到了一個樸實的父親對女兒無私的愛,讓人不由的想起了滿文軍的《父親》。在《祭母親》、《我的奶奶》、《父親是本書》、《父親的手》、《仰視母親》、《岳母》等散文中,我們讀出了作者那種在真善美餐桌上日益稀少的一道佳肴——-感人的孝敬,以及對親人深層次的理解與懷念,讓你和著淚讀完。在《青春歲月》、《童趣》、《代中情》、《用愛鑄師魂》等散文中,我們讀到了一個年近不惑之年的作者對已往歲月的深情回眸與發(fā)自肺腑的感激之情。在《夢縈的故鄉(xiāng)》、《又聞一年槐花撲鼻香》、《水呀,水》等散文中,我們讀懂了什么叫赤子之心。在《愛我臨潼》等文章中,我們悟出了什么是實話實說,什么是裝腔作勢。如果你僅僅讀他的作品,或許感受到的是一種天真,可只有你接觸到他本人,與他交朋友,你才能真正明白“文如其人”的深刻內涵。有時候讀姚文輝老師的散文,我的大腦中不時浮現出他謙和樸實的笑臉,好像再一次地和他面對面傾心而談。
姚文輝老師的散文是親切的。他的散文,不管是懷舊類、教學隨筆類、鄉(xiāng)情類還是感悟類散文,不論敘事、描寫、抒情還是議論,我們讀到的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生活、活生生的集孝子、慈父、好教師、模范丈夫于一身的感人形象。我們與其說在讀他的散文,倒不如說是在和我們同行中的優(yōu)秀者結伴同行。姚文輝老師的每一篇散文,都取材于樸素而原始的生活,那故鄉(xiāng)洋槐樹,那一片綠油油的苜蓿地,那飄香的香椿芽,那熟悉的親人,那簡陋的母校,還有那迷人的童年捋柏籽、感動的一瞬等等,我們讀到的是自己生活的昨天和今天;看他的散文,你簡直是在觸摸臨潼風情變遷的浮雕,而這一切,絕不是高屋建瓴的俯瞰。正因為他以親切平凡的每一天生活、每一件小事、每一處心靈的顫動為素材,他的散文才擁有那么多的讀者。
姚文輝老師的散文,彌漫著一股積極向上的氣息。他的散文,描寫了許多不堪回首的日子,但你卻從他艱澀的生活中,讀不出一點苦味,相反,卻嗅到了含淚的清香。他總是以感激的心情看待生活中每一個漩渦、每一處淺灘。在《父親是本書》中,作者描寫了80年代初期父親艱難的為自己轉學的情景,作者這樣描寫到:
一陣大雨過后,回身上下滿是泥巴的父親突然閃現在我面前,我仔細打量了他:頭發(fā)被雨水打得東倒西歪,一撮一撮的粘在頭皮上,額上深深的皺紋一道一道,飽經人世滄桑的臉上泛著一片紫藍色,但臉上按捺不住愉悅,好像經過泥巴涂抹,身上的雨水正一點一點往下滴,衣服全粘在身上,似乎正打著冷顫。我實在不忍心看父親這模樣,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失聲說:“爸,你再別為我的事跑了,看你臉上的青巴?!备赣H微笑著說:“開學我娃就可以在代王中學學習了,別哭了?!?/p>
我們讀到的是深深的感動,而不是對那個惡劣環(huán)境的控訴。
在《代中情》中,作者也寫了代王中學的簡陋寒磣,但不是用來襯托自己的不凡,更不是滿腔怨言,而是發(fā)自肺腑的喊出了“我愛你,代中!”
