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蘭操
當知道在空間里可以領養(yǎng)植物的時候,第一眼看到幽蘭便決定是它了,淡藍色的花瓣,金黃色的花蕊,絲絲吐著芬芳,清香淡然中帶著雅靜,淡淡地泛著白的藍總能讓我心靜。希望每次寫日志時能看到它,領來后看到的只有青翠的草,原來還得積分澆灌,用心呵護,是我想得太過簡單。生活中也同樣存在諸如此類的事情,曾極力渴望在平凡安靜的生活中多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一些真和美,但現(xiàn)實遠比想像的困難。那時,坐在電腦前,看著屏幕旁尚未成形的幽蘭,好像自己就是,不知道何時才能開花,讓我欣賞到它的全景,靜靜的……
立秋了,中寧的天氣也日漸涼爽,我們也不要再埋怨秋的蕭條和凄涼了,天涼好個秋,酷暑之后就好好涼快一個秋吧。雖這么寫,但心里其實很困惑,很矛盾?,F(xiàn)如今負面的信息和情緒總是很多,包括那些非常尖銳和深刻的批判:是鳳姐低俗還是這個社會低俗、小沈陽為中國“最低俗的男人”當之無愧以及唐駿的“學歷門”等一系列負面消息或事件,令人疑惑重重。當遭人誤解時,那句“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是達觀、漠然還是自我安慰、自欺欺人?相逢、相識、相知、相許、相守這人生五境界又為哪般?“難得糊涂”、“清者自清”要怎樣的拿捏,又是怎樣的程度和心境?
項目部門口有一條河渠,不知名,我就叫它靜靜的頓河,但不是肖洛霍夫描寫的頓河,因為它停頓著、太過安靜,倒像聞一多筆下的死水。前天看到民工從那條“頓河”捉了很多魚,自己便跑出去看個究竟。沒想到才幾天沒出來,原本臟亂不堪、渾濁不清的“頓河”清澈了不少,里面的魚兒清晰可見,怪不得民工有了魚肉做下酒菜??赊D(zhuǎn)念一想,之前水雖渾濁,但遮蓋了魚兒,魚兒至少是安全的,水清魚現(xiàn),面臨著為魚肉的險境。如果魚兒能說話,好想聽聽它們的選擇和解答,寧愿一生在污濁之水中,還是要清靈靈、藍盈盈的環(huán)境,但要處于一種危險狀態(tài)?呵呵,這樣的問題其實很傻,得不到解答也無妨,學學幽蘭,花開的時候有人賞,花落無人知。
蘭花有孤傲的性格又長在幽靜的地方,也叫幽藍。深谷幽蘭,清芳自足,甘于淡漠,也啟示著我們不管是做學問還是成就事業(yè),都要能夠承受寂寞和忍受別人異樣的眼光和不理解,用豁達、樂觀、平和的心境去面對我們的風雨人生。但孤傲并不是某種意義上的孤芳自賞和自命清高,因為學習君子之道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快樂和充實。
沒看過《孔子》,但卻喜歡聽王菲的《幽蘭操》,改編于韓愈的樂府詩,又有《詩經(jīng)》的韻味,加上天后王菲天籟驚艷的嗓音,再配以幽雅的古琴,心之所系,惟有此音,并不夸張。短短六十四個字,卻是對孔子一生的謳歌,汲取了史詩與英雄傳說的浩渺之氣,帶著蘭花冷艷的淡漠,訴唱著人生的變動和永恒。就如一位網(wǎng)友評論所言:聽第一遍,感到的是悠久的人文氣息,反復聽,卻是人生在苦苦掙扎,在泥水荊棘中掙扎,是血淚交加,越是悠揚美好,越是悲戚勇敢。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眾香拱之,幽幽其芳。
不采而佩,于蘭何傷?
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文王夢熊,渭水泱泱。
采而佩之,奕奕清芳。
君子之守,子孫之昌。
“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好比《三國》里的諸葛孔明,“遇不到心中理想的主公,就為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主公”。蘭香是王者之香,且只為王者而香,歷苦寒而成其香。不管是孔子老懷悲壯不得志的感慨,還是韓愈淡泊自守的意味,都是人生哲學的凝結(jié)。
王菲在唱《幽蘭操》時曾這樣說過,幽蘭的操行和品德在今天這個時代顯得尤為的重要和迫切,它提醒我們古先賢的思想和精神的傳承,是我們內(nèi)心力量的根基,是不可以丟失的。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65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