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誤入此中來
以豐富的文化背景和自然環(huán)境并存的世界名勝——廬山,素有“雄、奇、險、秀”而聞名于世。
說來慚愧,景德鎮(zhèn)與廬山雖算上“鄰居”,現(xiàn)在走高速也只需2小時左右,卻每每錯過此“緣”。記得第一次有緣去廬山是20多年前的事,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我,就被“委以重任”,擔(dān)任一基層團支部書記,在繁重的工作之余,組織一群“初生牛犢”,積極參加“增收節(jié)支,收舊利費”活動,并與黨支部立下“軍令狀”,完成任務(wù)后到廬山一游。誰知好事多磨,待我們一行十幾人準備出發(fā)時,黨委書記卻不同意黨支部的意見,原由是生產(chǎn)任務(wù)緊迫,“誰放走我們生產(chǎn)任務(wù)完成否誰負責(zé)!”時任的黨支部書記自然是一臉無奈,我更是心不甘情不愿意。如就此罷了,我今后的工作又如何開展?號召力又從何談起?“寧可人人負我,我不可負人”這更是我的為人之道。“騎虎難下”之際,我找到黨支部書記,讓他“網(wǎng)開一面”,裝聾作啞,原定人員都去,獨我留下,且又立下“一切后果由我承但”的軍令,得以“蒙騙過關(guān)”。事后,黨委書記見面第一句就是不溫不和地:“算你小子很!”不知是贊賞還批評,我至今還沒弄清楚。
在后來的日子里,去廬山機遇卻遠遠大于機會,但種種原因一直都與我“擦肩而過”。終于,在“人間四月芬芳盡”的一個周末,我們一行四人驅(qū)車前往,不知是這個季節(jié)下旬的原故,還是地球變暖的因素,未能看到白老先生當年筆下的“桃花始盛開”之景致。第一站,我們來到廬山腳下星子縣的“龍灣溫泉”。換好泳裝,我們徜洋在曲折含蓄,建筑依山而設(shè),整體跌宕起伏、錯落有致,追求著北歐古典園林之意境,彌漫著濃郁的北歐浪漫之風(fēng)情,別有一番情趣的山色園景中,享受著據(jù)說有六十多處溫泉湯池,或六味:檸檬、白酒、咖啡、紅酒、啤酒、牛奶;或八色:枸杞、糯米、蔓荊、山竹、山楂、石菖、細辛、姜湯;或中藥:靈芝、當歸、陳皮、薄荷、人參、菊花、玫瑰;浸泡其中,味香淡濃,溫潤愜意之余,心下狐疑,這里是否是真正的溫泉,就不得而之。因為,放眼望去,這里的所謂的“溫泉山莊”不比年輕的游客少。在浸泡閑暇中,同伴就曾玩笑地問我:“你沒發(fā)現(xiàn)今天來此者都比我等年長嗎?”我回答曰這有回題嗎?“問題倒沒發(fā)現(xiàn),就是少了點風(fēng)景!”哈哈!真是色性有點難改。
從南面上廬山,路況不是很好。不一會兒就到售票口,每人180元,但距山上的主景區(qū)還有20多公里。車行在三百九十六旋的入山公路上,望下看,千嶂青翠,綠屏迎風(fēng),白霧繚繞,裊裊生姿。望前觀,山轉(zhuǎn)林掩,不見前路,只在左前又一山峰之腰方隱隱顯出一段公路,崎嶇蜿蜒。正當陽光明媚,萬木蔥蘢,群峰接踵,雄奇壯麗。不由得讓人憶起毛主席中的一句詩:“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
到廬山前,就聞有“四怪”,其中的一怪就是這里導(dǎo)游與旅游車一樣,不但跑得快,而且多,一路上來,三五成群的導(dǎo)游小姐不厭其煩地招攬著生意,在一交口處,我們不得停下問路,車剛停穩(wěn),就感受到這里的導(dǎo)游非一般的熱情,盡管價格不是很貴(50~30元不等),但我們并沒有“領(lǐng)情”。一導(dǎo)游說:“可以搭個車嗎?”我心想,反正還空個位載一程也無妨。上得車來,似乎在閑聊中,她帶我們來到距黃龍寺很近的一家酒店,環(huán)境尚可,待進入280元/間標準間后,不得不嘆服那導(dǎo)游小姐的超群“杰作”。
也許是受“第一印象”的影響,這次廬山之行,并沒有給留下很多的震憾,最多是“到此一游”罷了。(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是我對“廬山真面目”有了最早的認識;“日照香爐生紫煙”似乎給廬山增加一些氤氳朦朧之氣;而“飛流直下三千尺,”遠沒有婺源臥龍谷瀑布之壯觀;植物品種也不及景德鎮(zhèn)瑤里繁多而名貴;松,更不能與安徽的黃山相提并論;從自然風(fēng)光的角度上來說,也遜色于較之相近的三清山。但廬山之名氣,究其原因,可能是在于所縈繞其周圍的文人騷客和政治之氣息。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