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雜說:早春
昨天是春分,蚌埠這個中部偏北的小城卻在一意孤行地送來涼意,花紅了,樹也抹上了淺綠,人卻都還裹著薄棉衣。處在中部的城市最是尷尬,冬天南方暖和,北方有暖氣,唯獨中部大多數(shù)人都在哈著熱氣中度過。
春天的降臨總是帶來一種希冀,我脫下厚衣,仿佛心也變得輕快了,伸展下雙臂,深嗅這早春甜甜的芬芳。路邊的花開了一簇簇的花骨朵,雖然叫不出名字,也感到愜意。我最愛看的風(fēng)景是路兩旁大楊樹筆直蔓延的淺綠,那種看得見夠不著的溫柔最是撓人,剩下的只能是樹下暖暖的笑意。
人的一生若是分為四個季節(jié),早春就是那些含苞待放的孩子,那是人一生中最純最真的季節(jié)。四季轉(zhuǎn)換之間,人都在改變,薔薇謝了幾重,梅花開了及冬,都成了人生中一片飄走的葉子。我們在自己的扉頁上寫下一行行文字,也許龍飛鳳舞,也許妙筆丹青,無論歪歪扭扭,還是規(guī)規(guī)矩矩,都是一種人生。自己的畫卷始終要自己來涂涂抹抹,露珠打濕的部分總會在風(fēng)吹后煙消云散。
說著早春,我很不明所以地想起了早戀。中國傳統(tǒng)教育里對待這個問題的態(tài)度還是沒有多少改變,一如既往地格殺在搖籃,祖國未來的花朵在為結(jié)出果實之前,只能獨自在陽光底下默默地抽出新芽,冒著新葉,枝椏都不能伸到別的土壤。有時候,你愈是阻撓,得到的是更加堅硬的抗?fàn)帯?a target="_blank">青春期的孩子都有一種逆反心理,也是情愫萌生的春天,所以不能直接沖走他們的荷爾蒙,只能慢慢溝通和引導(dǎo),這樣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西方一些國家可能做得更好一點,他們更加開放地來教育下一代,這樣得到的效果事實證明比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要好一點。當(dāng)然,我不是崇洋媚外地宣揚外國人的教育理念,但是正確的東西肯定要學(xué)的,我們博大精深的文化要想更好地傳承下去,就應(yīng)該吸取各個地域,各個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成果,改進教育體制,培養(yǎng)更多隨風(fēng)搖曳的祖國未來花朵,而不是一個個學(xué)習(xí)機器。
早春是個適合旅行的時節(jié),天不冷不熱的,無論人或是景物,都好似受過洗禮般純清。多出去走走總是好的,每到一個新地方都會有一種新的體驗,這種經(jīng)歷往往能帶來更多的創(chuàng)作靈感。悶在一個地方久了,思維肯定要打結(jié),出去透透氣,也許就能吹散心中的灰塵了。
早春,好時節(jié)!(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那就祝各位揚鞭策馬,一路花開,迎著天上驕陽朝著心中的夢兒奔跑吧!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72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