在《夢縈的故鄉(xiāng)》中,那個貧瘠的山村在作者筆下,卻是
洋槐樹林到處散發(fā)著醉人的濃香,循著那陣陣濃香味兒使人不自覺看看樹梢,整個林子仿佛白色的海洋,原來漫山遍野都開滿了白色的洋槐花。走進樹林嚶嚶嗡嗡的蜜蜂飛來飛去,采擷著白色的花粉兒,使人閉了眼想到那么甜那么甜的蜂蜜,好像甜到了自己心里。
這是多么美的田園山水風光,只有熱愛生活的人,才會發(fā)現貧瘠中的詩意。難怪作者不由得發(fā)出:“故鄉(xiāng)呀故鄉(xiāng),我的生命之根,我生命之魂,我愿意用一輩子守望。”
不用多舉例子了。讀姚文輝老師的散文,你會覺得他的散文中,如果有淚水,那也是感激的淚水,而不是一腔苦水;如果有苦難,那也是美好生活的催化劑,而不是發(fā)泄怨憤的戰(zhàn)場。他的散文,有悠閑的生活描寫,但那絕非隱逸詩人般的自命清高,而是生活真諦的必要鋪墊。我曾經在姚文輝老師當面,這樣評價過他的散文:“你的散文,塑造了一個狂熱的激進主義、理想主義式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蔽业脑挘嗟氖前x。
姚文輝老師的散文,是認真的。這個認真,主要是指生活態(tài)度。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可以說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哪怕是一次小小的飯后漫步、一次隨意的回鄉(xiāng)之路,也會激蕩他的心靈,掀起陣陣潮涌,釀成一篇文章。對于日日經歷的平凡生活,我有時想,即使是作家,也難免會產生審美疲勞,而他卻常常發(fā)現隱藏于其中、讓心靈震顫的美來。而他散文的高產,也正證明了他生活態(tài)度的認真。不斷的從平凡的生活中發(fā)現美,展現美。我有時候懷疑他是否走火入魔,讓寫作侵占了他的工作時間,他告訴我,他寫作肯定是在是工作之余的。往往在夜里。生活的火花是那么美,讓自己沒法忽視它,只有寫下來,才覺得心情舒暢。好一個姚文輝,別人是在度日子,而他卻是在欣賞日子,沒有對生活的認真,是沒法在作品中展示他的認真的。
當然,姚文輝老師的散文,還有一些不完善之處,比如,重感情而忽略言辭的斟酌,如“又聞一年槐花撲鼻香”一題目,我覺得,把“一年”和“撲鼻”兩個詞去掉可能會凝練一些。在寫作中,強調感情的宣泄,忽略了寫作手法的應用,讓人覺得多而不精。有些作品主題還需要一個冷卻、思考、再挖掘的過程。有些文章可能在電腦上打完就發(fā),沒有著意修改,略顯臃腫,還需要瘦身健美。
面對姚文輝老師的散文,我忽然涌出了這么一個奇怪的想法:散文是不是專業(yè)作家的專利呢?讀完姚文輝老師的散文,我有一點感悟:散文,不是哪一類人的專利,它屬于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共有的財富。就好比體育,體育的最初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強身健體;如果所有參加體育鍛煉的人,都奔著奧運金牌,那體育就不是體育了。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他的每一篇散文,都是自己人生的一個個或深或淺的腳印。不在乎發(fā)表,只要它給我們的心靈帶來快樂,能讓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這就夠了;能否發(fā)表,已經沒有多大的意義了。而且我還想,推動散文發(fā)展的,更多的普通的默默無聞的文學愛好者,而不是幾個作家;就好比誕生詩歌的,是當初勞動的號子一樣。如果一味為當作家而寫,那散文就成了華堂上的一只名貴的金絲鳥,散文之花也很難遍地盛開。當不了作家,當一個文學愛好者,就不錯。這就是我從姚文輝老師的散文中領悟的散文另一層價值觀。
姚文輝老師曾告訴我,自己是教師,教語文的。教語文的老師,不敢說文章要寫得多么好,但至少要能寫。只有自己常動筆,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的作文。姚文輝老師總是謙虛的。如果說姚文輝的散文還有功利性,那么這個功利性,就是語文教學。多么可貴的功利性啊!
姚文輝老師的散文,展現了一個普通教師,對平凡生活的真誠、熱情、認真與執(zhí)著。正是這些散文,讓他樸素的生活,充滿迷人的歌聲,生活,也就變得詩意盎然了。
這就是我為姚文輝老師的散文集所做的序言
愿文輝的一生與歌聲永遠相伴!
2009年11月22日于臨潼中學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6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