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你的譜吧
童老師專程送來雙杰哥哥的新作《中國家譜藏談》,翻開扉頁,就看見雙杰哥哥工整的題著:望能博遐姐一樂。
嘿,這你們就不明白了吧,他叫我姐,而我稱他為哥哥。其實稱雙杰為哥哥是葉子的原創(chuàng),別以為他就比我大,其實那和年齡無關。
收到書的時候我說:啊呀,新書啊,還是雙杰哥哥的,真好!可惜我不懂這個。童老師說,不懂也沒關系的,讀著讀著說不定就懂了呢!我以為然。于是在每天午后的時間里,一點點地啃著這本書,不懂也得裝懂,而且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一點也沒有囫圇吞棗的成分,我老老實實地啃,啃著啃著發(fā)現(xiàn)也啃出點滋味來了。
家譜是一個家族的歷史的書面記載。用作者學術的語言表達“家譜是宗法社會中同宗共祖的血親集團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以血緣關系為主體的家族世系和事跡的歷史圖籍?!睆奈业睦斫鈦砜矗@至少包含以下幾層意思:家譜的主體必須是同一個血清集團之內,也就是同一個祖宗繁衍下來的子子孫孫;家譜的記載是以表譜的形式,所謂表譜就是匯集某一方面的資料,用簡單的文字或準確的數據,以表格、譜系、編年等形式反映歷史人物、事件、年代的工具書,我的理解就是,家譜上的內容必定是簡明扼要的,以最少的文字包含最大的信息量;記載的內容主要包括家族世系和事跡,家族世系好比是一棵大樹,樹上分了幾個杈,每個杈上有發(fā)了幾個枝,幾個枝上又抽出幾個椏,長了幾多芽。這個比喻可能有點不恰當,可是以我的水平,也確實想不到還有啥比喻能比大樹更通俗易懂的。而記載的事跡就好比是樹上的果,而且肯定得挑選那上好的果實,那些不成熟的酸的爛的就只好去掉了。那可是一個家族的門面呢,誰愿意把那些爛果子酸果子給別人吃?。∧遣皇翘?a target="_blank">自己的臺么!所以,我對家譜的理解就是:一個家族的家譜資料應該是獨一無二的,因為世界上不可能有一模一樣的兩個家族。其最大的特色,應該是平民性和廣泛性,既然每個家族都可以有家譜,那么這兩個特點應該是不言而喻的。
本書的開頭作者有一個引言,引言的第一部分,對家譜的各種稱法、概念、內容、體例、分類、起源、發(fā)展進行了詳細的介紹,通過這部分的介紹可以使不熟悉家譜的人對這個事物有了大體的印象。第二部分介紹的是明清兩代修譜的盛況,由于商業(yè)性修譜行為的介入,修譜質量出現(xiàn)也良莠不齊的現(xiàn)象,但是總體上說,家譜對正史的補正也不可小視。第三部分介紹的是家譜的數量及歷代的收藏情況。第四部分介紹的是本書的寫作重點是以收藏、鑒賞為主,以及作者收藏的目的、特色等。用一個外行人的眼光來看,如果去掉第四部分關于本書的寫作重點,那就是一篇完整論述家譜的學術論文。它的價值和地位不是我這個外行人所能下結論的。
作者收藏的家譜分幾個系列:以姓氏來劃分,有單一姓氏家譜、稀姓家譜、合姓家譜、復姓家譜。以家譜的制作手段來分,有彩繪家譜、寫本家譜、活字本家譜、紅印本家譜、紅紙印本家譜。以修譜的年代劃分:有清乾隆以前的家譜、建國初期家譜、新修家譜(指上世界八十年代后修的家譜)。按照民族分,有少數民族家譜。按地域分:有地域性家譜。作者還收藏了皇室家譜和紅色名人家譜。最有意思的是,作者在目錄里有一個叫“邊緣家譜”的名稱,仔細讀了內容之后,我的理解這是作者收藏的一些非常特殊的家譜。(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我在讀完全書之后,發(fā)現(xiàn)這一部分竟然是我最喜歡的,可能就是因為其特殊性才引起了我的獵奇心理。人其實都是有好奇心的。那么就讓我忽略其他的內容,就看看這“邊緣家譜”倒底邊緣在哪里,特殊在哪里吧!
