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誦的樂趣
一個人遠離塵囂的時候還是不少的,獨處的時候背誦點古代詩文,愿意激昂就激昂,愿意婉轉就婉轉,想快就快,想慢就慢。那個時候,世界便是你自己的。你可能突然發(fā)現(xiàn)當年的理解是錯誤的,也可能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似乎已經懂了的句子其實根本沒有領悟。背誦時,那些看似簡單的句子原來有那么深刻的內涵,天光云影,源頭活水,便有豁然開朗的境界。
關于背誦的記憶最早是初中,《木蘭辭》外,要屬《岳陽樓記》?!赌咎m辭》這首詩,老師剛講的時候,我就背誦下來了。那是個夏天,下午的第一節(jié)課我照例睡覺。新蓋的教室,課桌是土臺子。在這個教室里面,我第一次聽到了雷的味道。我眼見那個霹雷把教室的西墻山劈開又合上,一個火球在教室里滾,之后滿教室彌漫了硫磺的味道。那個時候都說孩子,不知道危險也不知道害怕。所以照樣吃照樣睡。教初中語文的那個老師,說話愛咬牙,其著名的動作是咬著牙撓屁股。我在教室的最北面,勉強看他把自己的屁股撓了幾下,兩眼就開始打架。我靠著墻就睡著了。突然我的腦袋被什么東西打了一下,之后聽見一群笑聲。是老師把粉筆頭準確地彈到我的腦袋上,同學們哄然。我猜測,在這些事情發(fā)生前,肯定有全體同學順著老師的目光一起注視我酣眠的情景。老師等我醒好后,讓我背誦其中的某一段,可我糊里糊涂地把全部都背誦了下來。多年后,一位同學對我這種睡覺聽課的功夫表示了極大的佩服。那是一位少見的女笨蛋。她的笨單單表現(xiàn)于書本,一看書就睡覺,其他事情很是聰明,為什么如此,我至今還撲朔迷離不得其解。
《岳陽樓記》是一代大儒范仲淹的作品。當年光知道文章好,從來沒有見過那么好的辭藻,用愛不釋手形容一點也不為過。所以背誦得十分熟。這篇文章我無數(shù)次地自己背誦過。
高中之后的背誦,第一篇好像是屈原的《國殤》。語文老師就是四十不言前一段時間在《回眸》這篇文章開始提到的那位。我認為,我比四十不言更有資格提到這位著名的語文老師。我是一中5班的,79年入學,可他是56班的,83年才入學,而他才比我小不到一歲。由此可以推測,這個四十不言的語文基礎那真是好極了。這位老師讓背誦《國殤》的要求,好像同學們都沒有注意。所以再次上課點名背誦的時候,一個也沒有能背誦下來。那個老師生氣了,一腳把講桌踹翻。我至今還能清楚地回憶起一個女生當時發(fā)出的尖叫。再上課的時候,估計都背誦下來了。反正我是背誦下來了,但老師沒有點到我。
之后又很多的古典詩文要求背誦,著名的有《琵琶行》。這首長詩,老師講了一節(jié)課后就是周六放假。那次回家我把語文書帶上,沒有走大路,而是走的鄉(xiāng)村小路。騎一段,走一段,到家前,背誦下了這首詩。
當時我在學校圖書館借到一本《唐詩三百首》。繁體豎排。從里面我發(fā)現(xiàn)了我們學習的《琵琶行》,同時發(fā)現(xiàn)了《長恨歌》。這是我自己主動背誦的一首詩。似乎沒有背,就背下了。真正的好東西,背誦起來很容易。比如另外一首著名的詩《春江花月夜》。后來我用《長恨歌》把一個人灌吐過。喝酒中間,我發(fā)現(xiàn)那人不光留著個小辮子,而且居然愛好唐詩。我對留小辮子的男人有一種想咬死他的心理。所以堅決不和他喝酒。后來我說,你既然愛好唐詩,如能背誦《長恨歌》我就喝。他大概認為這是對他的一種侮辱,于是向我反擊,你如背誦,我喝一杯!那杯是半斤一個的。我故作拿捏。那人不依不饒。其他的幾個人也跟著起哄,最后酒發(fā)展到兩杯。那人的小辮子不斷地在其腦后左右飛舞,是火候了。于是我開始背誦,沒有停頓。那人的小辮子慢慢不動了。后來酒他喝了半杯多?;厝ゾ洼斠毫?。因為他的小辮子一直留著,所以我至今還不和他喝酒。(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畢業(yè)后,背誦的習慣一直保持的,對一些著名的古典詩文留意背誦。這純屬一種愛好和樂趣。慢慢覺得,那些極好的篇章如果不背誦簡直就是暴殄天物。古人死記硬背的教育方法,比任何一種教育方法都強。一些老先生能背誦《十三經》,茅盾能背誦《紅樓夢》,錢穆能背誦《水滸傳》,巴金背誦《古文觀止》,這都是真讓人感佩之至的事情。大師就是大師。我想這些大師之所以能成為大師是和他們背誦的功力有一定關系的。但他們的背誦非一般人可及,他們是天才。
曾經發(fā)誓背誦《離騷》,但至今背誦不完整。曾經發(fā)誓背誦司馬遷的《報任安書》,也沒有背誦下來。還是一些有韻律的文章好背誦,比如《歸去來兮》、《滕王閣序》、《進學解》、《前赤壁賦》。馬上到中年,人慢慢便得懶了,背誦少多了。詩詞不是那種一看就幾乎能背誦過來的也不在用心去背誦了。大段地背誦文章就更不可能。不過前一段時間我差一點把《三國演義》里“舌戰(zhàn)群儒”背誦下來。
近年來,是背誦了永嘉真覺禪師的《證道歌》,這是最長的一首唐詩,是唐詩中精品,也是禪宗詩歌中的宏篇。有獨特的魅力,受用無窮,真是不可說,不可說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865/