《邊緣家譜》這部分內容中,作者引用了徐建華先生在《中國的家譜》中的一段話:“家譜類型中,更有一種專門記載本家族所有庶母的極為特殊的類型?!笔?,不就是二奶甚至三奶、四奶嗎?封建社會,妾是沒有任何地位的,通常不在收錄家譜的范圍之內?!懊魅f歷年間,金應宿修有六卷本的專門記錄本家族各之庶母132人的庶母譜——珰溪家譜外戚篇》”,當我看到這段文字的時候,真為那些二奶能嫁到珰溪金家感到榮幸??!金家的婦女早在明朝就和男人平等了么!盡管那時候沒有“三。八”節(jié),幸福絕對不是毛毛雨,肯定屬于傾盆大雨??!有幸入譜,婦復何求?!看到這里的時候,我越發(fā)地想看看雙杰哥哥手頭上有哪些特殊的好玩的東西了。
之一:十二結義兄弟家譜——《圳上文聯(lián)社譜》。
十二是個多么好的數字?。?765年,江西萬載縣一秀才喻桂林等十二人義結金蘭,結為異姓兄弟,創(chuàng)辦“文聯(lián)書院”,我真是佩服死這個喻秀才了,莫非他早就知道現(xiàn)在的“文學藝術聯(lián)合會”就簡稱“文聯(lián)”,也太先知先覺了吧?1825年的時候修的家譜,以十二兄弟的父輩為第一世,往后為各支世系,十二兄弟當仁不讓是十二支。據作者考證,家譜共印十三部,各支系保存一部,多出一部就存放在“文聯(lián)書院?!爆F(xiàn)今作者手上收藏六部。
文聯(lián)書院,有點意思!
之二:和尚家譜——《南山宗譜》
作者在介紹《剡西張氏宗譜》的時候,在該譜的《凡錄》中摘錄這樣一段話:“凡男子流于釋道,絕先祖祀,大不孝也。圖內削而不書,止附于父傳下,曰某為僧為道,以警后人,使不惑于異端而為不孝之罪人也?!币晕业睦斫猓@段話的大意應該是這樣的:男子凡是有出家為僧人或者道士的,這是絕祖宗的后,屬于大不孝。所以家譜里面不予記載,僅僅是在他父親的后面做個附錄,寫上某某人出家為僧或者出家做了道士,目的是警示后人,使后人不受異端邪說的鼓惑成為不孝之人。說徹底些,就是一旦出家為僧為道,就是被家族驅逐,不能列入家譜。那么由此說了和尚是不可能有家譜的??墒亲髡哒f《南山宗譜》是一部和尚的家譜,那么我們來看看這和尚家譜是怎么樣的。
讀過之后我才明白,和尚家譜其實就是歷代和尚的師徒譜,所謂的世系,不是以血緣關系來決定的,這好象和家譜的定義有點矛盾。但是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既然家族已經不允許和尚們入譜,和尚們也不可能有后代,那只能把徒子徒孫當成自己的傳人了,家譜不允許他們入譜,也只能自己動手了,于是就有了和尚家譜。我想這大概是和尚們在精神上自我安慰的一種表現(xiàn)吧!
之三:朱卷中的考生家譜
明清時期,為了防止在科考制度中考官辨筆跡作弊。參加鄉(xiāng)試、會試的考生的試卷需經專門的人員用紅筆謄寫一次。謄稿就叫“朱卷”。由此看來,科考作弊是中國社會長期以來都存在的,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作弊手段只會越來越進步,每年高考的時候各地弄幾個高考舞弊案件出來也不足為奇了。當然這是題外話。明清時期科舉限士,也就是說各地中舉的名額是有一定數額的,這就出現(xiàn)了冒移籍貫的考生,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高考移民。嘿,意外,高考移民竟然也是早在明清時期就有了。為了證明考生的籍貫,朱卷中附有世系圖,也就是考生的籍貫、簡歷、家庭關系等等。
之四:掛在墻上的家譜——《傅氏家譜》
這個家譜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形式,人家的家譜無論內容怎么樣的不同,可那形式總歸是大同小異的。但是雙杰先生竟然有一份掛在墻上的立軸家譜,是布質的,很大,有1880*883(單位毫米)。但是最大也記不了多少文字,畢竟這已經是固定了大小的。
之五:只記死人不記活人的家譜——《潭溪李氏牌位丁冊祠記》
這份家譜我有點不以為然,我不是指作者的收藏價值,而是對這家譜里想要入譜的條件感到有點難以接受,人已經死了,想要到祠堂里擺上先人的牌位就得捐錢,不捐錢就進不了祠堂,也進不了這冊家譜。我看這個家族修譜的人也太苛刻了點,太勢利了點,真的有見錢眼開的味道。不說也罷。
尚有很多特殊的家譜,夜深了,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有緣者自去問雙杰先生索書吧!聞說勵雙杰先生是我省家譜收藏者中的佼佼者,藏譜逾萬冊,經常上演“購譜時熱血沸騰,回家一看存款四肢冰冷的”連續(xù)劇。他不僅僅收藏,還投入大量的精力搞學術研究,真的是萬千寵愛集一生,心甘情愿把你尋??!竊以為,雙杰哥哥這一生是再也走不出這個譜了哦!
那就好好地擺你的譜吧,越大越排場!越排場譜當然也越大??!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6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